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欣 吳海平
開放性的課堂教學(xué),會激發(fā)出無窮的活力。在引導(dǎo)學(xué)生自主誦讀《伶官傳序》(《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人教版)時,讓學(xué)生充分挖掘和利用有關(guān)資料,反復(fù)誦讀,認真品味《伶官傳序》論點鮮明、感情飽滿、氣勢旺盛的特點。但有同學(xué)提出,“誓天斷發(fā)”的注釋似有不妥之處,在分組討論后,有些同學(xué)敢于探異求新,其看法很有新意,獲得大家認可?,F(xiàn)整理如下。
“誓天斷發(fā)”教材解釋為“臣將一百多人相對號泣,都截斷了頭發(fā),放到地上,誓死以報”。而各類綜合辭書,也多宗這一解釋。這是誤讀史料,誤解史論,釋義欠妥。
立足句意,“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笆奶鞌喟l(fā)”是包含“君”而不只是“臣”的“誓天”和“斷發(fā)”的行為,解釋變更了范圍,也把“誓天”與“斷發(fā)”的并列關(guān)系變成了偏正關(guān)系,不妥。不僅如此,這種解釋竟然把“臣將”擺到了主體地位,而句意顯然是要突出莊宗,突出曾經(jīng)“智勇”無比,“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的莊宗“得天下”后,“忽微”的“逸豫”之舉,“幸伶”的“所溺”之行,終于釀成不可逆轉(zhuǎn)的頹危國運,直至“身死國滅”的“禍患”。怎能表現(xiàn)“臣將誓死以報,忠心耿耿”呢?怎能表現(xiàn)莊宗聊且不失的“人心”呢?“誓死以報”又怎能談得上“何其衰也”?解釋主次不分,輕重倒置,偏離中心。
立足文章風(fēng)格,這解釋阻滯文脈,沖淡理氣。“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吿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極力贊揚莊宗砥礪意志,勵精圖治,“人事”有為,直至“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得天下”?!凹俺鹱囈褱纾煜乱讯?。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何其衰也”極言頹敗之勢,頹之之速(事實是莊宗二十多年的艱辛打拼立國才四年就潰亡了),直至“伶人困之”,“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忽微”“所溺”終積“禍患”。這前后兩句一揚一抑,關(guān)乎莊宗“人事”盛衰得失,對比鮮明,波瀾壯闊。前者像架機起飛,直指長空“得天下”;后者似高山墜石,一落千丈“身死國滅”。筆勢酣暢,痛快淋漓,順勢而涌出“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警言。敗亡如墜石,無頓挫回旋,警訓(xùn)入木,鑒戒更能刻骨?!笆乃酪詧蟆蓖回?,違背情勢理氣。
那么,是作者援引史實錯誤呢?還是論據(jù)與論點不統(tǒng)一呢?向來,史家都視“真信”為生命,新舊五代史實都有這樣的記載:置灑,誓天斷發(fā),相對號泣。援引史實信然無誤。歐陽修是文史大家,文風(fēng)嚴謹。“晉王三矢”是傳說故事,作者援引為據(jù)特別表明“世言”。作者特意作史論性的序言會出現(xiàn)論據(jù)與論點疏離的低級失誤嗎?
“為尊者諱”是史家筆法,莊宗也會享受??墒聦嵣?,專制政權(quán)更迭時,屠戮很血腥,帝王成敗寇命運更慘。莊宗曾親歷親為,有前車之鑒“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倉皇東出,大勢已去,莊宗哀嘆“吾不濟矣”。政權(quán)轟然坍塌,悲慘的命運已然在目,莊宗了無舉措,一籌莫展??扇詥栍嫵紝?,顯然不愿接受徒然慘死的結(jié)局,一切努力都是為“命運”:如果奮力抗爭也只是慷慨赴死,徒顯“悲壯”,哪來“何其衰也”之味;如果坐以待斃,又何須問計?茍且避匿隱身,機巧偷生是了無他策的垂死掙扎,其狼狽凄然至極:君臣都只能祈求上天保佑,截斷頭發(fā),茍求隱匿保命,成功幾乎無望(后果是莊宗被亂箭射死焚尸,嫡親子孫全被屠戮),不禁哭作一團。可以斷言,此情此景,莊宗一行還能講君臣之禮嗎?還能有君臣之別嗎?相反,于情于理于策略,無別不是更有生機嗎?而這君臣如“墜石”的慘然命運,沉淀在史書中,當(dāng)然就由“臣將”來完成。史家多少給了莊宗點“尊嚴”。作者深諳“尊諱”之道,可《伶官傳序》是史論,是史鑒,是史訓(xùn),警醒現(xiàn)世君王,不能避諱,就要鮮明,鋒芒直指“君王之過”,“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而茍且之策也沒能保命,終于“身死國滅”的慘然之狀,才更顯歐陽修的史識的獨到“義正辭婉”,才更顯其勇諫智諫和忠心。
“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應(yīng)理解為:莊宗一行都祈求上天,保佑斷發(fā)易容隱匿逃生行動成功,而都感到希望渺茫,不禁哭做一團。這才文理通達,氣勢充暢。“誓天”“祈求上天”是很合常理的意義(而事實是“誓天”也無望,又緊扣論點“天命”不定“興衰”,“人事”關(guān)乎“成敗”)“斷發(fā)”就是剪(斷)頭發(fā),易容喬裝隱匿潛逃。明代張溥《五人墓碑記》“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表明直到明代,剪(斷)頭發(fā)仍是易容隱匿潛逃之法。
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指正。而學(xué)生窮經(jīng)究理的精神可嘉,聊用贅言,鼓勵學(xué)生探究精神。
[作者通聯(lián):湖北麻城市第三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