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后現(xiàn)代語境中財經(jīng)政法類高?!洞髮W語文》課的教學范式探索

      2015-08-15 00:49:00
      關鍵詞:大學語文筆者課堂

      閻 偉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后現(xiàn)代主義反對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摒棄理想主義哲學,拒斥先驗的思考方式,成為當今時代思想與感覺的方法和模式,“后現(xiàn)代性”也就被視為當今“社會精神氣質(zhì)”的標志。在這種社會精神氣質(zhì)的指引下,關注人的生命與存在意義,否定人的本質(zhì)是“理性”,將認識視為一種“詮釋”,從而強調(diào)認識視角與意義的多樣性,逐漸凸顯為一種主流價值追求。本文以此為基本語境,探討在財經(jīng)政法類高校革新《大學語文》課教學范式的思路。

      財經(jīng)政法類高校多以文科專業(yè)為主,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較高,筆者任教的學校更是211重點院校,表現(xiàn)尤為明顯。但由于強烈的專業(yè)特點和行業(yè)要求,學生也較易形成程序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他們雖不像純理工院校的學生那樣,趨向唯理性、重實用的價值標準,但也傾向于技術至上和功利主義的價值觀,最終形成單向度、唯一的評價體系與標準。以筆者之見,財經(jīng)政法類高校培養(yǎng)出的人才,不僅應該具備過硬的財經(jīng)與法律方面的知識,還要有以這些專業(yè)知識為核心形成和發(fā)展的健全人生觀和價值觀。前者教會做事,后者學會做人,兩者綜合,學生借此形成一種多元化和開放性的知識結構和價值體系。

      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筆者在講授《大學語文》①使用的教材是:胡德才主編、李軍湘周德梅副主編:《大學語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課時,嘗試用一種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現(xiàn)將自己授課的思路和過程展示出來,以求教于方家。

      一、從“一言堂”到“回音壁”——自治課堂的建設

      大一新生剛進校,多半是懷著“大學還有語文課?”的好奇心進入課堂的。他們以高中語文課為參照,期待著大學語文有什么不同。作為授課教師,除此之外,還要琢磨與中文專業(yè)主干課在教學目標上的差別。大學語文課堂既不同于中學時的填鴨式應試教育,一味灌輸字詞、語法和修辭這些技巧性的知識,也不同于中文專業(yè)全面、系統(tǒng)的學科教育,而是立足文本,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關注和了解各種文學(文化)現(xiàn)象,通過閱讀學習各類文學作品,積累人文素養(yǎng),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人格的塑造。

      剛開始上大學語文課時,筆者也采用過“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兩節(jié)課滿堂灌,效果不是很理想。有時候想把知識講得更專業(yè)點、學術點,自己講得激情四射,理科專業(yè)的學生聽起來卻是一頭霧水,了無興趣,真是吃力不討好。要想抓住學生的眼球,讓他們重拾對大學語文的熱愛,首先得在形式上加以改變。

      尼采的“價值重估”,源于他對理想主義知識體系的批判。在他看來,“人們對形而上學的世界只是斷定一個他在,一個達不到的、不能理解的他在,一個具有消極性的東西,……有關它的知識將是一切知識中最無用處的。”①尼采:上帝死了——尼采文選[M],戚仁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第58頁。他反對將理性當作“偶像”,甚至聽任其變?yōu)椤氨┚?。對柏拉圖以來西方強大的形而上學體系、宗教體系和其他的價值體系,他給予了全面的否定。通過對西方形而上學與基督教的批判,尼采顛覆了西方傳統(tǒng)的道德觀,實現(xiàn)了價值重估。重估一切價值,就是要打破一切法則的束縛,擺脫理性與道德的限制,從而恢復人的自然本性,解放人的生命力。

      對于大學語文課堂而言,講授者也不再高踞在講臺之上,扮演絕對意義上的“創(chuàng)世主”,以全知全能的視角俯視蕓蕓眾生,成為向?qū)W生訓誡的完人。他提供一個觀點或視角,卻能激發(fā)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形成各自獨立的觀點。講授者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關系不再是一種啟蒙/被啟蒙,訓導/被訓導的簡化模式,而是像回音壁一般的反復對話狀態(tài)。課堂上講授者與學生之間,學生彼此之間“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的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各自獨立但又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聲音組成真正復調(diào)”②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 復調(diào)小說理論(第2版)[M].白春仁,顧亞鈴,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第261頁。,形成一種類似于巴赫金復調(diào)小說的“多音齊鳴”現(xiàn)象。

      要讓課堂“多音齊鳴”,就要鼓勵學生來講,讓他們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在上了幾周的課后,筆者基本了解了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于是就從指定的必講篇目中挑出幾課,安排學生來講。有的是他們高中學過的課文,如《行路難》《登高》和《赤壁賦》,看看他們能否講出與高中語文不同的新意來。

      首先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要講。按照筆者事先制定了《大學語文ppt課件制作評價方案》,從版面設計、文字內(nèi)容、知識點掌握、講述能力、團隊合作、提問設計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提出要求,每個小組講課前須提供一個成熟的PPT課件,認可后方能開講。一般是兩節(jié)課給他們一個小時時間,筆者開頭和最后補充點評,中間同學講解并提問互動。聽講的同學拿著《評價方案》打分,每個小組評出最佳講授者。

      面對這種講授方式,大多數(shù)同學感到既新奇,又不適應。新奇的是從來沒有這么講過,不適應的是不知道自己怎么講和怎么聽。在講過兩輪,對試講的同學進行點評,以及指出課件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后講者就開始慢慢摸出門道、漸入佳境。

      首先是在課件的制作上,因為有個班是電子工程學院信息技術管理專業(yè)的,電子課件的制作是各領風騷一兩周。一開始是PPT,后來就是電子雜志,再就是Prezi,筆者都沒見過這種高科技。其次是在講課的方式上,剛開始講的學生還很拘束,筆直地站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后面講的同學就放松了,有的走下講臺,來到教室中間,敢于直視聽眾并與他們交流。為了讓課堂講授更活潑生動,對于一些故事性較強的篇目,如《傷逝》和《我的四個假想敵》,講課的同學從中提煉出情節(jié)單元,排練成情景劇進行故事再現(xiàn)。枯燥乏味的文字一下子變得活色生香,表演者在講臺上演得入情入戲,聽課者看得津津有味,在歡笑聲中,一節(jié)課給所有參與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是在教學效果上、多數(shù)同學表示,讓他們講課,無論是從PPT的制作,到準備講稿,還是查資料、講課和互動,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而且在自己備課的過程中所學到的,遠遠比被動聽課要多得多。對于聽課者其實也不容易,因為隨時準備被點名回答問題,這也要求聽課的同學課前準備,課時積極思考。

      講臺不再是他們敬畏的神壇,而成為他們展示自我的“舞臺”,教室不僅是汲取知識的殿堂,也是他們鍛煉能力的演武場。他們不再是一個受眾,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主角,或一個參與者。這種自治課堂的延伸,是學生還參與到教學的批、輔、改各個環(huán)節(jié),作業(yè)相互批閱,考試相互打分。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語文課的意義需要學生來置入,每個同學會根據(jù)不同的視角賦予文學作品以不同的解釋。這樣,大學語文課堂便和傳統(tǒng)課堂說再見,真正成為多音齊鳴的自治課堂。

      二、從“獨木橋”到“生死場”——自主思考的培養(yǎng)

      課堂形式的改變,慢慢會影響到課堂內(nèi)容的變化。自治課堂的建設,就是為了轉(zhuǎn)化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太久而形成的固定思維模式,即引導他們由一元真理論的單向思考轉(zhuǎn)為詮釋性認識論的多維思考。應試教育標準化和程序化的考核模式,因強調(diào)對知識掌握的正確性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選擇,從而影響學生形成一種不容辯駁、不容置疑的“獨木橋”思維方式。學生背“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時,可能一個比一個牛,可是卻慢慢失去了自己的觀點,不會問自己“作者真的是這樣想的嗎?”或者是“這種思想對嗎?”

      在大學語文課堂里,這些都需要慢慢改變。大學語文課堂提供的,不應是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應是一個有利于學生慢慢品味、細細思考的“場”。在這個“場”里,每一種意識或思考都是一種平等的關系,盡管有時他們充滿矛盾或?qū)αⅲ缤搩煞N能量的融合與消長,但都有具有自由表達自身價值的權利。此時講授者無須作為支配者統(tǒng)領課堂,一些爭議問題可以不先做評判,而讓真理在爭論中逐漸彰顯,將課堂變成真理自行置入的“生死場”。

      例如課文《商君書》,在日語班上課時,一位學生分析完“一賞、一刑、一教”的含義后,馬上就有學生舉手表明自己的看法。“一賞、一刑、一教”的做法表面上是維護當時秦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實際上是為了培養(yǎng)一種人,即“一民”,那就是“忠君死戰(zhàn)”的戰(zhàn)士。他們“物之所加,存戰(zhàn)而已矣”,以致“死者不悔,生者務勸”,歸根到底不是為了使老百姓有思想,會判斷,而只是希望他們成為四肢發(fā)達、沒有靈魂的鋼鐵機器。在古希臘,斯巴達就是這樣的國家,嬰兒一生下來就是為了培養(yǎng)成為戰(zhàn)士。商鞅的這種思想,經(jīng)李斯、秦始皇的繼承發(fā)展,成為禁錮思想、削弱民智的集權主義濫觴。此語一出,四座皆驚,筆者也深深嘆服這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當然有些問題是在辯駁中逐漸明朗的。一個學生講姜夔的《暗香》,介紹作者時提到王國維稱姜夔“有格無情”。但并沒有深入下去,因為他只知道王國維看不上姜夔卻不知道其中的緣由。于是筆者對王國維臧否姜夔的情況做了進一步的補充。作為南宋名流,姜夔終生布衣,為營生計,只好投靠豪門,仰人接濟,如同今天的“求包養(yǎng)”。同朝人就看不起他這點,“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為營三窟計,此其所以可鄙也”(周濟語)。這種貌似“清空”,實為“熱中”,表里不一,虛偽不堪,王國維看得清,稱之為“蘇東坡之曠在神,白石之曠在貌”。正在筆者以為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暗自得意之時,馬上有同學表明了不同看法?!敖邕@樣做,也是不得已的法子。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沒有獨立的經(jīng)濟地位,一旦科舉無名、仕途無門,往往投靠豪門當清客或幕僚。王國維的指責太過于嚴厲。哪像今天的文化名人郭敬明和韓寒之類的,他們有自己的刊物和電影產(chǎn)業(yè)的,誰還會低三下四地求包養(yǎng)?”滿堂爆笑,筆者也嘿然而樂。

      這樣的思考,這樣的課堂,不僅解放了授課者,而且也放飛了聽課者的思想,讓他們獨立去欣賞去體會、去思考去判斷。在不同思想相互砥礪的“生死場”里,學生潛入文本,出于文本,最終悟于文本。課堂不再是灌輸知識,而是生產(chǎn)思想,授課也不再是傳遞知識,而是啟迪智慧。

      三、從“工具論”到“新感性”——自我人格的塑造

      關于大學語文課的定位,早有一些講授者和研究者對此做過探索,“工具論”的思想比較突出。大學語文的核心目標被界定為,一是“利用大學語文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學語文,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兩個“利用”準確地表達了大學語文的尷尬地位。大學語文只不過是被利用的一門工具,一旦“利用”完,這塊雞肋就會被扔掉。這門課也逐漸變?yōu)樗牟幌裾n程,無怪乎許多大學生將大學語文稱為高四。如果連老師都找不到大學語文課的本體論價值,不開棄之可惜,開了又食之無味,又如何做到讓學生感興趣?

      從宏觀上來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工具,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但從學科本身存在的意義來看,它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和意義,這才能成為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獨有的本體論價值。就大學語文而言,它不僅要培養(yǎng)對語言和文字的價值有深刻理解和感情的人,更要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美及其表現(xiàn)的道德具有鮮明辨別力的人。尤其是在理科專業(yè)設置的大學語文課,它的使命就不再是強調(diào)把學生培養(yǎng)成懂技術、好使用的“器具”,而是要塑造具有批判意識和審美情懷的靈魂與人格。

      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馬爾庫塞指出,人原來有理性和感性兩個方面,現(xiàn)在感性受到理性的壓抑,人日趨單維化?!皢蜗蚨鹊娜恕?,就是“喪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的人。這樣的人不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與現(xiàn)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雹?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研究[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第2頁?,F(xiàn)實社會生活中物質(zhì)的、技術的和功利的追求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而精神活動和精神追求則被擠壓和驅(qū)趕,在這種情況下,人成為沒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單純的技術性和功利性的動物。要想改變這點,馬爾庫塞主張建立新感性,就是把感性從理性的壓抑中解放出來,使感性和理性達到和諧統(tǒng)一,從而以新的感覺方式知覺世界。而能夠發(fā)揮這功能、形成建立新感性的,就是藝術和審美。

      大學語文課,庶幾就能發(fā)揮這種功能。當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學生為啃下《微觀經(jīng)濟理論》或者《計量經(jīng)濟學方法》而徹夜苦讀時,或許《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和《雅舍小品》能成為他們的心靈雞湯;當會計系學生為單調(diào)的數(shù)據(jù)公式苦惱不堪時,隨手一首小詩或一本小說,可以讓他們感受許多鮮活而具體的生命存在方式。閱讀經(jīng)典文學名著,不一定有直接的功利性目的,而是通過個人的內(nèi)心體驗和評價獲得某種價值導向。

      文學課不像數(shù)理化,不只是原理和概念的操作,而是要探索生命本身的問題。要想更好地理解原理和概念,就要回到前理論的生命經(jīng)驗。前理論的生命經(jīng)驗也叫事實性的生命經(jīng)驗,它不是純粹的認識經(jīng)驗,而是人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驗,是人的日常實踐經(jīng)驗。以個體的日常實踐經(jīng)驗去還原原理和概念,海德格爾稱之為“范疇直觀”,即“人在自己的實際生命中領會存在”。①張汝倫.現(xiàn)代西方哲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第286頁。這種以自身存在去感受他者存在的方法,筆者稱之為“在場融入法”(melt into),即“親臨大師們居住過的地方,融入到現(xiàn)實的氛圍之中,感同身受,去體會彼山彼水何以能造就他們?!雹陂悅?一個人的歐洲[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第210頁。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就是充分還原作家當時的生命體驗。大學語文課堂,也就不是被動地等待作品,而是半路上迎接作家,讓學生的心靈與作家主動觸碰,成為一個能夠跨越時空阻隔仿佛令人身臨其境的課堂。

      在講《我的四個假想敵》時,學生要情景再現(xiàn),不僅邀請我客串里面的父親形象,還要就自身的感受去談父愛體驗。臺上臺下忙得不亦樂乎,真是應驗了張愛玲的一句話,“教書很難——又要做戲,又要做人?!痹谥v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時,為了說明古希臘的命運觀,筆者講了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在漫長的歐洲窮游旅途中,我在希臘雅典邂逅了一位來自國內(nèi)的女孩。但是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我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沒有猜中故事的結局。我倆因意外匆匆相遇,又因意外而匆匆分離。最后,我點題說,“命運,實際上是一場上帝安排好的意外”。正如古希臘悲劇《美狄亞》結尾的偈語——“凡是我們所期望的往往不能實現(xiàn),而我們所期望不到的,神明卻有辦法。這件事也就是這樣的結局”。同學們都瞪大眼睛聽著我的這段“艷遇”,他們時而前仰后合,時而支頤長思,從他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對命運最細微的審視。

      大學語文的教學要求是,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qū)W生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面把語文同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那么作為講授者,就要把書本融入生活,以人生閱歷體驗知識,把書本中刻板的原理和概念轉(zhuǎn)化成對人生的感悟,賦予其新的生命內(nèi)涵。這樣,大學語文課堂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旅行,靈魂的遨游。在講授者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神游各地,拜訪文豪,聆聽他們的靈魂,感受不同的文化。對氣象萬千的生命形態(tài)有所了解后,感受生命的無限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學會營建自己的生命格局,并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徑。

      結語

      以上這種授課思路是實驗式且未完成性的,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檢驗完善。其實,在這種授課方式進行時,筆者就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對這種授課方式的理解上,學生有不同的態(tài)度。大一的學生剛剛離開中學的應試教育模式不久,一部分還習慣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對課堂氛圍的把握上,比如講課的小組精心準備了,在講臺上激情講授,而課堂卻尷尬地沉默著。每個組員只熟悉自己所講的內(nèi)容,而對其他小組的講授內(nèi)容并不關心。時間長了,學生會將其任務化,在講課時走過場。

      針對以上和未來有可能出現(xiàn)問題,筆者在以下方面加強調(diào)整:

      其一,自治課堂是放松而不是放縱。讓學生講,不是讓他們天馬行空,任意發(fā)揮,而是要知規(guī)矩懂方圓,學會戴著鐐銬跳舞。每一部分都要明確知識點,按照課文的教學要求去設計授課內(nèi)容,并能夠解答課后的練習,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基礎之上再來發(fā)揮。在課堂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針對每個小組都要設計提問,全面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

      其二,自主思考要提倡更要引導。雖然前面強調(diào)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因為有多年應試教育的經(jīng)歷,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記憶背誦普遍反感,認為是走老路。筆者從另一個方面闡釋了自己的態(tài)度。雖然我們現(xiàn)在的大學體制是采用西方現(xiàn)代的教育模式建設的,強調(diào)思想和觀念的學習,但是中國古代私塾的教育模式也培養(yǎng)了無數(shù)人才,記憶背誦是學習知識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筆者現(xiàn)身說法,講授《前赤壁賦》時,不僅把《前赤壁賦》全文背誦,還背誦了《后赤壁賦》。在學生震驚之時,筆者趁熱打鐵說,如果你真的喜歡欣賞一個作家的作品,就會在背誦的過程中,重履他當時的心路歷程,實現(xiàn)一種靈魂的交融。以這種心態(tài)與大師們接近,記憶和背誦不再是“要我背”的壓力,而是“我要背”的快樂。

      其三,人格的自我塑造是獨樂更要共享。雖然人格的建立主要來自于差異性的個體,但同時也脫離不了時代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的影響。大一的學生雖然個性已基本形成,但人格與世界觀的建立仍在發(fā)展中。而人格的完善和形成不單單是個人的事,而是在差異性共存的集體環(huán)境中成長。歌德雖然說過,個性即幸福。但是,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誰都無法單獨享受自己的個性。大學校園不僅傳播知識、建立友誼,也有意志和心性的磨礪,大學語文課堂則是自我修養(yǎng),提升內(nèi)涵最為生動、活潑的形式。在每個小組備課過程中,他們有分工、有合作,講課時有配合、有呼應,一般講得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明顯強得多。所以,筆者也鼓勵那些貌似內(nèi)向、不擅長表達的同學去講,往往這些平常不顯山露水同學,講得都比預期的好。在同學們的掌聲和欽佩的眼光中,他們也找到了自信,這或許能為他們健康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

      最后,還要時時聽取學生的意見,一些學生的建議也是可取的。比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讀或背一篇好文章,還可以向大家推薦一本自己最近讀的好書;舉辦一場辯論賽,以一些爭議比較大的作品或歷史文學人物為話題,把同學們分為正反兩方,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還有開設“古詩文背誦”“漢服欣賞”或“傳統(tǒng)民俗”等為主題的專題。這些,都視以后的具體情況再做布置了。

      大學語文課堂,讓教師和學生在生活的海洋中詩意地棲居,我們詩意地思和詩意地說。對于未來的課堂,就引用一位學生的小詩《我心中的大學語文課堂》,既做總結,也是前瞻——

      呵,語文的世界那樣美妙

      而同學們的可愛熱情

      可以無壓力地發(fā)出自己的感慨

      多年后

      憶起當年

      那輕松愉快的語文課

      眉梢眼角也會爬上笑意呀!

      [1] 徐文明.大學語文在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3).

      [2] 丁超.摭談高職大學語文素質(zhì)化教學之四維實施向度[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3] 張福貴.大學語文教育的學科定位與功能特性[J].中國大學教學,2014(01).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筆者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課堂花開
      大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初探
      翻轉(zhuǎn)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探索
      Google Reader訂閱按需讀
      兩個插件,讓Chrome變身iPhone
      株洲县| 莎车县| 永清县| 乡城县| 无棣县| 都安| 泸溪县| 泰兴市| 达尔| 澜沧| 昌黎县| 建阳市| 都兰县| 栾城县| 桐柏县| 潜江市| 蕲春县| 崇信县| 宾阳县| 丹巴县| 鲁甸县| 兴义市| 怀宁县| 晋城| 吉林省| 清水县| 龙口市| 三都| 扬州市| 滨州市| 南涧| 监利县| 玉树县| 家居| 隆昌县| 黄冈市| 县级市| 独山县| 安岳县| 九龙坡区|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