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水泥卡車》中的哥特元素
曹利亞
(河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摘要:《紅色水泥卡車》用鬼魂的視角講述了一起現(xiàn)代社會很普通的入室殺人案及之后的故事。通過對小說中所運用的哥特元素進行分析,解讀小說在故事的敘述和情節(jié)的設置、背景的描繪、人物及主題的意義等方面因哥特元素而具有的獨特的魅力,引發(fā)對現(xiàn)代社會人類生存境況的思考。
關鍵詞:米歇爾·法柏;《紅色水泥卡車》;哥特;哥特元素
作者簡介:曹利亞(1976-),女,河南洛陽人,講師,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識碼:A
作為英國文學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流行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小說形式之一,哥特式小說自18世紀后半葉誕生之日起就不斷被模仿和超越,從英國開始蔓延至歐洲大陸和美國,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學浪潮。其中的哥特元素成功融入同時期部分主流小說的創(chuàng)作之中,并激發(fā)了通俗小說家的想象,成為延續(xù)至今的科幻小說、恐怖小說、靈異小說等超自然通俗小說的重要源頭。哥特式小說的故事敘述大多驚險刺激并帶有暴力或者懸疑的成分,有時甚至會有超自然的靈異力量。場景大多描繪了中世紀陰森的古堡或者廢墟以及都市中的窮街陋巷等遠離光明的場所,營造出恐怖而神秘的氣氛。
從公元3、4世紀前后的哥特人到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筑,以及隨后在英國文學中日漸涌現(xiàn)的哥特式因素,越來越多的的學者認為,哥特式小說開始于1764年,即荷拉斯·沃波爾(Horace Walpole,1717-1797)的《奧特朗托堡》發(fā)表之日,而終止于馬圖林的小說《漫游者梅爾莫斯》出版的1820年。時至今日,當《變形金剛》創(chuàng)造著令人瞠目結舌的票房成績,當暢銷書排行榜中《哈利·波特》和《魔戒》系列長期占據榜首位置,當關于吸血鬼和狼人的恐怖驚悚片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我們開始意識到有一種奇怪的因素逐漸占據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如果泛泛而談地用“哥特”來形容這種恐懼中的愉悅,那么是否能激起此類情感的小說都可以叫做哥特式小說?黃祿善《哥特式小說:概念與泛化》認為哥特式小說與后來的靈異小說、恐怖小說和恐怖性經典小說不同,“哥特式小說不可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開放系統(tǒng),而僅是文學史上一個已經逝去的文學過程?!盵1]
毋庸置疑,哥特式小說有其深刻的歷史維度,但它又有不受時間限制的永恒魅力,呼應了人類內在的心理需求。讀者對于哥特式小說的審美體驗是痛感與快感并存?,F(xiàn)代小說中的眾多靈異小說、恐怖小說即便不能歸于傳統(tǒng)哥特式小說的范疇,但其中深刻的哥特式元素的烙印仍揮之不去,去除了陰森的古堡,依然能從都市中迷宮般的小巷辨別出具有哥特氣息的場景,從形形色色的主人公身上看到哥特式惡棍的印記,從頻頻突發(fā)的暴力事件中看到對現(xiàn)代文明規(guī)范的哥特式的挑釁。所以,我們可以說恐懼呈現(xiàn)出多少種形式,哥特元素在現(xiàn)代生活中就有多少種面目[2]。
米歇爾·法柏(Michel Faber,1960-)是英國近年來備受矚目的作家之一,贏得過多項短篇小說大獎,作品已經被翻譯成將近20種語言。處女作《雨必將落下》(SomeRainMustFall,1998)為他贏得多項大獎,《泰晤士報》盛贊他為“炙手可熱的天才,短篇小說的大師”?!镀つw之下》(UndertheSkin,2000)的出版讓其聲名鵲起,奠定了他在英國文壇的地位。隨后的《199級階梯,玻璃瓶里的秘密》(199Steps, 2001)、《勇氣伴侶》(CourageConsort, 2002)、《腥紅色的花瓣和白色》(TheCrimsonPetalandWhite, 2002)、《華氏雙胞胎》(TheFahrenheitTwins, 2006)等均獲得好評,其多變的主題和風格使眾多文評家稱其為兼具康拉德、狄更斯、毛姆、麥克尤恩、羅爾德·達爾和卡夫卡等大家特色的混合體。法柏自豪于自己寫作主題和風格的多變,他說:“我喜歡帶給讀者驚奇?!?/p>
《紅色水泥卡車》(TheRedCementCar)是法柏的短篇小說集《雨必將落下》中的15個故事之一。小說集中的大多數故事給人一種壓抑和不穩(wěn)定的感覺,似乎表現(xiàn)了整個時代在新千年之前的緊張和焦慮。作為一名“驚悚大師”,法柏小說中的哥特元素在其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背景的描繪、人物及主題的意義方面都有體現(xiàn)。
一、哥特式緊張的故事敘述
“從1764年至今,經過近兩個半世紀的發(fā)展,哥特小說已經擁有了一套完整的敘述范式。”[3]傳統(tǒng)哥特式小說的故事敘述往往有一種被恐懼緊緊壓抑的緊張感。敘述上多采用倒敘和預敘,節(jié)奏上多延宕以達到制造恐怖的效果,利用多變的敘述視角來創(chuàng)造懸念。哥特式小說通過刺激感觀的描寫,使讀者產生懸疑驚恐的心理感受,并設置懸念,展現(xiàn)某些神秘現(xiàn)象,構建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企及的離奇情節(jié)。哥特式小說彰顯出的神秘、懸念和恐怖,大部分依靠通過復雜的情節(jié)設置展現(xiàn)出來。
在《紅色水泥卡車》中,一開始就以女性的口吻敘述一名陌生男性在樓上翻她的東西。敘述中突出這位女性的非同尋常的感官知覺,她能聽出戒指和胸針發(fā)出的不同聲音。故事倒敘,他已經朝她開了一槍,她的身體以一種極不舒服的姿勢固定在那里,眼球幾乎碰到地毯絨毛的纖維。就是在纖維一觸及眼球的瞬間,她離開了。至此,讀者才能推測出敘述者是那位已經死去的女性的鬼魂。“哥特式小說制造恐懼氣氛,而鬼魂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盵4]鬼魂敘事使得最初的奇異感官知覺所形成的怪異感慢慢演變成恐懼感,也使得讀者期待鬼魂接下來會如何對待那個正在翻東西的殺人犯。
鬼魂以超強的嗅覺和聽覺辨別著樓上的殺人犯在搜尋珠寶,就在敘述的緊張氣氛中,出現(xiàn)了敘述中的延宕,鬼魂注意到室外玻璃窗前有一輛紅色的水泥卡車正在被一個身穿紅色工裝褲的工人指揮著調轉方向。在那輛巨大的紅色水泥卡車和工人的動作中,鬼魂感受到的是美麗。當卡車就要駛離房屋時,害怕使她想用敲玻璃引起工人注意,這才意識到死了的她的肉體躺在地上工人看不到,而現(xiàn)在的作為鬼魂的她是隱形的。有別于傳統(tǒng)哥特式小說中的荒僻、陰森的古堡,在現(xiàn)代都市普通的住房中,入室殺人犯在樓上翻著東西,鬼魂用渴望引起關注的眼神注視著漸行漸遠的紅色水泥卡車。
殺人犯在拿了珠寶之后朝著自己的車走去,鬼魂搶先一步坐進車里,并在殺人犯又折回屋里拿家電的時候,仔細地觀察了這輛貨車的內部,想要對他多一點了解。讀者的恐懼感會引發(fā)出這樣的想法:鬼魂要纏上這個男人了。之后,鬼魂和那個男人一起到了他的家里,并睡在了男人和他的妻子之間幾英寸的中間地帶,向兩邊釋放著壓力。就在男人和他的妻子之間,鬼魂一遍一遍地呼喚著男人的名字,用隱形的手握著他的陰莖,讓充滿生命力的體液靜默地抽射出去,然后蜷縮在那個不可能的空間睡去。故事的結局使得讀者的恐懼開始轉變?yōu)楹闷?,很想知道之后的故事會有怎樣的發(fā)展。
《紅色水泥卡車》的故事并不復雜,但它獨特的鬼魂敘述視角強化了故事敘述中的緊張感,創(chuàng)造出恐怖氣氛,激發(fā)了恐懼情緒。傳統(tǒng)哥特式小說為了引發(fā)恐懼感需要用場景陌生化手段把人們熟悉的場景置換成荒涼破敗的古堡,而在入室搶劫殺人案頻發(fā)的現(xiàn)代社會,血腥和謀殺發(fā)生在普通民宅里,或許這種恐懼感會更為深刻,更引人思考吧。
二、哥特式冷暖交融的場景描繪
安德魯·桑德斯在其所著《牛律簡明英國文學史》中對哥特式小說有一個最簡明的概括:“它成功的手段是借助于峭壁和深淵,折磨與恐怖、巫術、戀尸癖以及心神不定。它沉浸于鬼魂出沒、突然死亡、地牢、夢境、妖術、幻覺和預言之中。”[5]如果用某種顏色來形容哥特式小說的話,毫無疑問,就是黑色。然而在《紅色水泥卡車》中,法柏采用很多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除了慣常的黑色外,讀者還能感受到彩色的場景。冷色與暖色和諧地共存著。
在鬼魂確定自己作為鬼魂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的時候,她嘗試伸手去抓門把,門開了,仿佛被一股氣流沖開的??植离娪袄锝洺3霈F(xiàn)的鏡頭似乎躍然紙上,同時會感覺有股冷風吹過。而此時,殺人犯正坐在廁所的馬桶上,由于緊張引起了腹瀉,惡臭在空中彌漫著。作者充分地調動了讀者的視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制造了一種混亂而略帶幽默的場景。
冷暖色共存最為典型的場景是在隨后的故事中,當鬼魂聽到窗外有車時,急于打開厚重的窗簾。和電影里類似的場景一樣,鬼魂一揮手,窗簾就隨著雙手的動作卷到一邊,陽光涌進黑暗的客廳。窗簾隔起來兩個世界,黯淡的屋里是空空的家具,地上躺著剛剛死去的尸體。窗外雨后的陽光照在一輛龐大的水泥卡車上,紅色的大型的金屬桶緩慢地轉動著,雨滴閃閃發(fā)光,好像一副巨型的油畫。光與影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卻在那一刻和諧地共存著。屋內尸體旁有殘留的暗紅色血跡,窗外是充滿奇特生命力的轉動著的紅色的水泥卡車,還有穿紅色工裝褲的工人芭蕾舞般優(yōu)雅的指揮動作?!案鶕浇痰乃囆g傳統(tǒng),紅色代表了基督和眾殉難者殉難時的血,意味著死亡降臨,因此紅色便成了代表地獄和魔鬼的顏色?!盵6]同時,紅色在日常生活中被認為含有積極進取、活力和力量的意義。黑暗中的紅色和陽光中的紅色產生了一種奇異的對比,象征著死亡和希望的紅色在冷暖兩種背景下交織在一起。在哥特藝術中,陰暗與光明不再是絕對的矛盾體,正如美好和邪惡不再是完全對立一樣。
殺人犯在嘗試轉動鑰匙開門,鬼魂跑過去,手指穿透過他的手指,他痙攣地抽動著,門彈開了。仿佛電影中特寫鏡頭的一幕,他迷茫的臉對著鬼魂虛無的臉,中間隔了幾英寸。法柏用簡潔有力的描寫在讀者頭腦中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電影場景,使讀者的恐怖感在冷冷的氣氛中逐步加深。與這種冷色調形成對比的是“門外后院里雨后濕潤的青草、灌木叢的嫩芽、飛散的蒲公英、大門上的常青藤,還有飄蕩在晾衣繩上的T恤和印有草莓圖案的燈籠褲?!盵7]
故事的結尾是黑暗中的一幕,殺人犯的妻子背對著他,冷漠地拒絕他的性要求。鬼魂在一遍遍叫著他的名字,用隱形的手逗弄他的陰莖。一種詭異神秘的感覺在黑暗中蔓延,哥特式氣氛愈加濃郁。故事在黑暗中戛然而止,讀者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想象這個睡在那對夫妻之間的鬼魂以后的種種。
法柏用冷色調為基線,輔以各種暖色場景的描繪,帶領讀者游走在神秘和恐怖之中。哥特式氣氛的營造讓這個原本簡單的故事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喚起讀者對小說人物的關注和對其中深刻主題的思考。
三、哥特式人物及主題
善良與邪惡的二元對立是傳統(tǒng)哥特式小說的表現(xiàn)主題,這種善惡分明的兩極,不僅體現(xiàn)在人物之間的鮮明對比上,而且體現(xiàn)在人物內部的自比上,如常見的天使般的女主角和惡魔般的男主角之間的對立。
故事是從殺人之后開始的,如果還原本來面貌,男主角是一個貨車司機,為了錢財的目的闖入民居(從他翻珠寶首飾及最后離開時搬運家用電器可以判斷出),在被女主角這個離婚獨居的女人(鬼魂提到她的前夫)意外碰到時出于本能開槍殺了人。原本讓人恐懼的血腥和謀殺在故事中因此呈現(xiàn)出一種荒謬和不真實感。
故事的敘述者是死去的女主角,讀者可以跟隨敘述的脈絡了解女主角的心理及特點。首先是理性和熱心。鬼魂宣稱自己理性,并不止一次地評價那個在樓上翻珠寶首飾的殺人犯非理性,已經有槍擊聲,可能警察隨時會到,但殺人犯還在翻那堆首飾,確定哪個更值錢,并在最不可能藏錢的廚房里翻那些鍋碗瓢盆。當殺人犯要離開時笨拙地搖著鑰匙時,鬼魂情不自禁地跑去幫助他。其次,痛苦和無奈。鬼魂在發(fā)現(xiàn)殺人犯離開屋子,只是拿了一口袋連當鋪都可能不收的戒指和胸針時,覺得自己為了這些而死實在是痛苦。殺人犯又重返屋子,鬼魂期待他拿些值錢的東西好讓她的死有些價值,在發(fā)現(xiàn)他不過是拿走了電視機、錄音機和榨汁機時,連讀者都和她一起產生了深深的無奈感。最后,孤獨和疏離。離婚獨居的女性在屋子里意外被殺,鬼魂飄蕩著,當看到窗外的紅色水泥卡車和工人要離開時,害怕讓她試圖敲擊玻璃來引起注意。當她死去的肉體和飄著的靈魂都沒有引起關注時,她選擇緊緊跟隨那個殺人犯。傳統(tǒng)哥特小說里含冤而死的鬼魂如果跟隨殺人者一定是要去復仇,但故事中的鬼魂更多的是害怕孤獨地被遺留在只有尸體的屋子里,所以才跟隨殺人犯介入他的生活?,F(xiàn)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使人如同隱形,隱形之后的鬼魂卻自由地存活于那個只有幾英寸的空間里。對于鬼魂來說,活著孤獨而痛苦,死得荒謬而無奈,或許這就是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對于傳統(tǒng)哥特式小說中惡魔般的男主角,故事中的殺人犯卻經歷了從惡魔到蠢蛋到痛苦的存在這樣一個過程。在活著的女主角的眼睛中,最初的殺人犯是個彪悍的變態(tài),瞬間扣動扳機用那把像是長在身上的槍殺了她。在鬼魂的眼睛中,殺人犯成了一個佝僂著背的蠢蛋,茫然若失,笨手笨腳。她在他因緊張而腹瀉的惡臭中明白他不是有意要殺害她的。隨后鬼魂跟隨走進他的生活,發(fā)現(xiàn)他愛聽舊磁帶,夫妻關系緊張。因為妻子在他身上聞到其他女人的氣息并警告說:你再有一次,我們就結束了。當鬼魂隱形的手逗弄他的陰莖時,罪疚、恐懼與欲望淤積成巨大的痛苦在他身上膨脹,他在黑暗中痛苦地存在著。
故事定格在這樣一個畫面:黑暗中,男主角和妻子背對背而臥,鬼魂在狹小的中間地帶睡去。代表死亡和希望的紅色水泥卡車駛向不知名的地方。人類生存的困境該如何解決,橫亙在現(xiàn)代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該何去何從,活著的孤獨和死去的痛苦和無奈該如何面對,或許法柏想用這個意味深長的結尾給讀者一些啟迪。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的內容被不斷融入到哥特式小說中,法柏在世紀之交用哥特式筆觸展現(xiàn)人類生存的焦慮,體現(xiàn)出一種人類反啟示錄式的黑暗想象。從中世紀、浪漫主義到維多利亞時代,再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直至21世紀的當代,哥特式元素一再被使用來表達人類的創(chuàng)傷、驚恐、焦慮以及隱秘的渴望。當代哥特元素在傳統(tǒng)哥特的黑暗與恐怖中注入了一份冷漠與無助?,F(xiàn)代社會中戰(zhàn)爭、失業(yè)、腐敗、道德淪喪充斥其中,對于物質利益的追求使人的心靈越發(fā)蒼白、扭曲,哥特元素正是面對這樣一種現(xiàn)實的回應[8]。只要人類文明與人性中的欲望的對立依然存在,只要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仍然有他者存在,只要社會沖突的危機還沒有解決,哥特式元素就會一再地在作品中重現(xiàn)。
參考文獻
[1] 黃祿善.哥特式小說:概念與泛化[J].外國文學研究, 2007(2):48.
[2] Spooner,Catherine,and Emma McEvoy,eds.TheRoutledgeCompaniontoGothic.New York:Routledge,2007:105-110.
[3] 陳榕.哥特小說[J].外國文學, 2012(4):97-107.
[4] 曹萍.英國文學中的鬼魂情結[J].山東外語教學,2007(4):104.
[5] 安德魯·桑德斯.牛津簡明英國文學史:下冊[M].谷啟南,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498.
[6] 漢斯·比德曼.世界文化象征辭典[M].劉玉紅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21.
[7] 張喆.英語小說閱讀與賞析[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38-145.
[8] 黃祿善.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復興:英國哥特式小說的“哥特式”探源 [J].外國文學研究,2008(1):108-118.
[責任編輯、校對:梁春燕]
Gothic Elements inTheRedCementTruck
CAOLi-ya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Abstract:The Red Cement Truck tells a story about an ordinary burglary murder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ings after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host. The Gothic elements in Faber's arrangement of the plo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etting, character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heme make the story attractive, and stimulate reflections on human's living situation.
Key words:Michel Faber;TheRedCementTruck;Gothic;Gothic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