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蓉
劉蓉:女,本科,護師
急診科是醫(yī)院最為重要的科室之一,在急診科接受治療的患者,普遍具有病情急、進展快、情況復雜等特點。該科室患者較多,流動性大[1]。為確保實現急診效果,必須進行有效的護理。要實現有效的護理,必須對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我院積極開展該項研究,針對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實施分層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經驗,也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升。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急診科共有護理人員22 名,平均年齡(33.64 ±5.92)歲。職稱:主管護師2 名,護師7 名,護士13 名。學歷:中專5 名,大專10 名,本科7 名。平均護齡(12.05 ±7.01)年。
1.2 方法 2013年6~12月對護理人員進行常規(guī)管理,即每位護士不論職稱、學歷,依據班次不同每天分管不同床位,2014年1~6月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分層定責[2-4](1)因人定責。按照科室護士的具體年齡、學歷、職稱以及工作能力等為依據,將其分為初級責任護士12 名,高級責任護士8 名,責任組長2 名。(2)全程包干。各級護士對患者進行全程負責,護理人員分別為固定床位患者提供對應的護理服務,含臨床觀察、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具體時間為入院期至完成治療止。(3)下級培訓。各級護理人員在針對自己所負責的患者進行護理的同時,也對低于自己層級的護士進行培訓指導。(4)病情對應。初級責任護士的護理對象主要為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高級責任護士的護理對象主要為病情較重的患者,責任組長的護理對象主要為病情危重患者以及接受較大型手術治療的患者。(5)落實責任。責任組長具體負責高危患者2~4 床,高級責任護士負責重病患者3~5 床,初級責任護士負責輕病情患者4~6 床。
1.2.2 分組定責[5-7]將護理人員按照責任類別進行分組,分別做好對應工作。(1)全責護士。負責該組所有患者自入院直至出院期間整個過程的臨床護理。其具體內容為制定護理計劃,參與、指導以及監(jiān)督落實各項護理治療措施,同時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指導,對護理效果及時進行檢查。對患者病歷進行檢查整理,協(xié)助推進病房的管理工作等。(2)輔助護士。負責實施護理計劃,按照要求開展相關護理工作,對助理護士進行指導幫助。同時積極為全責護士提供對應的協(xié)助。(3)助理護士。主要負責做好協(xié)助輔助護士工作,承擔針對患者的基礎護理任務,陪護患者進行相關檢查以及對應治療等。
1.2.3 明確標準 對整個護理流程進行優(yōu)化,完善具有人性化的工作職責和標準[8]。對各項工作質量考核細則進行細化修訂。在護士長的具體指導下,由責任護士做好具體落實。對各個不同層次護士的具體工作予以指導和檢查,確保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確保責任能夠具體落實。針對檢查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由質量控制小組成員對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安排大約7 d 左右的時間予以完善和整改,對整改質量進行跟蹤檢查。根據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及時對工作質量考核內容予以修訂和完善,促進護理質量持續(xù)上升。
1.2.4 彈性排班 按照患者的病情程度、護士層級、基礎護理工作量、患者生活護理以及護士能力等5 個方面的基本要素予以科學排班[9]。責任組長按照每天具體的患者數量、護理工作量以及護理工作難易程度等對上班的時間數量進行對應的增減,實施彈性排班。大小夜班雙班制,夜班最起碼要安排2 名護士,其中1 名為高級責任護士,1 名為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分管床位,同時監(jiān)督并指導初級責任護士。在早晨以及晚上等相對繁忙時段,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護理人員,確保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10]比較實施分層管理前后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以及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分層管理前后各抽取220 例患者進行調查。(1)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應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調查,題型為選擇題,具體內容為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行為態(tài)度的變化。滿分100分,≥75 分則為知曉。(2)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以調查問卷方式進行,具體維度有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3 個維度。(3)護理質量。包括護理措施落實、護士專業(yè)技術考核達標、病房管理達標以及消毒隔離達標情況。專業(yè)技術考核依據護理部制定評分標準,滿分100 分,80 分以上為達標。病房管理達標包括患者床單元整潔、探視人員未超標、病房空氣清新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前后護理人員護理質量達標率比較(表1)
表1 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前后護理人員護理質量達標率比較 名(%)
2.2 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前后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表2)
表2 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前后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 例(%)
2.3 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前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前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針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實施能級對等的分層管理模式,可以將現實條件下的護理崗位、工作職責、技術要求等和護士的分層級管理予以結合,能夠有效發(fā)揮不同層級護士的作用。這種對護士的能級進行劃分的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起護士之間的競爭力,能夠充分激發(fā)護士的工作激情,尤其是可以使那些資歷較淺的護士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通過對護士實施分層管理,改變了既往護理管理工作中的“平臺”模式,而成為“階梯”模式,這種模式要根據護士的職責和水平對其結構進行調整,優(yōu)秀的護理人才得到更高層次的應用。這種分層管理的方式,必須和績效進行掛鉤,才能充分調動護士進取的積極性。
通過對護士的分層管理,充分體現了能級對等,真正實現了人崗匹配。護理人員的崗位更加明確,其具體職能職責更加清晰,為其認真履職予以指引。護士對自己對應崗位的內容更加熟悉,可以更加高效率地開展護理工作。同時,對不同能級的護士給予了對應的權限,可以防止其越權操作。能夠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全程服務,可以密切護患之間的關系,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糾紛和事故。
本研究中,實施分層管理后,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落實、專業(yè)技術達標、病房管理達標以及消毒隔離達標率均顯著高于管理前;患者的相關知識、技能掌握以及態(tài)度行為轉變、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均高于管理前。這一結果,證明了對急診科護理人員進行分層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1]曾紅萍.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9):256-257.
[2]裴成香.護士分層管理在外科病房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5):72-73.
[3]欒桂珍,李 捷,薛詠梅,等.分層管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106-107.
[4]王東禹,李佳慧,姜 楠,等.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與護理管理質量之間的關系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66-67.
[5]王俊麗.護士分層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2,13(7):390-391.
[6]李思琴,孫 濤,石錦波,等.護士分層級管理對基礎護理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3,24(12):3733-3735.
[7]洪慧革,瑪依努爾·買合蘇提.分層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研究[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10(8):1086-1088.
[8]王倩倩.分層次模式下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研究[D].泰安:泰山醫(yī)學院,2011.
[9]廖全全,鄒紅梅,王從華,等.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7):1-4.
[10]李素云,李亞農,劉義蘭,等.創(chuàng)建骨科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中分層管理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1,25(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