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華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南埔中心小學 泉州市362000)
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們對知識系統(tǒng)進行細致的講解,學生坐在下面被動地接受。而對話教學可以化解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存在的癥結,讓老師、學生、課本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老師走下講臺,通過與學生交流,同時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探討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智力的發(fā)展,從而有效踐行“以學生為中心”和“發(fā)展學生素質”的教育理念。本文通過三種教學途徑,初步探討對話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因為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體能力大不相同,所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因人而異的。針對學生主觀化以及個性化的特點,教師應該采取對話式教學,讓同學們在相互對話的形式中促進思維與知識間的相互碰撞與融合,使同學們在加強對知識深刻理解的同時,激發(fā)課堂的積極性與活躍性。例如:當老師在講授“軸對稱圖形”時,就可以采取對話教學方法,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提問,如:“大家所熟知的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有的同學會說不是軸對稱圖形,而有的同學會說是軸對稱圖形,這時候老師不應該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同學們自由發(fā)揮各自的見解。認為不是軸對稱圖形的同學會有自己的依據(jù),而認為是軸對稱圖形的同學也會對其進行相應的辯論。認為是軸對稱圖形的同學拿出兩個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并將兩個三角形的一條斜邊對齊,結果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而這條等腰三角形的斜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對稱軸。認為不是軸對稱圖形的同學馬上提出了異議,說如果不是等腰三角形,就不是平行四邊形,就如撿到一片楓葉難道整個樹林中的楓葉都是一樣的嗎?顯然不是的。所以,最后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不一定是軸對稱圖形。因為平行四邊形是一種特殊的圖形,包含了軸對稱平行四邊形,也包含了非軸對稱平行四邊形。同學們可以從這種對話中共同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老師們在講授對圓的認識時,可以讓同學們動手去尋找“圓心”,但是怎么才能找到“圓心”呢。有的同學會說將圓形圖片對折再對折,兩條對折線的交點就是圓心。但是除了對折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呢?同學們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如:在緊貼著圓形的外圍畫出一個正方形,連接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對角線的交點就是圓的圓心。有的同學說在圓形的內側緊貼著圓形線畫出一個正方形,連接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對角線的交點就是圓的圓心。但是如果只畫一條對角線就確定出圓心,這該怎么做?同學們就會動手進行實踐,得出結論就是在圓的這條對角線的中點就是圓的圓心。在這時,有的同學會說其實可以不用畫正方形,只要畫上一條線,這條線的首末兩端都在這個圓上,并找到它的中點就是圓的圓心。這種說法對嗎?同學們也分別進行試驗,得出結論,顯然是不對的。通過老師在對話中一步一步的引導,使得同學們可以一邊動手實踐,一邊動腦思考,整個課堂都充滿了生機活力以及對求知的渴望,不僅同學,包括老師都可從中受益。
新課標指出:“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fā)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教師應用資源的眼光看待錯誤,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上進行有效對話,就可變“廢”為“寶”。通過對學生所出現(xiàn)錯誤的糾正,不單單可以使得他們牢記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相應的知識點,避免下次再犯。在提示、修正錯誤的對話交流過程中,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智慧,促進其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例如:老師在講授“圓的周長”的時候,可以帶同學們走出課堂,到操場進行實地考察,讓同學們通過自身實踐進行運算。有的同學因為自身的不小心出現(xiàn)運算錯誤,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是C=2πr,其中的r指的圓的半徑長,而不是直徑長,但是有的同學們忽略了這個關鍵要素。而有的同學在進行運算的時候犯丟三落四的毛病,不是忘記“2”,就是丟掉“π”。雖然說這些錯誤不可取,但無疑也是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道路上一種寶貴的資源。老師們要在講授知識以及檢查作業(yè)的同時,注意類似的錯誤,并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運用,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生的答案相比、自己多次計算之間相比、書面計算與實地測算相比,使得他們在對話式的糾錯模式中不斷的完善與成長,在“錯誤”中綻放光彩。
“對話”教學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采取“對話”教學的模式,能夠營造和諧融洽、共同進取的學習氣氛,構建協(xié)調性、主動性、生成性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更加自由、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分析、運用數(shù)學知識,對于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1]成尚榮.教學的再定義及其變革走向.人民教育,2012(18)
[2]彭曉波.課堂是師生心靈的對話.華章,2009年(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