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琪
(吉林通化師范學院分院)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財政投入,實施了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和免學費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說明國家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視。但發(fā)展中等職業(yè)教育,除了這些“硬投入”外,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這一“軟實力”也日益凸顯出其重要地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正處在半成熟和半幼稚的不穩(wěn)定時期,他們在道德、心智等方面的可塑性較強。對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約束力不強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來說,新聞媒體、電視、電影以及網絡的傳播,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外,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丑惡現象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成長,這些成為學校開展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嚴重障礙。從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所招收的新生來看,由于兒時家庭教育的缺失,許多學生經常處于無人管教的境地,他們大多沒有好的行為習慣,在學習上也經常遇到困難和挫折,他們很少能體會到成就感。面對如此嚴峻的現狀,如何把各級各類文件精神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全面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并使當前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已經成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國內著名學者魏書生非常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班級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所在,“以教人者教己”,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
以往的學生管理模式,學生屬于從屬的和被動的地位,學生管理工作常出現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滯后的現象,甚至在學生管理中形成比較嚴重的對立情緒。因此,讓學生積極參與管理工作,有利于消除學生對于被動管理的逆反心理,真正達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以信任學生為前提,積極發(fā)現每個人的閃光點,用心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素質和能力,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兩面性,教師只有真正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真正想法,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在德育工作中,我們本著高年級學生多采用交流、中年級學生多采用引導、低年級學生多采用管理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級分層管理,實踐證明確有實效性。另外,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做“走心的教育”,只有真正打動學生心靈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師應該盡早改變學生管理工作就是“管學生”的認識,積極變“管”為“導”,變“管理”為“服務”,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服務管理意識。為此,我在所管理的班級中不斷嘗試和采用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模式,通過制訂詳細的班級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獎懲制度,同時運用班級干部輪流制度,逐步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即從早晨起床,到白天上課、學習、活動,再到晚上就寢,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項活動都由學生自我管理,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性。當然這種自我管理并不是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教師要隨時過問、隨時檢查、隨時反饋,了解具體情況。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如:始終堅持宿舍值班教師每天晨檢、晚檢和抽查的慣例,堅持周六、周日也檢查,保證舍辦24 小時有人值班。
我校在推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下,主要實行量化考核管理制度,由學生處出臺學生量化考核管理辦法。量化考核是對班級紀律、衛(wèi)生、儀表、舍務、學習、活動等方面的具體考核和具體評價,此辦法由學生處、教務處聯合組織實施,每位學生基礎分為100 分,常規(guī)考核項目考核以加、減分為主要形式,每月向學生公布一次,學期末向學生公布總成績,班級量化考核成績作為學生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之一,學生學期末總評考核成績在95 分以上者,可參加評優(yōu)、評先;低于95 分者,一律沒有資格參評;若當月考核分數低于85 分者,將扣除助學金,并給予警告處分,同時該積分還要記入學生個人檔案。同時,通過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綜合管理先進班”“文明寢室”“文明寢室長”“先進個人”等各類評比工作,并分別在開學典禮和畢業(yè)典禮上進行表彰獎勵,切實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和先進班級的榜樣作用,通過設立學生獎學金制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實現自我教育。
教育的力量不是征服學生,而是給學生自我發(fā)展的空間,“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模式下,自覺性、自律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也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真正讓學生從他律走向了自律。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