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柔佳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570100)
在新的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推動下,我國的教育教學體制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在教學模式、教學體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受到過去陳舊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特別是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嚴重。但是受過去陳舊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與制約,大多數(shù)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模式尚未建立,特別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生物教學策略研究更是缺乏。
首先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要堅持以學生學習生物教學為主體,讓教學適應每個學生的需求,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以及成功和人生價值的全面發(fā)展經(jīng)驗,感覺人格的自主權和尊嚴。在進行中學生物教學當中,要按照有關課程要求,全面而細致地對教科書的內容進行講解。要想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生物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實驗水平,而且還要熟悉掌握學科的理論。在這個前提下,還必須集中精力仔細閱讀生物課本的內容,對其進行深入地挖掘,將其所蘊藏的潛力挖掘出來,以使教材的價值能夠充分地體現(xiàn)。老師須在認真地研究過課程要求之后,把課本里重要的內容再熟悉幾回,同時思考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及自己該采取怎樣的措施等。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生物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知識時,并不是原封不動地敘述課本里的內容,而是在講授當中注重引導學生去對一些關鍵的內容進行探討,在相互探討中取長補短,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是在課堂上,老師并不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是以學生中心,善于啟發(fā)學生運用自己思維克服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活躍自己的腦力,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而增強自己克服困難的信心。
生物學所涉及的技術范圍比較廣、內容更新的也比較快,新的知識和新的應用不斷地涌現(xiàn)。因此,為了能夠跟上知識更新與自然界變化的步伐,需要所有從事生物方面教學的老師拋棄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代之以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加深文化修養(yǎng),并且能夠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會運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來分析問題。對教師而言,理論素養(yǎng)是提高教學效果,正確傳授知識的關鍵。
老師須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能夠熟練使用實驗儀器,掌握具體操作的方法,及會處理材料,并懂得相關的繪畫技巧。二是,能熟練通過先進技術收集生物信息,且能對信息進行分類、處理。
如《細胞增殖》一節(jié),演示細胞內的染色體和DNA 的變化,還有很多章節(jié)都用課件演示效果極佳。第三,發(fā)展探究實踐的能力,積極探索及創(chuàng)新的水平,即能巧設各種問題隋景,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科學的探究能力,教師不僅要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與之相關的各方面的知識,如同位素示蹤技術,這就要求教師還要通曉物理和化學等方面的知識。第四,建構生物模型。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如建構細胞模型,教師和學生必須具有生活經(jīng)驗,搜集可用的實驗材料,大膽創(chuàng)新,構建實體物理模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空氣質量與健康》一課時,教師先出示學習目標:(1)能說出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2)了解居住地的空氣質量,并能提出改善的建議。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預習]1、在以下幾種職業(yè)的人群中,最易得呼吸道疾病的是( )A.飯店服務員 B.園林工人 C.油漆工人 D.司機
2、控制排放是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這2個問題是不難的,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護學生的興趣,進而讓他們有積極性進行深入地學習。如進行[合作探究]:1.《采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實驗的目的是采集和測算,了解空氣受污染的程度;學習計數(shù)的方法;嘗試用所學的方法來探究有關空氣中的問題。
在未來社會中,我們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巨大潛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時代輕車熟路、游刃有余地駕馭知識的本領,從根本上講都取決于學生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并且新一輪課程改革也明確提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積極主動地探索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策略和方法。生物學屬于自然科學,同中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中學生對生物學知識興趣濃厚。本文旨在針對生物學科自身的特點,在深入理解自主探究學習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生物課堂教學實踐摸索和嘗試培養(yǎng)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途徑、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夠切實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使中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夯實終身學習的基礎。
總體來說,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生物教學策略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間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必要措施。雖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學策略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只要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生物教學策略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完善。
[1]季忠.初中學生物理學習分化探因與對策[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3,31(6):2-3.
[2]張麗.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朱雷麗.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的實證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