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華
(四川省美姑縣巴普鎮(zhèn)中心學校)
小學語文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不僅能夠充實學生的知識寶庫,而且對學生能力水平的鍛煉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做好轉變工作,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美姑縣是彝族聚居地,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97.8%,由于大多是彝族學生,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偏弱。因此,我們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改掉以往單一灌輸式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確保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綜合素質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程度的提高。所以,對于我們縣的小學教師來說,要認真學習,并有效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也要接受新的教學思想,進而在確保語文學科價值實現最大化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是指課堂預期要實現的效果。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的教學目標非常單一,就是知識傳授、應對考試。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課改的深入實施,這種簡單的目標傳授培養(yǎng)出的人才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了,也不利于我們農村學生競爭力的提高。因此,在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完善我們的教學目標,要認真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價值,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健全的發(fā)展。而且,課程改革下,要求我們的教學目標要從單一目標轉變?yōu)槿S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將不利于學生健全的發(fā)展。所以,課程改革下,我們要轉變教學目標,要確保學生在教師構建的高效語文課堂中得到健全的發(fā)展。
眾所周知,教學方法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也是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水平以及素質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傳統課堂下的教學方式產生的弊端,以及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接著,就是要認真學習課改理念,有效地將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當中,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做好關鍵性的工作。本文以“小組討論學習”模式為例,對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概述。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思考幾個問題:(1)思考:人們?yōu)槭裁凑f桂林山水甲天下?(2)漓江的水都有哪些特點?(3)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4)文本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桂林的山水,讓文字在大腦中形成一幅山水畫。由于一些學生的學習意識較差,也為了讓學生在直觀的教學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我還查找了一些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一方面是要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展示中掌握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是讓學生體會文本中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進而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熏陶,為學生健全地發(fā)展奠定基礎。
當然,除上述三點的轉變之外,我們還要做好課堂評價方面和反思方面的轉變,以確保語文課堂能夠在教師積極地轉變,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的過程中實現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寧文皂.淺析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