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淑芳 (河北省巨鹿縣張王疃校區(qū)曹辛莊明德小學 055250)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柴淑芳 (河北省巨鹿縣張王疃校區(qū)曹辛莊明德小學 055250)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提高課堂有效性,成了當今語文教師們努力方向。對此,本文發(fā)表了一些收效良好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 興趣 師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學有所獲,教師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語文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
高效課堂必須建立在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眼里學生不能有好壞之分,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望,工作效率才能更高。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那如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呢?
首先,師生關系只是角色上的差異,沒有地位的高下之分,人格更是平等的,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教師從事教育職業(y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才愿意把心里話告訴教師,也打開心結。可見,尊重是師生溝通心靈的紐帶,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另外,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平等民主的原則,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思想,做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促使教師成為學生探索發(fā)展的伙伴。千萬不能“一言堂,滿堂灌”,把學生看成為“容器”,否則師生平等無從談起。
問題情境形象逼真,以生動鮮明的形象讓學生身處具體場境,可以有力地改善傳統(tǒng)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枯燥氛圍,而且有利于學生在趣味中有目地學習、探索。
在語文學習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處于“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但學生經過思考后往往又能豁然開朗,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這樣,學生深深體會了獲取知識的整個過程,并且意識到只要付出努力,就有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
例如:進行《船長》一課的教學時,我事先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發(fā)生了什么事?(2)船長是如何處理的?(3)課文末尾寫船長哈爾威有什么深意?幾個小問題覆蓋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涵蓋了船長高貴的品質,并緊扣課題。在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其問題一定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絕不能以形式主義來應付課堂教學。這就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在深入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最少的、最有價值的問題準確地點明課文的主題。其次,把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任務交給學生,比教師親自設計更有益,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其最感興趣的問題,他們會更積極更主動地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新課標一直鼓勵教師勇于摒棄單一的教授式教學方法,并鼓勵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推進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學習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我是這樣教學的:指導學生看圖時,把重點任務放在學生觀察的方法指導上,引導學生明確觀察點;講明觀察順序;強調要細致具體,看清每一處景物的形狀、顏色、特點及空間位置,要求看得準確,看得完整,每一觀察都緊扣課文。同時,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進而幫助他們總結“讀、想、找、議、悟”的讀書方法,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桂林的山也有三個特點:奇、秀、險;作者運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寫”的方法,學生通過指導練習學法,最后掌握學法,認識到:描寫自然景觀,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層、分段敘述。把學生從“學會”引領到“會學”,就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目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目的,最常見的就是,將小組學習等作為合作學習的形式。其實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小組活動比賽、猜詞語、辯論賽等。
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其優(yōu)越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激勵每位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增強學生間的凝聚力,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在合作學習中,由于強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問題就變得比較容易解決。
課堂上的空間畢竟有限,再加上語文源于生活,所以整個時間都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優(yōu)質學習資源,只把語文教學局限在課堂上,往往會失去很多優(yōu)質的學習內容,所以語文教學應該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有時我會帶學生到社會的大課堂中走走、看看、訪訪,多寫日記,增長見聞,豐富語文知識。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行萬里路,才能有親身經歷,才能在課堂上有更深刻的思維,才能更好地掌握課堂上的知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教學的路上不斷摸索經驗,更新教學觀念,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將學生引入“我要學”的積極狀態(tài)之中,語文課堂教學定會光芒四射!
[1]主編吳慶麟,副主編胡誼.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周成平主編.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3]代蕊華編著.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楊東主編.新課程教學基本策略[M].開明出版社.
(責編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