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艷
摘 要:化學方程式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在整個化學學科中的重要性無法被取代?;瘜W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學科探究,總結經驗,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正誤判斷、認知分析這三點切入教學,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真正地掌握化學方程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化學方程式 書寫原則 分析認識
化學方程式是化學學科的骨架,它支撐起化學學科中一些瑣碎的知識,使化學知識形成一個整體。它既方便學生在學習時提綱挈領,也方便教師切入重點教學。那么,如何進行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呢?這需要教師明確列出幾項關于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切入點,如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化學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化學方程式的記憶等,然后有步驟地、明確地、循序漸進地不斷精選,明確教學方式運用。
一、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和原則切入教學
元素之間的化學關系要在方程式中體現,對于這種關系及這種關系的方程式表達法,我們不要僅僅停留在說的層面,還應該將其“寫出來”?!皩懗鰜怼笔菍W生的重要要求之一。但這里的寫不是涂鴉,也不是信手拈來,它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則之上。首先,學生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在書寫的過程中不能對化學方程式進行主觀臆造,而要使化學方程式如實地反應物質之間發(fā)生的化學作用及作用之下產生的新物質;其次,教師還應要求學生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使物質間化學作用發(fā)生,使化學反應狀態(tài)成立??梢哉f,在化學方程式教學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其中重要的一點,它是學好化學及化學方程式的基礎,學生只有邁上這一臺階,才能繼續(xù)踏上化學學習的征途。教師在教學中也可抓住這一點進行切入,將教學從沒有中心點的盲目軌道拉回正軌,圍繞一點而有序地展開,實現化學基礎性教學。在這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整理有關元素符號、化合價、配平、連接號、化學反應現象的注明方式等有關化學方程式的知識。
在2012年修訂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材中,專列出一個單元來闡述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之后,為了讓學生對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進行鞏固,加深記憶,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知識進行整理。這是對所學知識再次復習的過程,通過整理,學生將零碎的知識組成一個知識框架,這有利于學生捋清知識脈絡,進行深刻記憶。通過對各小組整理出的知識系統(tǒng)的考察,他們對知識的整理方法不盡相同,大部分學生分為兩步:一是書寫化學反應式。先將反應物的分子式列出來,再列出化學作用下反應物所產生的生成物的分子式,然后用連接號將分子式連接起來,并標明反應條件。當然,還要標明化學反應現象:如氣體生成物分子式旁用“↑”,不溶于水的生成物分子式旁用“↓”。二是配平化學反應式。書寫化學反應式之后,反應物及生成物原子的數目可能不相等,不滿足質量守恒定律,這就需要配平。配平常用兩種方法:一是最小公倍數法,一是奇偶配平法。學生通過整理,加深對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的認識,利于他們今后的化學學習。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教師還要讓學生列舉實例,通過實例來展現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二、從對化學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切入教學
判斷并不是隨意地在要判斷的知識后面批對號,或是勾叉,判斷這一行為要建立在對要判斷的知識客觀分析、認真對待的基礎之上。簡而言之,判斷要求判斷者思路明晰,能說出所判斷事物正誤的原因,并能一一更正。這就是所謂的“知之才能改之,改之才能明之”。知道才能有效地改正,在改的過程中,知識真正在內心之中形成。對于化學方程式的正誤判斷也是如此,學生首先應該對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判斷題目中所給出的化學方程式的正誤,在判斷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去想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因此,判斷也是再次學習的過程。教師可從這一點入手,讓學生對化學方程式進行鞏固學習。
在判斷化學方程式正確與否的過程中,教師應先讓學生總結判斷化學方程式的基本步驟:(1)化學反應是否與客觀事實相符;(2)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否正確;(3)化學方程式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是否配平;(4)有無化學反應條件,條件是否正確;(5)有無注明化學反應現象,指代現象的符號是否正確。然后,教師再進行擬題,讓學生根據這些步驟進行判斷。例如下面這道題:請判斷下列方程式正誤。
(1)2Fe+6HCL=2FeCL3+3H2( )
(2)H2O=H2↑+O2↑( )
(3)MG2+O2=2MgO ( )
(4)3Fe+2O2=Fe3O4( )
結合以上學生總結出的判斷步驟,可以看出,前三項均是錯誤的。第一題與客觀事實不符,在置換反應中,鐵生成的是低價亞鐵鹽,也沒有標出氣體符號。第二題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也沒有標明條件。第三題中反應物鎂的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梢哉f,在判斷的過程中,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來,使其相互結合,相互證明,對知識的學習印象加深。
三、從對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切入教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也非一日之功,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從低處到高處一個個臺階地走。關于化學方程式,從會書寫到會判斷,學習過程并沒有中斷,接下來還需要學生分析和認知:挖掘化學方程式中的反應物、生成物的性質;分析化學反應的條件、反應的本質和類型;通過對反應現象進行觀察得出結論;在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的前提下對反應量的關系的掌握。抽象化的語言描述并不能使學生形成清晰的邏輯思路,化學方程式仍像畫上的骨頭,學生用多大力氣也是難以啃動的。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具體的實驗將化學方程式直觀地體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有聲有色、可看可感的化學方程式知識,并立足于形象思維,具體分析、認識化學方程式。這樣,一方面摒除了學生對化學方程式枯燥難記的印象,利于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記憶;另一方面,立足于實驗現象的分析、認識,使教師實現了有效的教學,使學生實現了有效的學習。
如“燃料及其運用”這一章,教師就可以圍繞幾個能燃燒的物質進行燃燒實驗,讓學生觀察反應現象,分析生成物,并寫出化學方程式。最常見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的火柴,它的主要成分是紅磷,教師可以做一個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并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對方程進行配平。通過觀察可以看出: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火焰很旺,并且散發(fā)出滾滾的濃煙,火苗很亮,像點燃的燈泡?;瘜W方程式可寫成:4P+5O2 2P2O5。
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的基礎,也是化學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既不能忽視,也不能盲目地展開教學,應該有點可抓,從對方程式的書寫、判斷、分析切入,引導學生有步驟地學習,不斷加強化學方程式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