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曹南冥對朱熹敬義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2015-08-15 00:53:48權(quán)麟春
      關(guān)鍵詞:朱熹功夫道德

      權(quán)麟春

      (廣州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 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朱熹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黃宗羲著、全祖望補修的《宋元學案·晦翁學案》認為,朱熹的學術(shù)“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朱熹的學術(shù)地位和學術(shù)成就之高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朱熹的敬義思想

      (一) 人性論是敬義思想的基礎(chǔ)

      朱熹倫理思想的基礎(chǔ)是其人性論,他認為,凡有形之物都是由最原初的物質(zhì)——氣組成的,氣以一定的方式構(gòu)成物質(zhì),勢必便有理存在其間,理與氣不可分離。人是由一種精微之氣構(gòu)成的動物,不同于他物之理稱之為“性”,把性又細分為“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使人性論真正完善,揭示了人的道德本質(zhì),人生而具有不同的氣質(zhì),通過后天的學習和修養(yǎng)改變自己的氣質(zhì),不斷提高德性。

      人之天命之性,是人所稟得的天之理,而這天之理又為一切物所共有,由此性生出的心,向于義理,是為道心。人之氣質(zhì)之性,因人而異,由此所生出的心,總與該人之具體的形體的自然要求相一致,為其特殊的形體所局限,是為人心[1](P523)。道心掌控人心,人心要服從于道心,二者的關(guān)系就是理和欲的關(guān)系,有道心就有天理,有人心就有人欲。天理和人欲是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天理占優(yōu)勢,人欲自然會減少,此消彼長。因此,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天地之間充滿著仁,不但生長萬物,而且把仁的道德賦予萬物,人才有了仁的道德。朱熹認為,仁是人類道德的最高原則,其他道德規(guī)范是從“仁”中推導出來的。“天理”是公,是善,是人的仁愛之心?!叭擞笔撬?,是惡,是人的自私之情?!按嫣炖怼本褪谴嫔疲l(fā)現(xiàn)體認“仁”,循仁道而行?!皽缛擞本褪侨?,克己復(fù)禮,修身養(yǎng)性。仁統(tǒng)攝義、禮、智,朱熹說:“故仁者仁之本體,禮者仁之節(jié)文,義者仁之斷制,智者仁之分別。猶春夏秋冬雖不同,而同出乎春。春則春之生也,夏則春之長也,秋則春之成也,冬則春之藏也。自四而兩,自兩而一,則統(tǒng)之有宗,會之有元矣。”[2](P109)“仁”德居“四 德”之首。

      (二) “敬”與“義”是心性修養(yǎng)的重要功夫

      朱熹認為道德的目的是讓人成為圣人,要想成為道德圣賢必須進行道德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有兩種: 窮理和居敬。 “學者功夫,唯在居敬、窮理二事”[3](P150)。 “主敬者,存心之要。而致知者,進學之功。二者交相發(fā)焉,則知日益明,守日益固,而舊習之非,自將日改月化于冥冥之中矣”[4](P52)。朱熹指出,道德修養(yǎng)的第一步是窮理,窮理是基礎(chǔ),因為窮理是對道德倫理的認識,在道德實踐中通過讀書探究義理,由量變的積累進而達到質(zhì)變,方可格物致知,才能達致“順性命之理而處事之當”。道德修養(yǎng)的第二層面是居敬,朱熹尤其強調(diào)“敬”的功夫,“敬字功夫,乃圣門第一義,徹頭徹尾,不可頃刻間斷”?!熬粗蛔郑媸ラT之綱領(lǐng),存養(yǎng)之要法。一主乎此,更無內(nèi)外精粗之間”[5](P210)。敬是成“仁”的根本,通過“敬”的功夫可以達到最高善。

      朱熹說,“敬只是一個畏字”,“敬不是萬事休置之謂,只是隨事專一,謹畏不放逸耳”,“敬非是塊然兀坐,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而后謂之敬。只是有所畏謹,不敢放縱。如此則身心收斂,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氣象自別。存得此心,乃可以為學”[5](P211)?!拔贰笔且环N謹慎小心的道德態(tài)度,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大意?!熬次贰钡闹小熬础庇芯?、警醒、警覺的作用,敬是“盡心知性知天” “存心養(yǎng)性事天”的基本功夫和根本保證,只有發(fā)揮“敬”的作用,才能嚴肅認真地敬畏天命、敬畏天理、敬畏生命,從而實現(xiàn)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敬不僅需要謹慎小心的態(tài)度,還需要嚴肅的態(tài)度。朱熹說,“敬是不放肆的意思”,所謂不放肆,就是嚴肅謹守道德的態(tài)度。 “敬只是收斂來”[5](P208),把心收斂住,讓其不要放肆,不被外物誘惑出去而沒有返回來,用“敬”使心警覺、警醒,找回不安分的心,讓它回到應(yīng)該在的位置上?!笆諗總€身心放在模匣子里面,不走作了”,“敬”將“心”作為“身”的主宰,自我支配,自我控制。

      敬需要持之以恒,使心保持一貫的、恒常的道德自覺。朱熹說,“敬是始終一事”,“主一又是敬字注解。要之,事無大無小,常令自家精神思慮盡在此。遇事時如此,無事時也如此”,“學者常用提省此心,使如日之升,則群邪自息。他本自光明廣大,自家只著些子力去提省照管他便了”。朱熹強調(diào),只有內(nèi)心專注于道德實踐,保持心之專一,守于此而不易,才能有道德修養(yǎng)的精進。如何做“敬”的功夫?朱熹指出:“內(nèi)無妄思,外無妄動?!眱?nèi)心遵循天理,沒有胡思亂想,沒有人欲雜念。從外在層面來講,“坐如尸,立如齋,頭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重,口容止,氣容肅,皆敬之目也”。在身體儀表儀容方面整齊嚴肅,按照禮義的要求去做,身心才能肅然,表里才能如一。朱熹認為持敬的下手處,是以禮義制外,儼然端莊、執(zhí)事勤恪、合乎規(guī)矩是存心守敬的前提。放棄了外在的規(guī)矩,只求內(nèi)心之敬,則難免流于釋老[1](P533)。內(nèi)無妄思和外無妄動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內(nèi)心沒有妄思,身體就不會輕舉妄動; 外在按照規(guī)矩行事,內(nèi)心就不會有私心雜念,不會受到外界的污染和影響。敬中包含著靜,敬使心靜,但朱熹不是一味地求靜,不是像佛教那樣教人坐禪入定、斷絕思慮、閉目塞聽,而是收斂人心,使其湛然專一。無事時“敬在里面”,保持心之靜; 有事時“敬在身上”,專心做事[1](P534)。

      朱熹在論述敬的功夫之時,也強調(diào)了行義的重要性?!熬础迸c“義”是朱熹心性修養(yǎng)的重要功夫和理論框架?!靶泻V敬”,“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敬是立身之道,義是處事之道,以“敬”矯正內(nèi)心,以“義”規(guī)范外在的行為,內(nèi)心正直保持敬重,外在合乎道德規(guī)范。一個人具有公正、義氣、仁愛的品德,就不會被別人孤立。 “直方”就是一種“敬義”的道德和行為。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了先賢的思想,他指出: “敬便有義,義便有敬。靜則察其敬與不敬,動則察其義與不義……須敬義夾持,循環(huán)無端,則內(nèi)外透徹?!保?](P216)由此可見,朱熹把敬視為一種心性的涵養(yǎng),一種省察自身、格物致知的重要功夫。敬和義不可分離。在道德實踐中如果只是敬而不濟之以義,敬便成為不辨是非、空洞無物的“敬”。只有敬義夾持,才能發(fā)揮其道德修養(yǎng)的作用,復(fù)現(xiàn)人的道德本性。

      二曹南冥繼承發(fā)展朱熹的敬義思想

      曹南冥,名植,字楗仲,號南冥,世稱南冥先生。生于朝鮮燕山君七年(明弘治十四年,1501 年),卒于朝鮮宣祖王五年(明隆慶六年,1572 年)。他和李退溪都是朝鮮儒學的宗師,李退溪在性理學方面深化和發(fā)展了中國朱熹的學說,而曹南冥強調(diào)元典儒學的“敬義”和“實踐”精神,自成一家之學。他由“直方”達致“敬義”,以“敬義”為其“一生學問大旨”,以“格物致知為第一功夫”為其“力行”主旨。“敬義”和“力行”是曹南冥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敬義”是其思想的精髓。韓國學者金忠烈教授說,南冥學的要諦是“敬義”。我國臺灣學者蔡仁厚教授說,南冥學以“敬義”為主綱[6](P371-375)。

      (一) 曹南冥繼承和細化了朱熹“敬義”的內(nèi)涵

      曹南冥的“敬義”觀吸取了朱熹的“敬義”思想。朱熹認為敬是敬畏,是收斂其心,是始終一事的恒常的道德自覺,是內(nèi)無妄思、外無妄動的儼然心靜,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夾持。曹南冥對朱熹“敬義”思想進行了細化,其“敬義”的內(nèi)涵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敬圖》和《小學、大學圖》中。他在《敬圖》中,繼承了朱熹的“敬義”思想,在《小學、大學圖》中細化和發(fā)展了朱熹的“敬義”內(nèi)涵。曹南冥認為,“小學”的教育內(nèi)容是“收放心,灑掃應(yīng)對進退之事”和 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教育目標是“涵養(yǎng)本源”“養(yǎng)其德性”; “大學”的教育內(nèi)容是“察義理、窮理、正心、修己、治人”,教育目標是“進德修業(yè)”,最終目標是“敬”[6](P382)。所以,曹南冥“敬”的內(nèi)涵不僅包含《大學》的“三綱領(lǐng)”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包含“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中庸之道——進行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以及“智” “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的思想,通過修行具備三德達成真正的君子?!吨杏埂氛f: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边x擇至善的美德,堅定不移地踐行之?!熬又蕾M而隱”,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誠是天道,追求誠是人道,達到至善、至誠、至仁,天道與人道合一。

      (二) 曹南冥把“敬義”提升到“心體”層面

      曹南冥繼承和發(fā)展了朱熹的“心統(tǒng)性情”學說?!靶慕y(tǒng)性情”學說是朱熹心之體用說的核心內(nèi)容。在朱熹看來,“性是體,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統(tǒng)之。統(tǒng),如統(tǒng)兵之統(tǒng),言有以主之也”?!靶闹w即是性,心之用即是情,性,本體也,其用,情也,心則統(tǒng)性情該動靜而為之主宰也”[7]。曹南冥發(fā)展了心性之學,把“敬義”提升到“心體”的層面,這一思想體現(xiàn)在《人心、道心圖》《心為嚴師圖》和《神明舍圖》中。在《人心、道心圖》中,曹南冥引用朱熹的話“持敬是窮理之本,窮得理明又是養(yǎng)心之助”[3](P149),主要講了與“心”有關(guān)的“良心”“道心”“人心”等,闡述了“心是一身的主宰”“敬是一心的主宰”“只有‘居敬’‘持敬’,才能發(fā)現(xiàn)良心、保持本心”的思想。在《心為嚴師圖》中,曹南冥在朱熹“敬義只是一事如兩腳立足是敬,才行是義; 合目是敬,開眼見物便是義” “敬要回頭看,義要向前看”[5](P216),“敬以直內(nèi),是持守功夫; 義以方外,是講學功夫。直是直上直下,胸中無纖毫委曲; 方是割裁正方之意,是處此事皆合宜,截然區(qū)處”[8](P1739),“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思想的基礎(chǔ)上,重點論述了“敬義之心”,以“敬義”之心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刻刻修身養(yǎng)性,保存本心,培養(yǎng)善性,檢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尤其是在獨處時做到慎獨,慎獨是一個人修養(yǎng)和自律程度的反映?!渡衩魃釄D》是曹南冥思想的總結(jié)和結(jié)晶,這個圖的主要內(nèi)容是: “神明舍”置于最頂端,朱熹說“心是神明之舍”,心是一身之主宰,涵萬理,故稱之為神明舍。 “神明舍”的下面是“太一真君”,它們連在一起,“太一”對于人來說就是“心”或“心體”,是精神的主宰。“敬”圈與“太一真君”通過墻磚連接,因為“敬”為“心”之體?!熬础比εc“冢宰”相連接,“冢宰”是周代的官名,為六卿之首,此處特指“敬”,“敬”是天德,也是王道。要做到“敬”,就要“惺惺”,是敬義的功夫,保持清醒,不能有私心雜念,也要經(jīng)歷“三關(guān)”的考驗,即耳關(guān)、目關(guān)、口關(guān),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根除邪念,保持真誠,才能有“忠信修辭”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忠信進德,進德修業(yè),修辭立誠,立誠居業(yè)。內(nèi)心的道德情操為“承樞”, “承樞”是“冢宰”的掌握樞機,是“敬”的結(jié)果。大圈內(nèi)是“敬”, “敬以直內(nèi)”; 大圈外是“百揆”,“百揆”是指古代統(tǒng)領(lǐng)國政的長官,此處特指“義”,“義以方外”,如同“大司寇”一樣管理國家的“事物”,時時事事“克治”和“致察”,以“敬”涵養(yǎng),以“義”省察,就不會蒙蔽失心,而是求其放心,使心永遠光明,達到“知至至之”“審幾必至”“知終終之”的目的,知得到處,審察而知之,終其到處,即達到致知、審察、力行的目的,這就是“敬義之心”。曹南冥在他的《佩劍銘》中說: “內(nèi)明者敬,外斷者義?!保?](P387)“內(nèi)明”和《大學》的“明明德”意思一致,內(nèi)明的功夫是以“敬”為主,明明德的功夫是以“明”為主,究其實質(zhì)仍是一致的?!巴鈹唷敝笇⒉缓弦说男袨橛枰约m偏,則為“義”,實質(zhì)上也是為了“內(nèi)明”,為了心的主宰和把持。曹南冥把“敬義”提升到“心體”層面,是為了凸顯“敬義”對于“本心”保持永遠光明的重要性[6](P382-387)。

      (三) “敬義”既是體又是用,既是修養(yǎng)功夫又是追求的精神境界

      “敬義”既是本體,是目的和追求的精神境界,又是“用”,是手段和修養(yǎng)的途徑與基本功夫,亦“體”亦“用”。

      曹南冥把“敬義”視為“用”、視為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和修養(yǎng)的基本功夫的思想,體現(xiàn)在其《博約圖》 《知言·養(yǎng)氣圖》和《幾圖》中?!恫┘s圖》的中心意思是“博學于文,約至于禮”。廣泛地學習知識,格物致知,落實在實際行動上,用禮儀來約束自己,克己復(fù)禮,明辨善惡,擇其善者而從之,就不會背離君子之道了。博學約禮是“敬義”的功夫。《知言·養(yǎng)氣圖》是根據(jù)《孟子·公孫丑》“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思想畫成的圖。圖最上圈是“知言、善養(yǎng)氣”。孟子認為,“知言”是指對于片面的、過分的、歪曲的、閃爍的言辭都能察知其蒙蔽、沉溺、背離、辭屈理窮的實質(zhì)所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所謂“養(yǎng)氣”,強調(diào)的是人的內(nèi)心道德修養(yǎng)功夫。人的內(nèi)在品德需要不斷充實,需要“配義與道”,只有經(jīng)過長期修養(yǎng)錘煉,方可養(yǎng)成“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知言”根植于“養(yǎng)氣”,人的內(nèi)在道德修養(yǎng)提高了,“知言”能力自然會提高。朱熹在解釋“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時說: “蓋惟知言,則有以明夫道義,而于天下之事無所懼,此其所以當大任而不動心也?!保?](P390-391)曹南冥繼承了朱熹的這一思想,在“知言、善養(yǎng)氣”下標出“無疑懼”,“知言”無疑則“道明”,“養(yǎng)氣”無懼則“德立”,強調(diào)“義”對于養(yǎng)成浩然之氣具有重要的意義。《幾圖》主要講的是省察克己、慎獨誠義。《幾圖》下端引的是《大學·誠意》章中的“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6](P391)。所謂誠意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猶如討厭難聞的氣味、喜歡美麗的事物,堅持自己的本心,尤其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要嚴格自我約束。曹南冥是這樣注解的: “毋自欺”是功夫; “惡惡臭,好好色”是實實在在; “自謙”是“敬”; 把“必慎其獨”注解為“惟慎獨可以行王道”。他主張在意念初動之時,只有實實在在做“毋自欺”的功夫,也就是“敬”的功夫,才可以行王道[6](P390-391)。

      南冥先生把“敬義”視為“體”、視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理想的思想體現(xiàn)在《誠圖》《易書學庸語孟一道圖》和《神明舍圖》中?!墩\圖》和《易書學庸語孟一道圖》比較接近,均以《周易》和《中庸》為藍本,以《論語》和《孟子》為旨歸。在《易書學庸語孟一道圖》中,第一圈的“精”與第二圈的“一”是講“惟精惟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危懼中包含著一種警戒,如乾卦之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钡佬闹⒚?,以心觀心,以達到心性融合。用功精深,用心專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君子慎其獨也,把握這獨一無二之真心,一以貫之。圖的中軸的右側(cè)是“格物致知”,“義以方外”,才能“明善”; “意誠心正”“敬以直內(nèi)”,才能“身誠”。圖的中軸的左側(cè)是“慎獨戒懼”,“盡心立命”,才能“閑邪存誠”“修辭立誠”。曹南冥認為“閑邪”是指防止邪惡,惡念不會產(chǎn)生,做到“四勿”即“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受污染,以保存真誠。圖上還畫了兩個圓圈,一個圓圈是“幾”,一個圓圈是“敬”,這兩個圓圈豎排成一縱列?!皫住币庵敢饽畛鮿又畷r,通過誠意、正心、慎獨、省察等功夫,便會達到第二層次“敬”。在《神明舍圖》中,曹南冥所作的《銘》最后兩句話是“三關(guān)閉塞,清野屋外。還歸一,尸履而淵”。意思是說經(jīng)過修養(yǎng)功夫之后復(fù)歸“敬義之心”,這就是儒家圣人的“天人合一”境界。所以說,曹南冥的“敬義”思想在繼承朱熹“敬字功夫,乃圣門第一義”思想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拓展,“敬義”是指導人類一切心性活動和社會實踐的內(nèi)在根據(jù)和最高原則,不但是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的功夫,而且是內(nèi)在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這種理想崇高而偉大,很難達成。曹南冥先生在臨死之前,還對他的門生自謙地反省道:“敬義二字極切要。學者要在用功熟熟,則無一物在胸中。吾未到這境界以死矣?!保?](P389-390)圣賢千言萬語,要其歸,不外乎“敬義”二字。

      三、結(jié)語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袄怼笔钦軐W的本體,是倫理道德的準則,是社會發(fā)展的標準。在朱熹看來,理者性也,心者性也,天、理、心、性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道心是天命之性,體現(xiàn)天理; 人心是氣質(zhì)之性,體現(xiàn)人欲。因此,“存天理”就要“滅人欲”,道心要主宰人心?!熬础迸c“義”是朱熹心性修養(yǎng)的重要功夫,居敬離不開集義,集義離不開居敬,“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以“敬”定心,以“敬”存心,敬義夾持,踐履道德修養(yǎng)。朱熹的敬義思想是對儒學功夫論的一項重要理論貢獻。曹南冥繼承和發(fā)展了朱熹的“敬義”思想,把“敬義”作為自己一生學問的主旨和追求的理想目標,既是“體”,也是“用”,南冥學實質(zhì)上就是“敬義”學。關(guān)于敬義的內(nèi)涵,曹南冥在吸取朱熹敬義思想的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了細化,區(qū)分了“小學”和“大學”階段的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目標,并把“敬義”提升到心性的層面。常懷敬義之心,才能做到慎獨,使人心保持光明,通過修養(yǎng)功夫達至理想的精神境界。

      敬義思想在當代社會仍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中,人是德性的存在,道德是工具理性,更是價值理性,人是道德主體,以德性為生活終其一生,不斷提升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熬戳x”彰顯了道德主體的自覺和自律,“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坤·文言傳》)。敬義夾持,修身養(yǎng)性不是終極目的,而是在道德實踐中顯現(xiàn)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道德主體自覺和自律精神的發(fā)揚,使人深刻懂得人自身的一種有限性和對道德向往、追求的無限性。當代社會的道德水準和人的道德素質(zhì)并沒有因為物質(zhì)財富的增長而提高,原有的道德體系受到了強有力的沖擊,而新的道德體系沒有真正建立,道德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領(lǐng)域失序,失序的背后是道德失范,道德的力量被不道德的力量吞噬,道德文化的權(quán)威被“祛魅”,不道德的行為增多。因此,敬義思想推崇的從人的內(nèi)心深處“養(yǎng)心”,凸顯了其價值所在。養(yǎng)心須用“敬義”,只有保持敬義修養(yǎng)之功夫,才能使人的本心確立、良心復(fù)現(xiàn)。常懷敬義之心,做到慎獨,實現(xiàn)“生生之謂易”的生命價值,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1]羅國杰.中國倫理思想史: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六[M].北京:中華書局,1994.

      [3]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九[M].北京:中華書局,1994.

      [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黎靖德. 朱子語類:卷十二[M]. 北京:中華書局,1994.

      [6]李甦平.韓國儒學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蒙培元.論朱熹的“心統(tǒng)性情”說[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1(5).

      [8]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六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94.

      猜你喜歡
      朱熹功夫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功夫豬
      功夫豬
      功夫豬
      功夫豬
      澄城县| 清徐县| 贵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九江县| 兰西县| 盐池县| 博乐市| 十堰市| 阿荣旗| 罗源县| 安宁市| 辉南县| 吉首市| 沙坪坝区| 达日县| 漯河市| 化隆| 庆阳市| 静海县| 阳东县| 忻州市| 涿鹿县| 营口市| 太康县| 定陶县| 双峰县| 鹤峰县| 仪陇县| 利津县| 施甸县| 五华县| 通州市| 潍坊市| 长兴县| 渝北区| 合水县| 平果县| 阳江市| 东源县|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