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莉萍
[摘要] 目的 探討系統(tǒng)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4月來本院就診的120例3 h內發(fā)病的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抽樣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系統(tǒng)化綜合護理干預。統(tǒng)計比較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患者住院期間對護理工作的評價,觀察記錄所有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 結果 不同護理干預下,實驗組總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總滿意度為81.7%;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人數為8例,發(fā)病率為13.3%;對照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人數為21例,發(fā)病率為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系統(tǒng)護理干預較常規(guī)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 系統(tǒng)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5(c)-01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120 sel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April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reatment group were received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Asses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 costs.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the satisfactio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100.0%,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81.7%;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 cost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angina in treatment group was 13.3%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35%. Conclusion The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produce better than routine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angina.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System nursing;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ffect observation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是指冠狀動脈短時間內造成完全性堵塞,導致心肌的血液循環(huán)受阻,心肌發(fā)生嚴重缺血、缺氧損傷,以致心肌細胞嚴重壞死的一種急性缺血性心臟病[1],臨床表現以劇烈胸痛、心電圖改變和心肌酶譜異常為主,起病隱匿,病程短,病情重,死亡率高,臨床治療效果不好?;颊咴谛募」K兰毙云跁r,常采取嚴格臥床作為有效的保護性護理手段,一般要求平臥位制動一周左右。長時間的臥床,患者極易感到疲勞、肌肉酸痛、煩躁不安,發(fā)生失眠和便秘等[2],這對患者的恢復不利,故針對心肌梗死患者的優(yōu)質護理方式的探索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近年來,本院心內科護理組采用系統(tǒng)護理的方法在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4月來本院就診的120例3 h內發(fā)病的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病例的影像學、心電圖及心肌酶譜等檢查資料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3]。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抽樣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實驗組接受系統(tǒng)化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60例,年齡47~82歲,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67.7±9.1)歲,梗死部位:前壁28例,下壁23例,其他9例。實驗組60例,年齡51~81歲,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78.1±7.3)歲,梗死部位:前壁29例,下壁24例,其他7例。兩組病例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梗死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立即給予4 L/min吸氧和心電監(jiān)護,必要時給予小劑量嗎啡靜脈注射鎮(zhèn)痛,迅速開放靜脈通道,注意出入量平衡;無低血壓時擴張冠脈血管,根據患者是否有禁忌證給予溶栓治療或支架植入術,給予他汀類藥物抑制血管內皮炎性反應和穩(wěn)定粥樣斑塊,心律失常的患者給予抗心律失常治療[4]。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入院宣教、生命體征及心律監(jiān)測、觀察病情變化、輸液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系統(tǒng)化綜合護理。兩組護理人員均有較高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充分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兩組護理人員按照護理要求[5],幫助和指導患者保持個人衛(wèi)生,根據患者病情,指導患者進行休息、飲食及鍛煉等護理,嚴格保持病房衛(wèi)生,合理使用藥物予以恰當護理。兩組均要對患者進行24 h持續(xù)生命體征監(jiān)測,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與醫(yī)生做好病情溝通。
實驗組在護理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及社會關系護理[6]等。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加強人文關懷,同患者的適當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并給予一定的鼓勵,使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使患者鎮(zhèn)定并增強患者信心。②疼痛護理[6]:將患者置于安靜的環(huán)境下,及時關注患者,充分關懷患者,給予正面暗示,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操作時,說話要謹慎聲細,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同時分散患者注意力以減輕疼痛,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③社會關系護理:告知患者家屬有關患者的病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知識,囑其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與鼓勵,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颊呒覍偌坝H友多與患者交流,經常陪伴、安慰、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高心理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避免負面情緒[7]。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出院時,統(tǒng)計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患者住院期間對護理工作的評價,排除干擾因素,做到公平公正。評價主要包括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層次,并以滿意和基本滿意計算滿意度,統(tǒng)計兩組的總滿意度進行對比[8]。住院期間,密切觀察記錄所有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心絞痛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干預下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不滿意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fā)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人數為8例,發(fā)病率為13.3%;對照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人數為21例,發(fā)病率為35.0%,實驗組心絞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位居疾病死亡率的首位,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行為模式、情緒等因素都會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極大提高[9]。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的護理對心絞痛的發(fā)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及社會關系護理等全方位綜合護理[10]。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基本的護理操作及觀念,還要有系統(tǒng)的護理理念和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護理人員不僅是醫(yī)護工作者,同時是患者的親友和心理醫(yī)師。護理人員不僅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yī)療護理,還要加強心理干預和行為干預,指導患者正確生活,做到不僅提供生命支持,還要提供心理支持和人際支持[11],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有利于健康的恢復。正確引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避免負面情緒的發(fā)生,和心絞痛發(fā)生率的降低有緊密的聯系。通過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減少患者對疾病的恐懼程度,增加其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從而提高其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的主動性,減少住院時間[12-15]。本次研究發(fā)現,不同護理干預下,兩組患者滿意度有所差異,實驗組滿意57例,基本滿意3例,總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滿意41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11例,總滿意度為81.7%;實驗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也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人數為8例,發(fā)病率為13.3%;對照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人數為21例,發(fā)病率為35.0%,實驗組心絞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降低心絞痛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潘閩.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臨床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05,21(2)186-187.
[2] 蘇若瓊.舒適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0):114-115.
[3] Alderman AK,Wilkins EG,Kim HM,et al.Complications in postmastectomy breast reconstruction:two-year results of the Michigan Breast Reconstruction Outcome Study[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7):2265-2268.
[4] 王愛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靜脈溶栓行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12(36):7-9.
[5] 宋曉麗.舒適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8):101-103.
[6] 劉雯,盧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及預測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26(1):70-73.
[7] Harcourt DM,Rumsey NJ,Ambler NR,et al.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mastectomy with or without breast reconstruction 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J].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1(3):1060-1062.
[8] 宗麗麗,陳愛華.臨床路徑在拇外翻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3):5-8.
[9] Choi AN,Lee MS,Lim HJ.Effects of group music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anxiety,and relationships in psychiatric patients:a pilot study[J].After Complement Med,2008,14(5):567-569.
[10] 王海榮,鄭淑梅,楊秀蘭.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4):1069-1070.
[11] 田麗.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4, 18(4B):734-735.
[12] Wee AS,Cooper WB,Chatham RK,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stroke clinical pathway:an experience in a mediumsized community hospital[J].J Miss State Med Assoc,2000,41(7):648-653.
[13] 劉琦,張奇.軍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 52(23):68-71.
[14] 藍雪花,李靜,羅秀芬.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22):117-118,121.
(收稿日期:2014-12-26 本文編輯:王紅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