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峰
馬鈴薯營養(yǎng)豐富,是糧菜兼用的食物,適應(yīng)性強、生長期短、抗災能力強,馬鈴薯的生長發(fā)育特性是喜涼、分枝、再生等,丹東地區(qū)夏季涼爽雨水充足,土壤微酸性,較適合馬鈴薯的生長。
1 選擇優(yōu)良品種
馬鈴薯的豐產(chǎn)種植需要選擇脫毒種薯,最好選擇原種或一級脫毒種薯。這個級別的脫毒種薯種性強,退化株率低,增產(chǎn)潛力大。我們選擇適合本地區(qū)自然條件的品種“黃麻子”,此品種是早熟菜用型品種,生育期70天左右,植株直立、株高45~50厘米,繁茂性中等,莖綠色,翼直,結(jié)薯集中,塊莖干物質(zhì)含量22%左右,淀粉含量14.5%~15.5%。旱作條件下畝產(chǎn)1500公斤左右,水澆條件的可達2500公斤,此品種早熟、抗病性強、適應(yīng)性廣、耐儲運。在具體操作時要選擇無病蟲害、無傷凍、薯皮光滑、薯塊完整、大小中等、色澤亮麗的薯塊作種薯。
2 播前準備
2.1 選地和整地
2.1.1 選地 俗話說,有好地才能打好糧,土地是馬鈴薯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也是其豐產(chǎn)種植的關(guān)鍵。首先選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澇能排水、旱能灌溉、土壤砂質(zhì)、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或緩坡地。因為土壤疏松有利于保水保肥,加之春季地溫上升快有利于發(fā)芽和出苗,選地不要重茬,也不要在茄果類(番茄、茄子、辣椒)或十字花科的白菜、甘藍等為前茬的地塊上種植,以防止共患病的發(fā)生。其次,種植馬鈴薯的地塊不能選在低洼地,因為積水潮濕的條件下馬鈴薯晚疫病嚴重,而且地下部因透氣不好而使病菌侵入塊莖造成腐爛。
2.1.2 整地 選好地后的整地也很重要,地整得好,土壤的水分、養(yǎng)分就有利于馬鈴薯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從而為植株的健壯生長,多結(jié)薯、結(jié)大薯打下基礎(chǔ)。整地的過程是深翻(深耕)和耙壓,深翻最好在秋天進行,因為翻得越早越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曬垡,使之可接納冬春雨雪,有利于保墑,并能凍死害蟲,深翻地要在30厘米左右。
2.2 種薯處理
種薯若不處理會出現(xiàn)出苗不齊、不健壯等現(xiàn)象,且出苗晚,所以需要種薯處理。
2.2.1 曬種 將種薯攤開為2~3層,擺在光線充足的房間或日光溫室內(nèi),使溫度保持在10~15℃,讓陽光曬著并經(jīng)常翻動。
2.2.2 催芽 播前40天,在溫床或火炕等地方把已經(jīng)切好的芽塊和濕砂分層堆積,即1層濕砂上邊擺放1層芽塊,共擺放5~6層,高度在0.5米以下,堆溫在15℃左右。當幼芽生長至1~2厘米并出現(xiàn)幼根時即可播種。催芽可以提早成熟、躲過春旱、春寒等自然災害,但經(jīng)過催芽的種薯在播種時地溫必須穩(wěn)定在10℃以上,以免爛種出現(xiàn)缺苗現(xiàn)象。芽塊的大小不能小于25克,要把薯肉都留在芽塊上,不能只把芽眼附近的薯肉帶上而把其余的薯肉留下,使所切的芽塊大小均勻一致,在切薯塊的過程中進一步挑選種薯,將老齡薯、畸形薯都去除。
2.2.3 藥劑拌種 為防地下害蟲、芽塊腐爛細菌病害等危害,切好的芽塊需進行藥劑拌種,用滑石粉與甲基硫菌靈混合拌種可防腐殺菌、促進傷口愈合,或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加入噻蟲嗪拌種,可防細菌與蟲害。
3 播種
3.1 播種條件
馬鈴薯播種首先考慮的條件是地溫。因地溫直接制約種薯發(fā)芽和出苗,當10厘米地溫穩(wěn)定通過10℃時,丹東地區(qū)一般在4月10日左右播種,若地溫低可覆蓋塑料薄膜提高地溫。
3.2 播種方法
3.2.1 施基肥 每畝施農(nóng)家肥2500~3000公斤,因農(nóng)家肥不僅含有馬鈴薯生長所需的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而且含有分解肥料的有益微生物并且釋放二氧化碳,能使土壤團粒增多,增加透氣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塊莖膨大,使塊莖整齊、表皮光滑。另外農(nóng)家肥無污染、無殘留。
3.2.2 開溝起壟 做壟寬60厘米,施入農(nóng)家肥后合壟,然后用打眼器按株距25厘米打眼穴,眼穴深10厘米左右,將準備好的芽塊擺入穴中,芽眼朝上,覆土5~6厘米厚,然后壓實。
4 田間管理
4.1 中耕培土
在田間薯苗20%~30%拱土時僅進行中耕培土,可使土暄、地熱、透氣,還起到滅草的作用,土要培得又寬又厚,可避免薯塊外露,減少青頭,防止病菌感染。
4.2 追肥
馬鈴薯幼苗吸肥量占總吸肥量的16%,而發(fā)棵期吸肥量占總吸肥量的30%,所以應(yīng)及早補充營養(yǎng),應(yīng)在出苗后20~25天進行追肥??梢匀鍪┓?,但注意肥不要離根太近,要在8~10厘米以上,防止燒苗。
4.3 灌水
馬鈴薯苗期吸水量雖然占總吸水量的10%,但因苗期根弱吸水量不強,土壤中應(yīng)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才便于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以建造強大的根系群和健壯的植株,所以應(yīng)及早補充水分,以后各生長階段都應(yīng)保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使植株生長旺盛、薯塊早日形成和膨大。
5 收獲
當馬鈴薯植株莖葉由綠變黃、下部葉片開始脫落,上部莖葉開始枯萎,稱為“回秧”,地下部分停止生長,薯皮老化,塊莖很容易與薯分離時,正是收獲的好時機。如果收獲太早,薯皮太嫩易破,易感染病害;收得太晚薯溫過高,薯塊也易于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