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幼兒浪費食物的現(xiàn)象很普遍,主要表現(xiàn)一是挑食型,不喜歡吃的食物,就到處亂扔,比如不喜歡吃饅頭,就掰碎了扔桌子底下,不喜歡吃肥肉,就扔到鄰座小朋友的碗里等,更有甚者,是偷偷裝在包里,帶到廁所里扔掉。二是任性型,如今的孩子,個個都是人小脾氣大,有一些孩子稍有不如意,就愛摔東西,扔吃的,摔玩的。三是衛(wèi)生型,吃飯時,飯菜掉到桌上,自是不宜再吃,但若是餅干或是饅頭之類掉到桌上、地上,去掉臟的部分,還可以接著吃,一些孩子可不干,還振振有詞地嚷嚷:我媽媽說,掉到地上的食物都不能吃了。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怎樣糾正幼兒浪費的不良習慣呢?
一、讓生動的故事啟迪孩子
孩子的心靈猶如一幅白絹,畫筆握在老師的手里。小孩子模仿能力強,又喜歡模仿。利用這一點,我編制了許多小故事,如《一顆神奇的麥子》,講述了麥子丁丁由一粒種子變成一個面包的奇妙歷程,告訴孩子,食物的來源經(jīng)過了無數(shù)人的勞動付出,浪費就是對他們的不禮貌。還如《小橘子哭了》,講述了一個被扔在垃圾箱的小橘子的委屈心事和悲慘結(jié)局,告訴孩子們,浪費是可恥的。在孩子的心靈里,自然萬物皆有生命,風兒會唱歌,花兒會說話,他們對故事深信不疑,幼兒王××平時就愛揪饅頭塊打小朋友,在聽了《一顆神奇的麥子》后,走到我面前,哭著說:“老師,我錯了,我把好多麥子扔掉了?!睆拇艘院螅僖矝]有扔過饅頭,每次吃飯,都吃得很干凈。他不僅自己不浪費,吃飯時,還警告身邊的小朋友:不許浪費啊!真是讓人欣慰。
二、在比一比中教育孩子
幼兒好勝心強,平時在游戲中,他們總是一個不服一個,總想比別人表現(xiàn)得更好。我借此開展了一些形式多樣的比賽活動,引導幼兒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如“盤子光光光”,吃飯比賽,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五朵小紅花,吃飯又快又干凈的,獎勵一朵花,反之,沒收一朵花。最后紅花最多的兩個小組,再獎勵一朵大紅花。孩子們可開心了,還互相督促,往日的一些“小磨嘰”,如今也能吃得又快又干凈了。
幼兒可塑性極強,在備課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幼兒心理,巧妙設計教育方法,啟發(fā)引導,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改掉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當然,更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家校一致,才能徹底促使幼兒糾正浪費的壞習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