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杰
《論語》中有個“子貢問政”的故事,故事中孔子講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意即自古以來人都有一死,但如果人民對政府不信任,國家政權終究是要滅亡的。啟示我們: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國家興盛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國家如何能獲得人民的信任呢?筆者認為,一是要有被老百姓廣泛認可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二是要為老百姓做實事。要使主流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被民眾認可就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國家如此,高校亦是如此。
高等教育要體現(xiàn)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原則和屬性,遵循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教育方針,就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加強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加之當前社會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對青年學生的“三觀”形成了較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這就更加凸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科學發(fā)展觀的深刻內涵,立足實踐,以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由于我國處于轉型期,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人們的利益關系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多樣化的思想意識并存是我國當前的顯著特征,一些腐朽思想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封建迷信思想等難免對人們的思想認識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這種大環(huán)境很容易讓青年人的“三觀”受到挑戰(zhàn),也會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消極影響。
思政理論課在部分高校得不到重視,思政教師的工作認同度和成就感不高,故而影響工作投入度和教學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課作為普通高校的公共課,一般采取大班教學,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考試多流于形式,這無形中也給學生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思政課不重要。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學校層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課不夠重視,從而影響到整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教師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障。而目前高校的思政課的師資力量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員配備不足,高校思政教師與教學班級的比例嚴重低于國家規(guī)定水平,致使教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二是素質有待提升,有些教師專業(yè)素質不強,其理論功底、教學深度和廣度都無法滿足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要求。這兩方面因素制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發(fā)展。
長期以來,在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過程中,大多是書本知識的機械傳授,缺少與當前國內外形勢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較弱。而大學生思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對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感興趣,照本宣科的純理論教學吸引不了學生,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參與程度較低,削弱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但網(wǎng)絡是個雙刃劍,在加強與世界溝通的同時,也引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的消極因素,網(wǎng)絡中的黃色、暴力信息嚴重打亂了青年學生思想道德判斷標準,有些學生開始沉湎于網(wǎng)絡交友聊天、色情網(wǎng)站瀏覽、武俠網(wǎng)絡游戲,更有甚者為此通宵達旦,長期逃課,不僅影響正常學業(yè),而且導致“三觀”的瓦解和崩潰。
根據(jù)黨中央、國務院下發(fā)的文件精神,切實把高校思政教育提高到政策層面和實踐中來。只有提高領導層面對思政教育的認識程度和實踐的執(zhí)行力度,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面提高全體師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需定期組織教師開展社會實踐和學習、考察交流活動,進行專門的、系統(tǒng)的培訓,以開拓教師的視野并拓寬知識面,加強理論修養(yǎng)。同時建立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考核制度和獎懲機制,充分調動思政教師投身教育事業(yè)的積極性,從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
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多重視實踐案例和切身體驗,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根據(jù)學生的階段特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將思政理論與校園文化建設實踐和社會形勢發(fā)展相結合,在考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接受和運用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21世紀以來,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大學生學習、生活、思想的各個角落,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客觀看待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密切關注學生動態(tài),利用好微博、微信、QQ群等網(wǎng)絡平臺,進行合理引導和教育,使網(wǎng)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1]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
[2]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3]韋鴻鵬.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論壇,2002,6.
[4]王毅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問題研究 [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