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紅
(吉林省汪清縣大興溝鎮(zhèn)中心小學)
教育應(yīng)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快樂地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wù)要他去負擔。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意這個問題,適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作為教師,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聽說玩,小朋友們就特別起勁,興致百倍,可一聽說要上語文課、數(shù)學課時,小朋友就顯得有點無精打采了。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大的反差,正說明了一點:興趣決定了學生的喜好。這是一種正常的天性反映。既然知道玩是孩子的最愛,那何不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好好利用它呢?因為每門學科都有它引人入勝的地方,獨具個性的魅力。只要我們抓住契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精神,把語文課上得生動些、活潑些,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能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求學的“玩”應(yīng)定義為:有目的、有針對性、事先能預(yù)測的玩,而并非單純、盲目、事先無預(yù)測的瞎玩。這一點十分重要。
那我們?nèi)绾握嬲龅皆谕嬷星髮W呢?以下是我在實踐中的幾點想法:
新就是新穎,活就是活絡(luò),實就是有效。小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強,喜歡新鮮的東西,而陳舊的教法只能使他們昏昏欲睡。如果我們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精心設(shè)計巧妙的教法,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則不僅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還能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多就是多樣,趣就是童趣,巧就是巧妙。低年級學生上課很好動,對于缺少吸引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他們往往不屑一顧,因此,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組織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期間,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具體的形式有“打電話”“摘蘋果”“找朋友”等等,因為兒童注意力易分散,而游戲沒有哪個兒童不喜歡,這種形式能很快地讓小朋友投入課堂中,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低年級的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
表演式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適當?shù)夭捎眯误w語言來學習。如,我在教學第一冊拼音教材第十課中有一幅關(guān)于烏龜賽跑的插圖,我讓兩個知道這個故事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小白兔和小烏龜,老師當解說員,三人合作上臺演了一下這個故事,下面的小朋友一聽說有故事表演,看得可仔細了。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我再讓學生看圖說話,他們的語言就豐富、生動多了。于是我順勢讓他們對故事中的小白兔和小烏龜說句話,他們都很積極,有的對小烏龜說:“你真棒!”有的則對小白兔說:“你真懶,怪不得會輸。”這樣化單調(diào)為活潑,學生學得開心,而且在無形之中自然地滲透了思想教育,一舉兩得。
小學生爭強好勝,最喜歡比個輸贏,語文課上,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開展小型的學習比賽,也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開火車比賽、朗讀比賽、寫字比賽等都是小學生喜歡且行之有效的比賽式教學方法。如果在評出輸贏的基礎(chǔ)上給予一定的具體獎勵,例如說加小紅花,發(fā)紀念章,利用獎勵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效果會更好。
兒童的色彩感覺很敏銳,他們喜歡把自己喜愛的人、事、物以畫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采用畫畫這種教學方法,有時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想辦法總能讓每個孩子快樂地成長起來。把這感悟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體驗、主動地領(lǐng)悟。學生在朗讀體會中產(chǎn)生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自得充滿靈性的感悟,進行樂此不疲的探索,充滿激情地進行價值創(chuàng)造,學生的喜悅在體驗中被喚醒。
鄧東莉.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dǎo)報,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