冀曉萍 魏永生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以下簡稱“立新”),是一所勞動教育老牌名校。
說它“老牌”,是因為從1958年進入校史到今天,58年跌宕起伏,勞動教育在立新從未中斷。
說它有“名”,是因為立新因勞動教育多次承受令人艷羨的榮耀: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國家級媒體先后大手筆報道立新的勞動教育經(jīng)驗。
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視察立新時高度評價它是“全國教育戰(zhàn)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一面旗幟”。
2001年,時任教育部總督學柳斌到立新考察時說:“如果有人問我什么是素質教育,我會告訴他立新小學就是素質教育?!?/p>
……
與此同時,立新又是一所新學校,它的每位繼承者都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一勞永逸,而是時刻思考著如何在勞動教育上創(chuàng)新、出新。
常有人問:“立新為什么會如此不遺余力地搞勞動教育?”
校長隋桂鳳說:“因為這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孩子生來就熱愛自然,向往創(chuàng)新,渴望同學間有意無意的交流……這些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課堂無法給予的。而勞動教育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p>
近幾年來,立新基于孩子的成長需要和課程邏輯,從勞動認知到勞動體驗,再到勞動創(chuàng)造,全面布局,總結創(chuàng)設出一套資源豐富、機制健全的“勞動育人校本課程體系”。
孩子們把勞動當作“一件創(chuàng)造美好的事”
“孩子們享受著勞動創(chuàng)造的幸福生活,卻與勞動形同陌路,很少去想幸福生活從何而來?!?/p>
隋桂鳳認為,要建立對勞動的積極認知,必須從自我服務、家庭體驗、校園崗位、社會實踐等全面設計課程,讓孩子們看到勞動在人生、社會發(fā)展中的關鍵性價值。
對于自我服務課的重視,源于多年前隋桂鳳看到的一幕:一個高個子男生堂而皇之地伸出腳來,旁邊的同學蹲下來給他系鞋帶。
“我當時很震驚:欺負行為,在立新是絕對不允許的?!彼骞瘌P走上前去,真相卻令人啼笑皆非:“原來,這個13歲的小伙子竟不會系鞋帶?!?/p>
她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自理能力差的現(xiàn)象在低年級就更為嚴重。為了補上自我服務這一課,讓學生有目標地掌握技能、養(yǎng)成習慣,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了“自我服務反饋檔案”。自我服務課主要在家中開展,學校要做的是督促與評價,每周反饋、總結。
期末考試后的第二天,學生要經(jīng)受“自我服務技能大比武”的檢閱:這一天,以學年為單位列隊操場,勞動主任一聲令下,學生們就要在1—3分鐘內(nèi)完成各自的任務:一年級系紅領巾、二年級系鞋帶、三年級穿理校服、四年級疊衣服、五年級洗襪子、六年級包書皮??此坪唵危诙虝r間內(nèi)完美呈現(xiàn),靠的是日復一日的平常功夫。
家庭體驗課注重貼近孩子各階段的動作發(fā)展水平:低年段“家里的事情學著做,不給父母添麻煩”,中年段“父母的事情幫著做,爭做父母的小幫手”,高年段“家里的事情搶著做,體驗父母的辛苦”。
配合家庭體驗課,學校開展了“當一天小管家”活動,讓孩子真正去打理一家人一天的衣食住行。感恩、節(jié)約、勤勞等觀念變成鮮活的現(xiàn)實需求教育著孩子們,化作家人眼中的一幕幕動人畫面:
“我懷二胎時,正擦地板,文琪(三年級)突然跑過來說,‘媽媽,你都懷孕了,你休息,我來擦。然后,跪著把100多平方米的地板擦完,累得滿頭大汗,還笑嘻嘻的?!?/p>
“有一天我做完家務,小米跑過來給我捶背,還說‘媽媽,我以后天天給您捶背。她還真的堅持下來了?!?/p>
“白浩林在家做很多事,洗碗、拖地、擦玻璃、疊被,每天還幫我們準備刷牙水和牙膏?!?/p>
……
在校園崗位課程中,立新設置了紀律監(jiān)督員、衛(wèi)生監(jiān)督員、紅領巾廣播員、禮儀標兵等數(shù)十個“紅領巾體驗崗”,讓孩子們參與學校管理,初步體驗勞動崗位的責任感和價值感。
社會實踐課程的設計既突出了體驗,又注重實踐。
“陪父母上一天班”活動是立新每年五六月份的常規(guī)項目:工作日,中高年段每班每天派一人到父母單位或父母介紹的單位體驗一天,并完成一次訪談,了解這個崗位對人才有什么要求、對人類有什么貢獻等,回來后形成報告,在班隊時間召開“我的社會實踐體驗小小發(fā)布會”與大家分享。
“我們希望這種體驗能打破學生對職業(yè)的概念化認識,觸發(fā)學生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思考?!彼骞瘌P說。
立新還跟社會單位合作,組織學生到部隊、造紙廠、污水處理廠、藥廠、奶牛場、飛機場、高校實驗室等校外勞動基地參觀;組織學生擔任牡丹江博物館解說員、牡丹江圖書館管理員,定期服務;組織學生與農(nóng)村同齡人同吃同住同勞動……
不必說教“愛惜公共設施”“珍惜盤中餐”“保護自然環(huán)境”……因為孩子們已經(jīng)體驗到了,感觸到了。立新的孩子已經(jīng)把勞動當作“一件創(chuàng)造美好的事”:主動為小區(qū)掃雪,每天幫助獨居老人把垃圾拎走……流動的校服是對立新勞動教育實效最好的宣揚。
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運用,還是新知識、新能力的綜合學習
在立新人看來,勞動教育不能停留在勞動情感和淺層次認知上,勞動教育要深入下去,必須讓學生去琢磨知識與勞動的關系。
如何達成?“六園”“六室”課程中“做中學”和學科滲透課上的“學中做”在立新相向而行。
像多數(shù)城市小學一樣,立新的校園面積不大,但他們極盡能事,在教學樓前的狹長地帶開辟出了“六園”:果樹園、百花園、蔬菜園、農(nóng)作物園、葡萄園和小動物園。孩子們在“六園”中,通過基地觀察、勞作來“了解植物生長的一般過程”“掌握簡單種植飼養(yǎng)的方法”。
基地觀察課按各年段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設置了六個主題:一年級是“開啟園林王國的金鑰匙”;二年級是“探求花卉世界的奧秘”;三年級是“品味種植蔬菜的艱辛”;四年級是“共享農(nóng)作物豐收的喜悅”;五年級是“期盼碩果累累的金秋”;六年級是“傳遞一份生物科學的答卷”。
一到春天,“六園”煥發(fā)生機,孩子們拿起鐵鍬,翻土、捉蟲、施肥、除草、剪枝,看著幼苗萌發(fā)、爬蔓兒、開花、結果。孩子們問:“為什么玉米、豆角要播種,茄子、辣椒要育苗,韭菜不用種自己就能長?”……一個個小問號把孩子們帶進了生物知識王國。
采摘季,采摘量大的時候,“六園”指導老師會組織孩子們到校外菜市場售賣。為了合理定價,孩子們會先到市場上跟同類商品比較品質,再借來電子稱或包裝起來論個賣。討價還價、加減乘除不敢出錯,因為售賣所得還要給小動物園里的火雞、孔雀、兔子和鴿子們購買過冬口糧呢。計算派上用場了,孩子們知道數(shù)學重要了。
“六室”是立新實現(xiàn)“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課標內(nèi)容的依托。學生社團形式的技能訓練課就在這里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勞動技術啟蒙。
插花室里,孩子們用自制的手工花練習,待到花繁葉茂時,就用真花真葉做盆景。立新的走廊里、會議室里、辦公室里,學生的插花作品是最好的裝飾。
無土栽培課室里,學生們配兌各種營養(yǎng)液,在瓶瓶罐罐里種洋蔥頭、白菜根、養(yǎng)殖花卉,觀察水培植物生長的奧秘。
烹飪室里,使用爐灶、搟拉面、做壽司、包餃子、簡單熘炒等都是必學技能。一年下來,學生都能獨立做出一桌營養(yǎng)美味的餐食。
陶藝室里,學生使用拉坯機學習泥塑、制陶。
電器拆裝課上,家用電器在學生手中拆拆裝裝,既滿足了好奇心,也接觸到了導電、傳聲、信號等基本的技術。
木工室里,孩子們學著用基本的工具修理、制作桌椅板凳等小物件。打好木工基礎后,孩子還可以跟專業(yè)教師學習木刻。牡丹江市木刻學會就成立于此。
就像隋桂鳳說的那樣:“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運用,還是新知識、新能力的綜合學習。”木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融入書法和繪畫藝術。要刻一個字,學生得先在紙上設計,再去學習、琢磨甲骨文、篆書中這個字的寫法。但木刻教師王愛雪發(fā)現(xiàn),“這種充滿藝術感的勞動讓孩子們癡迷、忘我”。
有一次,李原刻字時,錘子不小心砸到手,皮破血出。但他不吭一聲,繼續(xù)刻字。同學看到后喊老師。李原不高興了:“喊什么喊,不就出點血嗎?”王愛雪趕緊過來給他包扎,李原卻說:“沒事兒,就是破點皮,馬上要下課了,我得趕緊刻。”為了能多刻會兒,孩子們還紛紛請求王愛雪中午開放木刻室。
而學科滲透課注重的是“學中做”,把學科知識落到生產(chǎn)勞動中,回到知識的本源。
每學期初,立新都會召集所有教師將各科教材中可滲透勞動教育的內(nèi)容統(tǒng)一標注出來,并做好一學期的活動規(guī)劃上報學校。比如:數(shù)學課中學到“比例和比例的應用”時,就組織學生將課堂所學應用到勞動中,為小動物配飼料或幫二年級小同學配制水培植物所需的復合型營養(yǎng)液。科學課講到“蚯蚓的習性”,就組織學生翻地,看看蚯蚓的生活是否如書上所言。
知識學習與勞動,在立新已經(jīng)自然地融為一體了。
勞動教育的最高落點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勞動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隋桂鳳帶著團隊反復思考、研究這個問題,最終得出結論:“除了要培養(yǎng)好的品行、習慣、體格外,還要培養(yǎng)好能力。而好能力的最高落點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立新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路徑有兩條:班級創(chuàng)意課和科學實驗課。
一到周五,再馬虎的孩子也不忘拎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工具箱”來上學。這是他們上班級創(chuàng)意課的必要裝備。
班級創(chuàng)意課從廢物利用類、藝術審美類、科技實驗類三方面規(guī)劃,在43個中隊全面普及,班班立項,突出全體參與。
班級創(chuàng)意課的課標和技術難度,對低、中、高段的要求呈逐級提高的趨勢:低段要“培養(yǎng)學會審美動手能力,嘗試創(chuàng)意”,中段要“擁有創(chuàng)意設計能力并能夠將設計制成作品”,高段要“作品包含創(chuàng)意巧妙構思,獨立完成精品之作”。
“課程的內(nèi)容設計必須征求全班同學的意見,課程實施以班級授課為主,配合學年內(nèi)走班。”隋桂鳳說,“以此保證最大限度地尊重每個孩子的興趣。”
“從構圖到布局,再到制作完全依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本砑埉嬛笇Ы處煆堨`惠說,“老師僅提出主題要求,比如這兩周以花卉為主,下兩周以動物為主?!?/p>
班級創(chuàng)意課在教上注重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順勢而為。“有位同學把草畫成了藍色。他特別喜歡藍色,覺得小草也可以是藍顏色的。他用藍色的草表達他的一種喜歡和愉悅,有何不可呢?”
在孩子們手中,一捆吸管、一把冰棍棒、一截絲襪、一堆藥品,變身成紙塑、蛋殼貼、數(shù)字油畫、絲網(wǎng)花、風鈴等,雖然稚嫩卻充滿了想象。
立新還是“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所有班級都成立了班級科研所,主要開展生物科研類、科技創(chuàng)新類和社會調(diào)查類三類研究。
“實驗盆”是立新開展生物科研的主要載體。立新每個教室的空地、窗臺上都擺滿了農(nóng)作物、果蔬、花卉等各類“實驗盆”。種植中,孩子們遭遇的問題五花八門:
白浩霖種的仙人掌蔫了,他從網(wǎng)上查到可能染了炭疽病。他買來抗病毒藥液,每天噴三次,仙人掌竟慢慢活過來了。
三年級的小辰跟父母去種子店,一口氣說出了十多個種子名。父母以為他瞎說,店主卻瞪大了眼睛:“小伙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在買熟種子、假種子的教訓中,孩子們養(yǎng)成了提前查閱、主動研究的習慣。
……
在各種問題的解決中,孩子們收獲了學習方法和科學思維。
孩子們小心地照料“實驗盆”,心里都藏著一個“花王夢”。每年9月9日的“斗寶大會”是立新對種植實驗的評價總結:先在班里比,冠軍拿到年級比,年級冠軍再拿到學校里比。經(jīng)過唇槍舌劍、實物對比,學生投票評出優(yōu)勝者。
因為教室空地有限,一些“實驗盆”需拿回家種。有的“實驗盆”等到“斗寶大會”時都快枯萎了,孩子很傷心但沒人作假,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一本觀察日記,記錄著盆栽的生長階段,還配有孩子和盆栽各生長階段的合影,教師定期批閱。
在立新,還有8個班開設了包括三層階梯式科技培訓課程的科技實驗項目:初級是科學知識普及課,突出學;中級是科技制作課,比如物理學上的聲光電、化學上洗發(fā)水的制作、生物學的洋蔥切片等,突出做;高級是科學研究課,集中對科技制作、科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進行課題指導,突出研。
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如何?隋桂鳳常有意識地去收集初中的意見,他們對立新輸送的學生評價是“有獨到的見解”“思維方式顯現(xiàn)獨特優(yōu)勢”……
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課時、評價和師資等配套難題
課程的分層、豐富,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豐富資源,但也給課時、評價和師資帶來了巨大壓力。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我們在開齊開滿國家、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把基地觀察課、技能訓練課以及班級創(chuàng)意課排入課程表,每周一節(jié)或隔周一節(jié),由專職勞動教師任教?!?/p>
“自我服務課和家庭體驗課安排在家中完成,一周一布置、一周一反饋、一周一展評,由班主任教師負責實施?!?/p>
“科技實驗課、校園實踐課采取主題研究或學生社團活動的方式進行,利用校內(nèi)課余時間完成?!?/p>
“社會實踐課集中授課,停課一天或半天?!?/p>
德育副校長季曉荷說:“多種學習方式的合理搭配既分散了課時壓力,又能保證校本課程的高質量完成?!?/p>
課程評價是勞動教育的一大難題,立新圍繞“好體格、好品行、好習慣、好能力、好趨勢”的育人目標,制定了可行性強的《“立新百花好少年”評比方案》,將一學期的勞動教育目標具化為含學校實踐、社會實踐和家庭實踐3大類的30個項目,比如,每天見到老師問好、主動撿起垃圾、及時完成作業(yè)、會釘紐扣等,經(jīng)自評、互評和師評,每達成3項就能評定1朵花。
“完成學校實踐獲得5朵花就可以申請晉級櫻桃樹;完成社會實踐獲得兩朵花就可以申請晉級京桃樹;完成家庭實踐所有項目獲得3朵花,就可以晉級丁香樹。獲得3種樹木獎勵可申請晉級杏樹?!?/p>
“我們力求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突出發(fā)展性、過程性、激勵性、科學性和互動性?!彼骞瘌P發(fā)現(xiàn),具體透明的評價項目,趣味晉級方式,極大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立新的勞動教育已遠遠超出簡單體力勞動的范疇,對師資配套要求高。立新對教師結構進行了多次優(yōu)化、調(diào)整。目前,配備了6位專職勞動教師,45位兼職勞動教師(主要是班主任),8位科研基地科研人員。
“51位專兼職教師來自不同學科,我們一方面請農(nóng)經(jīng)專家對他們進行培訓,補足專業(yè)知識。一方面在教師中樹立模范,以點帶面?!?/p>
對這些兼職勞動教師來說,要挑起學科教學和勞動創(chuàng)意課的雙重重任,工作量大。如何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我們靠的是多年勞動教育的文化認同和成熟的工作機制?!苯M織上,隋桂鳳親自掛帥,建立了一支由校級領導、中層干部和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組成的智囊團,經(jīng)常性地研究課程內(nèi)涵建設,解決出現(xiàn)的難題并及時總結好做法、好典型。
“學校統(tǒng)籌設計勞動教育短、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并分解為每學期各部門的具體目標任務,具體到每個崗位、每次實踐活動和思想滲透、每個管理制度的出臺和考核評價的落實上?!?/p>
“我們還確立了問崗位、看態(tài)度,問責任、看擔當,問實效、看業(yè)績的考評體系并制定了考核細則。加大對研究基地骨干教師的獎勵傾斜,加大力度表彰獎勵對勞動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p>
除此之外,立新還組織具有各種專業(yè)背景的家長,建設了一支高素質的校外輔導員隊伍,參與到課程建設當中。但家長的流動性影響了課程的穩(wěn)定性和質量,立新主動找到輔導員所在的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多元、開放的師資構成,靈活地解決了師資難題,保證了課程的高效落實。
立新把勞動教育搞得風生水起,他們靠的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么應該是:始終保持對教育的獨立思考,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