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珍霞
(福建省泉州六中)
習得性勤奮的原理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學習沒有處于良好的心境狀態(tài)之中。因此,教師應重視協(xié)助學生對消極心理狀態(tài)和不良行為進行調(diào)整和矯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高三學生,作為校園中獨特而敏感的一個群體,面臨著高考學業(yè)、家長期望和前途選擇等多重壓力,更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消除,不但不能帶著一種健康的心理復習備考,影響高考水平的發(fā)揮,甚至會出現(xiàn)心理疾病或人格缺陷,嚴重的還會釀成悲劇。因此,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更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1.學習壓力巨大、緊張過度造成的焦慮情緒,往往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失眠、神經(jīng)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
2.學習受挫、學習自信心不足造成的抑郁情緒,往往表現(xiàn)為意志軟弱,情緒低落,對一切事物都索然乏味,產(chǎn)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機,一蹶不振。
3.盲目自信與自怨自卑交織出的強迫癥狀,往往表現(xiàn)為猶豫不決、固執(zhí)、懷疑等,強迫自己反復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如,有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反復檢查自己前面完成的題目做得對不對而導致考試時間來不及。
4.恐懼怯場與自暴自棄互滲的放棄情緒,往往表現(xiàn)為對學習忽視、對成績漠視,甚至對很多事都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考試時根本沒有進入角色,寥寥幾筆,甚至大量空白,草草了事。
5.隨著高考日益臨近而產(chǎn)生的“高原現(xiàn)象”,往往表現(xiàn)為喪失信心,難以體會到成就感,動機強度減弱,部分學生還會產(chǎn)生厭倦、自暴自棄、隨波逐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高考的備考和沖刺。
1.引導高三學生制定合理的目標和人生定位。高三學生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過高或者過低地定位自己,產(chǎn)生心理錯位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多與自己的過去而不是他人的現(xiàn)狀作比較。這一點,無論對于后進生還是優(yōu)生都很重要——從自己的進步中,后進生不至于氣餒,而優(yōu)生不至于懈怠。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高考僅僅是他們漫漫人生長路上的起點,而不是一個引發(fā)他們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問題的策動源。
2.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體驗,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調(diào)查表明,不少高三學生學習心理障礙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他們多次失敗和挫折而產(chǎn)生的多次消極情緒體驗積累的結(jié)果。因此,教師和家長在他們考試成績不佳時,切忌簡單粗暴地進行批評,以防止其消極情緒體驗的產(chǎn)生。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讓他們不斷品嘗成功愉悅的情境,以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歸因:把進步歸因于努力,從而期待下一次努力后再次成功;把暫時的退步歸因于努力不夠,從而激起奮發(fā)圖強的昂揚斗志。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成功的次數(shù)越多,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也就越多,越有助于逐漸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從而及時有效地排除學習心理障礙。
3.指導高三學生運用一些具體的調(diào)節(jié)辦法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1)學會多用肯定的語言對自己進行自我積極暗示,如“,我一定會成功的!“”我已經(jīng)準備很充分,一定可以好好表現(xiàn)一番。”“緊張是正常的,沒關系,做個深呼吸,放松?!薄盁o論考試結(jié)果如何,都將不會是最后一次。”多給自己正能量。(2)學會放松和宣泄。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保證睡眠時間,適當進行聽歌、做操、打球、散步、游泳等文體活動,放松身體,想象美好的事情,減輕以至消除生理、心理疲勞。當壓力不斷增加、累積到自感難以忍受時,找知心朋友傾訴一番,或者去一個空曠的地方大吼幾聲,宣泄自己的情緒,將負面情緒排解出來,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3)學會增加大腦氧氣供給法。可教給學生一些簡單易行的辦法,一是伸懶腰,打呵欠,手盡力外伸,腳盡力打直;二是適力拍打頭腦,兩手掌心向下,用五指中度用力,從前額到后頸窩依次拍打,或干脆以指當梳,梳理頭發(fā),這樣對大腦能起到按摩作用,加快血液循環(huán),提高呼吸頻率,使大腦逐漸清醒。
4.開辟校園多元化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落到實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不能只針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更要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作預防性輔導,使其處于心態(tài)平和、情緒穩(wěn)定、舉止適度的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之中,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學校應建立心理健康咨詢輔導中心,對學生進行個案心理指導和訓練。另外,學校也要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各種文化、藝術(shù)、體育、科技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huán)境,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5.充分動員和利用家庭的力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育方式、人際關系等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家庭必須給孩子們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做好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
鄭希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