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娜
【摘要】老舍《我的母親》與史鐵生《我與地壇》都有共同的母愛主題,但是在創(chuàng)作意圖、取材角度、感情表達等方面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段业哪赣H》以母親的一生為線索,表現(xiàn)母親對“我”性格的影響以及“我”對母親的愧疚?!段业牡貕吠ㄟ^一些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母親對“我”生命的救贖。
【關鍵詞】母愛;《我的母親》;《我與地壇》
母親時常是作家筆下贊頌的人物,母愛也時常是作家寫作的主題?!段业哪赣H》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紀念母親的文章。他再現(xiàn)了那位可敬可親的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在父親殺手人寰之后,母親獨立支撐起一個處于風雨飄搖中的家?!段遗c地壇》是史鐵生寫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篇散文,母愛也是這篇散文的一個主題。兩篇散文,在表達母愛這個主題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一、異中有同
《我的母親》與《我與地壇》,這兩篇散文語言質樸,取材相近,都是寫母親對家庭的貢獻,對兒女深深的愛,都表達了共同的情感體驗——對母親的懷念,感情真摯,觸及到了人心中柔軟的神經。此外,《我的母親》與《我與地壇》都描繪出可親可敬、理解包容孩子的母親形象。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親》中,雖沒有直接寫母親對孩子的包容和理解,但是文中幾個片段足以使這母親形象躍然紙上?!俺?,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一句故作平靜的“去吧,小子!”,包含了母親對孩子必須離開的無奈、不舍與理解。母親理解、支持著自己的孩子,即使知道自己將在除夕之夜這個團圓的日子守著清冷的家,即使知道自己將在除夕之夜體味著孤獨。老舍的母親在工作上支持自己的兒子,在生活上也妥協(xié)著兒子的決定?!拔叶龤q,母親要我結了婚,我不要。我請來三姐給我說情,老母含淚點了頭?!薄岸邭q,我上了英國。為了自己,我給六十多歲的老母以第二次打擊。”又不結婚,還要出國遠離自己,老舍給了母親兩次大大的打擊,而老太太卻沒有一絲責怪,沒有強迫自己的兒子“依順著父母所設下的軌道”,而是放手讓老舍高飛,自己在背后默默地愛著、想念著在異域的老舍。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的第二部分寫到了人類擺脫困境的的第一條途徑——母愛。這一部分也是史鐵生集中描寫自己母親的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二段就寫道:“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結果會更糟,但他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薄澳赣H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于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里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督促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笔疯F生的母親理解著兒子奇怪的舉動,包容著他的壞脾氣。
二、同中有異
《我的母親》和《我與地壇》兩篇文章雖都描寫了一個理解包容的母親形象,但是在具體內容描寫、對我的影響、表達感情這幾方面上不盡相同。
1、從取材角度看
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是以母親的一生為線索,從母親的出生,寫到生“我”養(yǎng)“我”,一直寫到母親的離世,脈絡清楚,銜接緊密,從多角度敘述了母親的一生。而在文中,老舍集中寫了母親一生所受的六種苦。第一種是出身農家的窮苦;第二種是因生育多個孩子而帶來的生育之苦;第三種是丈夫早逝的寡婦之苦;第四種是撫養(yǎng)幼小兒女的撫孤之苦;第五種是大姑子刁難的姑嫂之苦;第六種是兒女遠離獨居老人的孤獨之苦。老舍通過對母親一生忍受六種苦的描寫,進而表現(xiàn)出母親勤儉誠實、吃苦耐勞、不怕吃虧、堅強勇敢的性格。
史鐵生《我與地壇》寫母親并不像老舍寫母親那樣,貫穿母親的一生。史鐵生在寫母親的時候有所聚焦。他將焦點放在母親送“我”出門、擔心“我”、最后到地壇公園找“我”這一系列事件中。作者首先告訴讀者母親是一個痛愛兒子、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通過母親猶猶豫豫不敢問,通過母親無言地為我打點出門的一切,表現(xiàn)出母親這一性格特征。接著寫了有一回“我”意外折回家看到母親出神的情形。最后寫了母親到園子里找“我”,卻又不讓“我”發(fā)覺。見到“我”好好在園子里,她就悄悄回去,而見不到“我”就焦灼地尋找。在史鐵生的作品中,不僅有無言地扶“我”上輪椅等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母親理解兒子這一性格特征,而且史鐵生還從生活細節(jié)深入到母親的精神世界。作品中有大量母親心理活動的描寫,如喃喃自語的自我安慰、“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在這些心理活動描寫的背后隱含的是“活得最苦”而偉大的母親對兒子樸素、含蓄、包容的愛。
2、從對“我”的影響看
老舍說:“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崩仙嵩凇段业哪赣H》這篇散文中不止一次寫到母親對他影響之深。而這些影響主要是對老舍性格塑造方面的影響?!澳赣H生在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這一點事實卻極重要,因為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以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個折扣了?!薄皬倪@里,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薄暗饺缃駷槲业暮每偷牧曅?,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于改掉的?!薄斑@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tài)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從這篇散文中可以讀出老舍繼承了他母親勤儉誠實、愛清潔、守秩序、好客、軟而硬、不怕吃虧的性格。這種性格上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是自幼兒是開始的。
而史鐵生母親對史鐵生的影響程度顯然要比老舍母親對老舍影響的程度深得多。史鐵生母親帶給史鐵生的不只是停留在性格層面,而是深入到內里,給了史鐵生生存的啟發(fā),是史鐵生心靈的救贖。風華正茂時,史鐵生忽然截癱了。忽如其來的打擊肆虐著他年少的心,他變得暴怒無常,自我放棄?!皟鹤拥牟恍以谀赣H那兒總是加倍的?!蹦赣H在忍受著比兒子多一倍的痛心的同時,還小心翼翼地侍候兒子。作者在審視過去,自省自責后,從母親的苦難中得到了生存的啟發(fā)?!澳赣H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蹦赣H的苦難與偉大啟發(fā)著史鐵生,讓他勇敢地承受苦難,堅韌地生活,而且活得有尊嚴、有價值。史鐵生母親對史鐵生的影響是從史鐵生整個人的塑造而言的,是對自暴自棄的史鐵生的拯救。老舍說沒有母親,老舍恐怕就要大打折扣。對于史鐵生而言,沒有母親那份偉大的愛,恐怕就沒有現(xiàn)代文壇的史鐵生了。
3、從感情表達看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多處抒情,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以及為母親的離世的痛心?!敖裉?,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凄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她已入了土”,看似簡單平靜的敘述,卻是筆底波瀾。母親去世了,沒有人會再這么候盼著我了,沒有人可以再讓“我”盡孝了。母親去世了,可是母親還沒有享過一天的福。在這一句話中,包含了老舍深深的哀痛。在散文的最后三段,作者反復強調自己的心中的不安,擔心母親的離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詳?shù)南?。”“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我疑慮,害怕?!薄拔也桓也鹱x?!币驗閻郏耘?。老舍通過反復強調自己不安、害怕的心緒,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依戀,反映出兒子對母親的愛。這篇散文以“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結尾。樸素的語言蘊含了豐富的感情。一個“唉”字,嘆息的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無奈與悔恨。老舍在懺悔自己并沒有讓母親過上一天的好日子,可是這樣的懺悔隨著母親的離世而變得無意義。斯人已逝,再怎么懺悔也不能改變?!靶耐?!心痛!”連續(xù)兩個“心痛”,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表現(xiàn)出母親離世給老舍帶來的哀傷。《我的母親》感情質樸,有感恩,也有懺悔和痛楚,在日常生活中寄寓真情。
對母親的刻畫及對母愛的描寫是《我與地壇》最為感人的部分。這些平靜如水的文字的背后隱藏了史鐵生充沛飽滿、風雷激蕩的高貴的情感。《我與地壇》在敘寫“我”與母親的點點滴滴時,遠離了痛哭、嘶啞、宣泄等激烈的表達方式,遠離了赤裸裸的直接抒情,而是將這種人間至愛的種種偉大隱藏起來,用一種平靜的語調講述母親過早離世給作者帶來的無法挽回的損失與痛悔?!段业哪赣H》表達了老舍的哀傷、懺悔和心痛,而史鐵生對母親離去這一事實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史鐵生對母親的離去有些超脫,雖然更多的是沉郁、痛惜以及悔恨。“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上帝的考慮,也許是對的?!苯洑v過生生死死的生命體驗,史鐵生對母親的離去含有一種超脫的情感。然而,作者對母親始終是不舍的。“母親已經不在了。”“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薄澳赣H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弊髡咴谕粋€段落,用反復的修辭,表達了對母親的強烈思念與痛悔,也把母親“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毫不張揚的愛”映襯得更加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讓我痛悔、自責,而“我”在自責中悟出了生存啟迪——要勇敢地承受苦難,要堅忍地生活,活得有價值有尊嚴。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哀傷心痛不舍而又有些超脫,自責悔恨中透出堅韌、勇敢。
三、結語
老舍的《我的母親》與史鐵生《我與地壇》題材內容相似,語言表達相近,但是其創(chuàng)作意圖、取材角度、感情表達等方面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段业哪赣H》是老舍通過回憶母親的一生,表現(xiàn)母親勤勞、堅強、肯吃虧的性格以及對孩子的理解與包容的形象,宣泄了對母親的依戀與懷念,“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痛心?!段遗c地壇》是通過描寫母親送“我”出門、擔心“我”、最后到地壇公園找“我”這一系列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母親的苦難與偉大,表達史鐵生對母親過早離世感到痛悔,為母親感到超脫。
【參考文獻】
[1] 陳劍暉. 《我與地壇》:詩性散文的經典文本[J]. 名作欣賞, 2010(12).
[2] 李 燕. 殘缺中的完美——《我與地壇》賞析[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3(05).
[3] 陳福民. 超越生死大限之無上歡悅——重讀史鐵生《我與地壇》[J].當代文壇, 2009(06).
[4] 孫華幸. 母愛,生命的樂章——解讀老舍《我的母親》[J]. 名作欣賞, 2001(05).
[5] 老 舍. 我的母親[M]. 老舍全集. 文匯出版社, 2008.
[6] 史鐵生. 我與地壇[M]. 秋天的懷念.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 19.
青春歲月2015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