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瑩
目前我國培智課堂以小班集體教學模式為主,進行以實用生活技能為基礎內容的綜合能力訓練,其教材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智障學生殘障程度不斷加深、類型逐漸增多,課堂中實施集體教學十分困難,國內外大多數(shù)意見認為最好的方法是一對一個別化教育。鑒于目前我國培智學校情況,要想全面鋪開個別化教育十分困難,于是很多學校用在集體教學課堂上設立輔助教師的辦法來緩解這一矛盾,也就是每個培智課堂都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一起實施教學,也就有了主教教師與輔助教師的分工。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他們是什么樣的角色,又是怎么分工的呢?根據(jù)筆者所在學校近兩年的實踐,筆者認為輔助教師應充當以下幾個重要的角色,發(fā)揮綜合輔助教育作用。
培智課堂不確定因素較多,每個孩子殘障類別不同、問題行為不同(如情緒化行為、抑郁行為、攻擊行為等),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同,所以為了保障整個課堂教學的安全與秩序,在培智班級教學中配設輔助教師十分必要。在培智課堂中,輔助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證課堂教學安全有序。課堂安全隱患來自很多方面,如教學具的使用安全、孩子的行為安全等,輔助教師都必須細心管控。
為了增強學習效果,培智課堂大多以直觀教學為主,學生使用學具的機會較多,而智障孩子的無意識行為時有出現(xiàn),任何一種學具都有可能給他們造成傷害。譬如,曾經有個二年級智障孩子,在教師轉身向黑板板書的時候不小心用鉛筆劃傷了自己,造成了極大的生理傷痛。如果這時有輔助教師在場,提醒孩子正確使用鉛筆或轉移注意力,就可避免這一事件的發(fā)生。
智障孩子維持注意力時間一般很難超過15 分鐘,雖然每節(jié)課中間都會安排休息或游戲時間,但課堂中還是經常會出現(xiàn)個別孩子要上廁所或因情緒焦躁突然離開的現(xiàn)象。這時主教教師的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當然不能離開,輔助教師就要及時照顧、引導、安撫,直到孩子安全返回課堂,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
我國大多數(shù)培智學校一節(jié)課是40 分鐘,而智障孩子行為特點是多種多樣的,到校就讀的也大都呈中重度狀態(tài),那么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是坐不下來的,在課堂上隨意走動、大聲喧嘩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果輔助教師在場,就可以協(xié)助主教教師處理課堂異常行為,緩解主教教師的壓力,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進行。
培智班級中經常有一兩個自閉癥孩子,而大部分自閉癥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往往是“目中無人”。輔助教師就要及時提醒學生將注意力投向教學內容或加入教學活動中去,必要時還要手把手引導孩子,或施以物質刺激,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情緒,維持他們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中也有些許收獲。如,心妍(化名,文中學生均用化名)小朋友十分安靜,對大多數(shù)事物都不關心,上課時作為輔助教師的我每次都會坐在她身邊,不時拉著她的手,提醒她老師教了些什么內容,有時還會用玩具引發(fā)她的學習興趣,現(xiàn)在心妍較剛進校已有很大的進步。
情緒焦躁型學生課堂集中注意力很難超過10 分鐘,如果他們大喊大叫,輔助教師可運用撫摸、絮語等方式安撫調整孩子的情緒,或者可以帶孩子離開課堂交流談心,等情緒穩(wěn)定時再返回課堂。所以,維護課堂秩序也是輔助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如,我班暢暢是個自閉癥孩子,常常在上課時因看到某個圖片而興奮起來,會突然跳起沖上講臺,這時輔助教師就會上前滿足或糾正孩子行為,把他帶到座位上進行安撫調整,嚴重時還會陪他出教室轉移注意力。
培智教育的課前準備是相當煩瑣的,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與普校教育有很大差別,這就意味著教師的工作量增大,這些都是主教教師的職責。那么,一些顯性的、臨時的準備工作,輔助教師就應該多承擔一些,如擺放肢體康復訓練所用的墊子等。
有時主教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都制定得十分恰當,但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往往會打折扣,這就需要輔助教師心領神會,在教學中適時補位,最大限度地達成教學效果。比如,主教教師教學兒歌時,輔助教師就可在旁引導孩子拍打節(jié)奏或表演,用節(jié)奏和體態(tài)語啟發(fā)孩子,使朗讀富有樂感,加深孩子理解記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推三輪車”游戲需要兩位推車人示范,這時輔助教師就要及時到位,與主教教師搭檔,聯(lián)袂示范,活動中同時擔當訓練員,使集體教學效果最大化。
除多媒體教學外,培智教育使用最多的就是直觀教學法,所以教具的作用不可忽視。近幾年來,市場上各種輔助教具層出不窮,教師參加的各種培訓也相當多,但課堂不是主教教師一人的,而是主輔教師雙人合奏,所以,輔助教師對每種教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應該了如指掌。例如,在蒙臺梭利教具分組教學時,主教教師在一組教學示范,助教教師就應在另一組同時示范,以起到節(jié)約時間、全面教學的作用。所以,輔助教師需要學習的內容、練習的基本功也應與主教教師相同。
培智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就是個別化教育。主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般會實施分層教學,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自始至終關注同一層次孩子,這時就需要輔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主教教師的教學計劃目標,領悟主教教師的教學意圖、康復目標,輔助其他層次的學生,盡量讓每個層次的孩子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收獲。
分層教學時,對不同層次學生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也不相同。課前輔助教師應與主教教師溝通,了解班級學生的分層情況,明確主教教師的分層目標,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補位,充分發(fā)揮輔教的作用。比如,主教教師在進行B 類生的教學時,給A、C 類生布置了練習任務,這時輔教教師應該巡回觀察A 類生的活動,同時還要兼顧C 類生的輔導,輔助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促使主教教師分層教學目標的達成,使整個課堂立體完成,不留空白。
由于培智班級每個孩子接受能力的差異,主教教師在教授知識或進行康復訓練時,總有一些孩子是有困難的。輔教教師就應事先了解掌握分層情況,摸清每個孩子特點,坐在特別需要幫助的學生身邊(一般為C類生),及時予以個別輔導,盡可能讓學生理解掌握主教教師所傳授知識,完成力所能及的訓練任務。如完成教學任務后,主教教師說“我們下面進行情境表演”,這時輔助教師就要及時對個別輔導對象講解任務,提示孩子在指令下完成,盡量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
總之,輔助教師在課堂中的任務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靈活多變的,要根據(jù)主教教師和班級學生的需要,靈敏捕捉課堂教學需要信息,哪里需要哪里去,起到填補主教缺失、擴大教學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