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2012級在職教育碩士研究生 周曉容
1.教學內容十分枯燥,課堂缺乏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由于受到高考的影響,因此教師把提高學生的語文分數當成教學重點,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較多,留給學生獨立思想和回答問題的時間較少,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課堂反映關注較少。尤其在講一些文言文時,由于文言文晦澀難懂,教師遵循“讀——翻譯(講)——讀(背)”的教學模式,造成了課堂的互動性差,學生學習興趣低的現象,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難以達到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2.情感教育缺失。
受到高考的影響,教師只關注學生的語文分數,對于學生的情感發(fā)展關注較少。語文課堂中缺乏對學生成熟感情教學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變得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匱乏,進而出現了十分嚴重的情感問題和心理問題,他們變得十分自我,漠視人生的美好的情感,沉溺于虛幻的網絡世界,語文學科這個情感教育的中堅力量難辭其責。
1.更新教學思想。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語文教學水平難以提供,因此,為了徹底改變這個現象,要先從思想上對語文教育進行改革。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觀,不能只是在課堂上死板的教學,而是應該讓課堂充滿活力,換一個角度將課堂教學變成學生享受的過程。傳統(tǒng)的接受教育雖然由來已久,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它的光環(huán)已經逐漸暗淡,只留下乏味。從本質上來講,這種教育方式缺乏人性化,因為它沒有將人的存在性和感受考慮其中,只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語文知識強制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思維會變得簡單缺少活力與創(chuàng)新。但是,由于受到高考制度的影響,這種教育方式又是必需的。因此,我們將這種教育方式加以改變,讓接受教育和感受教育相結合。感受教育關心學生的內心,代表著人文精神的起步。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在教學活動中主動進行探究,將這種學習方式當成一種享受,學生將語文學科的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并將其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注意積累語文知識,語文是生命的一個部分,是一份美妙的享受。學生在語文中享受著愛,享受著自由,享受著陽光,享受著雨露,享受著生命……最終,語文會成為他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學生要學會思考和自主學習,突出自己的主體作用,以發(fā)展為本,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刻注意積累語文知識,比如利用手機或者電腦瀏覽網頁時,學生對于某一社會現象深入思考探究(拓展運用),挖掘現象背后的本質。學生能利用掌握的語文知識解決各種困難,發(fā)現自我價值,提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此外,學生之間還要加強合作,相互討論學習,取長補短,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并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提高了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自信心,又能使學生感受到自主探索、主動參與的樂趣,也是教學相長、師生共同發(fā)現真理和尋回真、善、美的過程?!?/p>
2.注重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成為培養(yǎng)的重點,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意志品質、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情感等。雖然非智力因素不能直接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但是這些因素可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所以,教師在日常語文課堂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他們體會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作者寄托的感情。比如,在講解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文渲染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勇于面對困難的品質,讓學生體會到這些精神的可貴,久而久之,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不斷提升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發(fā)語文學習的動力。
在學習《老人與海》這篇課文時,圣地亞哥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边@句話就可以激勵學生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生存的意義在于奮斗,在于不斷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價值,面對挫折要勇往直前,只有不斷和社會、自然進行抗爭,才能成為勝利者,才能傲視群雄。教師以此激勵學生的斗志,讓他們明白高中階段十分重要,要立下堅定的目標,考取重點大學,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同時,海明威本人的人生經歷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了海明威的經歷之后,學習海明威的“硬漢精神”。 不管是學習語文學科,還是其他學科,學生都要將這種精神發(fā)揮到底。
3.學生生活語文化。
生活語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讓學生意識到語文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并在生活中不斷吸收和利用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的生活應用能力,積累現實的生活素材,享受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1)注重校園生活。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中度過的,因此,校園是學生生活的舞臺,高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學生在校園中的點滴引入課堂教學中。比如,在選班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推薦信,學生犯錯誤時,寫悔過書,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在班級或者是學校的走廊中,還可以張貼一些科學家語錄及勵志語言等,開展一些文化主題的征文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加,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才華的機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快樂中積累、學習語文知識。
(2)重視家庭教育。
對于日常生活來說,家庭生活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家庭是一個小社會,學生能夠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滋味,也能夠體會到親情。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使學生對家庭中能夠觸動其感情的一些東西細心觀察、用心感受。此外,學生在家里做家務、學習生活技能、體驗勞動的辛苦,關心父母,在節(jié)日為父母送上一份小禮物,讓學生在體會生活之余,緩解高中學習的壓力,積累語文寫作素材,對作文水平提高有一定幫助。家長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聊天的形式,提問學生一些高中語文知識,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從而備戰(zhàn)高考。
語文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非常重要。由于受到高考的影響,學生的高中學習任務十分繁重,生活也十分單調乏味。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學生的高中語文成績,教師就要轉變教學方法,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將語文學習融入到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讓學生處處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斷提升語文成績,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1]賈文娜、陳紅新.民辦高中學校學生心理問題及對策初探[J].科技信息.2012.(6):34-35
[2]邱宇強.論中學生語文厭學情緒的形成的原因及對策[D].延吉:延邊大學.2010
[3]任慶雷.民辦高中辦學質量探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5):79
[4]陳梅芳.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教育論壇.200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