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
縱觀2015 年全國一卷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題在命題形式上繼續(xù)延續(xù)了以往的命題順序和結(jié)構模式,但也有一些“靜悄悄”的變化。如何引領學生在閱讀中睜大“火眼金睛”,確保不漏“死角”,杜絕“失分點”;如何引領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提升自己,同時在高考中取得累累碩果,這是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沉甸甸的話題。
整體處理教材藝術的代表人物余映潮說:“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笨梢?,閱讀不在于“支離破碎”,在于“整體把握”,所謂“一點突破法”凸顯的也是“整體把握”,文眼在哪里,就從哪里突破。挈領而抖,百紋皆順,提綱一振,綱舉目張。
例如,2015 年全國一卷高考語文試卷的現(xiàn)代文閱讀《馬蘭花》中,有這樣一道試題:
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 )
A.馬蘭花剛從市場接菜回來,三孬就急忙告訴她麻嬸生病住院的事,還鼓動她到醫(yī)脘向麻嬸女兒要錢,說明三孬好嚼舌,是個搬弄是非的人。
B.馬蘭花的丈夫因為六百元錢就耿耿于懷,收到一千元的匯款單后又主動為妻子做飯,這些細節(jié)惟妙惟肖地寫出了這個人物的世故圓滑、反復無常。
C.小說以麻嬸女兒來信作為結(jié)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僅呼應了故事留下的懸念,還巧妙地造成了情節(jié)的逆轉(zhuǎn),頗具藝術匠心。
D.小說注重于細微處寫人,從上海來倌中可以看出,麻嬸的女兒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又是一個精明的人,她內(nèi)心深處很不愿意欠別人的情。
E.發(fā)生在馬蘭花與麻嬸兩家之間的故事溫馨動人,其中也蘊含著作者對當下社會倫理道德和人際關系的憂慮與反思,這是小說的深刻之處。
如果學生對全文認真閱讀,首先可以圈定“B”這個答案,別的不說,從馬蘭花的丈夫在醫(yī)院里的“不滿”“急了”“怒氣沖沖”,到三天后麻嬸沒能救過來,女兒火速帶著骨灰連夜飛回了上海后,馬蘭花男人的“吼”和“踢翻菜簍子”,之后的“耿耿于懷”,再到最后“收到一千元的匯款單后又主動為妻子做飯”,類似描寫馬蘭花的丈夫的情節(jié)占了很大的分量,所以首先選擇“B”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也的確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做現(xiàn)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一般來說,現(xiàn)代文的閱讀題都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不言而喻,“命題者的話”就提示了答題內(nèi)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題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qū)間,具體到段、句、詞。
例如,2015 年全國一卷高考語文的現(xiàn)代文閱讀《馬蘭花》中,有這樣一道試題:小說三次寫馬蘭花流淚,每次流淚的表現(xiàn)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樣。請結(jié)合小說內(nèi)容進行具體分析,并說明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認真審題,發(fā)現(xiàn)試題已經(jīng)限制了答題范圍:“三次流淚”,并且答案就在相關區(qū)域之內(nèi):第一次是因為丈夫得知麻嬸死后也沒有向麻嬸的女兒索要欠款,馬蘭花的男人大怒而走,馬蘭花傷心而哭;第二次馬蘭花的男人一直為“600 元的欠款”而耿耿于懷,馬蘭花為丈夫的自私而痛心。第三次,馬蘭花收到麻嬸女兒寄來的錢和鑰匙喜極而泣。
的確,教師要學生樹立“答案都藏在原文中”的意識,讀懂隱藏在文本背后的內(nèi)在價值判斷,為正確答題奠定基礎,切忌急躁落筆。初讀,把握文本大意,篩選重要信息;再讀,梳理結(jié)構脈絡或線索。三讀,針對問題文本的核心深處進行精讀,抓實質(zhì),善分析,重遷移,力爭圈定最合適的答案,答出最符合文本旨意和命題者意圖的答案。
仍然以2015 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一的現(xiàn)代文《馬蘭花》的第一個選擇題為例,選中“B”在意料之中,但是,另外一個答案的選擇就顯得“五花八門”。出現(xiàn)這樣失分點的原因是學生沒有認真篩選組合,也沒有對題干認真分析:“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恰?,仔細分析,所謂最恰當?shù)膬身椫傅氖恰八枷雰?nèi)容和藝術特色”,顯然“A、B、D、E”這幾個答案都針對“思想內(nèi)容”,學生既然已經(jīng)選中了“B”,那么剩下“A、D、E”就不能再選,唯有“C”,而“C”對應的恰恰是“藝術特色”。
高考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qū)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所以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多從原文中選擇、提煉、整合語句進行正確的甄別、篩選和歸納。
教師指導學生復習時,應該針對高考閱讀題型,總結(jié)出諸如“定向排除法”“篩選組合法”等基本答題思路,進而構造出答題的模式。作為高三語文閱讀復習,整理歸類出常見的題型、典型例題和近幾年的高考熱點題,不僅必要,而且重要。
2015 年全國一卷高考語文試卷的一些變化旨在告訴我們,語文試題的命制是動態(tài)的、多元的,只有認真抓好語文閱讀的全面復習,分清主次,形成知識網(wǎng)絡,在復習中積極主動地去辨析、去領悟、去探究,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備考能力。
裴緒明.有效指導學生審題[J].中小學教學,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