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芳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大良梁開初級中學)
研究,需要多“一點”
鄧曉芳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大良梁開初級中學)
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語文老師,搞課改,要出實效,就一定要多“一點”研究的精神,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研究,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在教改路上找到更好的方法,創(chuàng)出更佳的成績!
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我校也不例外。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中,我們摸爬滾打,也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大背景下,慢慢摸索到了一些適合本土教學的規(guī)律,找到了一些能提升課堂實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工作中,我們圍繞高效課堂的原則,重點在集體備課和試卷講評方面進行深挖,做了“一點”研究和變革,取得了“一點”成效,下面就談談我們的“一點”做法。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備課,備課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備課是避免無效教學的前提。而集體備課又是一種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提高協(xié)作與交流意識的有效備課手段,為了達到更好的備課效果,我們在編制“導學案”的主導下,系統(tǒng)、有效地組織備課組成員進行集體備課,并且在集體備課中著重落實下面幾個“一點”。
1.制訂計劃早一點
在每個學期結(jié)束前,備課組長就要根據(jù)教學計劃提前制訂好下個學期的教學進度表,安排好每周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集體備課中心發(fā)言人,一般每位老師一周主備一課書。這樣,老師們就可以利用寒暑假,在開學前提前備好自己負責的課,并且發(fā)給備課組長匯總審核。這樣,開學后我們的教學工作就非常主動了。而且,有了提前預設的計劃,同組教師也可以做到幾個環(huán)節(jié)的高度統(tǒng)一: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重點難點、統(tǒng)一測試、統(tǒng)一評改,避免課堂教學流于盲目無序。
2.個人自備透一點
每個主備人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不僅要橫向結(jié)合同一冊書的教學重點,而且還要縱向顧及整個初中學段的教學重點來仔細分析教材,這樣,在制定教學預案時才能做到全面而透徹。主備人要在認真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等資料的基礎上,寫出“導學案”討論稿和詳細的教案,并初步制作好同步課件,通過郵箱發(fā)送給同組的每一位教師。除主備人外,同組的每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之前都必須熟讀教材,審核主備人發(fā)送的“導學案”討論稿,針對教學重、難點,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為集體討論做好準備,做到每次集體備課都能有備討論,體現(xiàn)集體智慧的共享。
3.討論完善清一點
我們每周安排了兩個下午的時間進行集體備課,備課組利用集體備課時間集中同組老師深入討論主備老師備的“導學案”、教案、課件,每一篇課文的“導學案”、教學思路、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方法都要反復推敲,做到清楚完善。在集體備課時,大家集思廣益,結(jié)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佛山市中考考試說明》等的要求對導學案、教案、課件進行討論:重、難點是否突出,教學設計是否恰當、小組合作探究點是否準確等等。集體研討結(jié)束后,主備教師根據(jù)集體討論的成果修改定稿,印刷使用。各位教師則結(jié)合自己任教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個性特點和成績狀況,進行二次備課,修改課件,使之更適于自己的學生情況和教學風格,以便更好地授課和提高課堂效率。
4.課后分析嚴一點
課后分析是集體備課總結(jié)階段的內(nèi)容,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總結(jié)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課組的教師授課后都要進行及時交流,每位教師對自己的實際課堂教學都要進行非常嚴謹?shù)脑u估,總結(jié)出集體備課導學案、教案及課件的優(yōu)點,嚴格指出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大到教學重點,小到幻燈片的字號等等,都不忽略。我們還要求每個老師寫好教學后記,更利今后備課和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
1.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細一點
為了及時鞏固每周學習的知識,我們實行了周測制度,做到當周知識當周清。周測題目的命制圍繞基礎反饋、閱讀鞏固和遷移提升三大板塊進行。在每次考試之后,我們都要認真批閱,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在講評試卷之前,我們還要做大量細致的分析,不僅分析每個班級平均分等大數(shù)據(jù),而且還把每個學生的各小題得分輸入電腦,計算出每題的得分率,統(tǒng)計出各小題全班的解答情況。這樣,不僅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而且也有利于我們確定講評的重點,對于出錯較多的題目要細致講解,有效地進行方法指導,直到所有學生都能掌握該類題型的解題方法為止。有了這樣細致的分析,我們在講評試卷時,還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佩服心理:老師都能做得這么細,我為什么不好好聽呢?所以,每次的講評都讓學生有很大的收獲。此外,講評試卷時,我們一定會按照學生的答題情況制作好課件,重點展示各題的得分點,讓“看分答題,分點答題”的理念深入學生的頭腦,這又可以避免因少答而失分的問題出現(xiàn)。
2.知識滲透深一點
在復習和講評時,我們一定會深入研究知識點的拓展,而不僅僅是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就算了。比如在講辨析錯別字時,就要具體分析詞語的意思,讓學生記住詞語的偏旁部首,例如區(qū)別“燥”“躁”兩個同音字,我很形象地告訴學生,天氣太干就要著火,所以是“干燥”,而人一著急就會跺腳,所以是“急躁”,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兩個字的區(qū)別。在此基礎上,再給他們講解漢字造字法,尤其是掌握了“形聲字”,這對辨析錯別字和成語等是事半功倍的。
此外,學生的時間很有限,課堂的時間也很有限。哪些知識點要詳細講,哪些考點是必須考的,這些問題,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是必須去廣泛地、深入地研究的。所以,本學期,我們花了大量時間來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近三年中考試題,把每個部分的各個考點都研究得比較透徹,在命制試題時就能有所側(cè)重地進行知識點和考點的滲透,讓學生反復練習必考知識點,做到“做一題知一類”。還給不同類別的臨界生量身訂做了適合他們鞏固提升的過關練習,比如對于及格臨界生,主要是落實基礎,對于優(yōu)秀臨界生則進行閱讀提升。在考前還編寫了解題寶典,讓學生熟悉每一種題型的解題技巧,這也是深入鉆研的結(jié)果。
3.講評形式活一點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考語文而教語文,我們的目光也不應該只局限于初中的那一小部分語文知識。我們的位置要站得更高,目光要看得更遠。我們所做的,必須是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的。所以我們要建立大語文觀,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基于此種目的,我們在講評課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就是放手讓學生來分析講評試卷。只有讓學生參與分析和講評,才能更好地調(diào)動他們思考鉆研的積極性,學生既能“知其然”,又能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知其所以然”。并且學生在分析和講評的過程中,不僅活躍了思維,而且語文的聽說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我們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先探究正確的答案,然后分層展示、點評。把基礎題分配給C層的學生講解,把閱讀題分配給B層的學生講解,最后由A層學生來總結(jié)歸納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答案、解題思路及方法,記得更牢,也相應的會用得更好。運用靈活的講評方式,既能讓學生在探究中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也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細致聆聽的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作為新時代的語文老師,我們要以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為己任。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多“一點”研究的精神,“一點”“一點”地積累,“一點”“一點”地提升,相信一定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推陳出新,才能扎實有效!
王佳佳.淺談初中語文課改中的德育[J].新課程:中學,2013(08).
·編輯 馬燕萍
鄧曉芳,女,出生于1974年12月,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