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趙帥 楊潔 張鑫
摘 要:固定資產投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是政府在經濟蕭條時所采用的重要的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但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具有滯后性的。本文將根據2002年-2014年的季度數據利用VAR模型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滯后效應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影響在大約3季度后達到最大,并且對經濟的影響持續(xù)到8個季度后才趨于平穩(wěn)。因此,在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以刺激經濟增長時,政府當局必須根據時滯期適時推行,以減少經濟波動的風險,達到預期政策的目標。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VAR模型;脈沖響應函數
一、引言
固定資產投資作為一種政策現(xiàn)象也同時存在著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而內部時滯具有很強的主觀認識性;外部時滯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是由政府來控制的,而是由市場結構和市場機制來客觀決定的。因此、本文將要研究的就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外部時滯,而它的外部時滯的時間主要由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傳導機制來決定的。
在凱恩斯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中,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時滯又可細分為初始效應和引致效應。初始效應指的是由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所引起的總需求的增加,進而引起總產出的增加。引致效應的產生主要有兩個路徑;一個是消費路徑即在產品市場中由于收入的增加而使得消費需求的增加,從而引起總需求的增加,使得總產出的增加;另一個即在貨幣市場中由于收入的增加而使得貨幣需求的增加,從而引起利率的增加進而刺激投資需求的減少,使得總需求和總產出的減少,即“擠出效應”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使得民間投資的減少。當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時,首先會發(fā)生初始效應使社會總產出增加(GDP)在實現(xiàn)初始效應的基礎上,引致效應也會緊隨對社會總產出產生作用,并再次達到均衡。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測算出初始效應和引致效應的時間。
二、變量的選取和處理
本文將選取均衡系統(tǒng)中的內生變量FI(固定資產投資)、GDP(總產出)、XF(消費)、T(稅收)、R(銀行同業(yè)拆借利率)收集2002年—2014年的季度數據作為變量的數據。由于我國的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因此選擇銀行同業(yè)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替代利率。為了剔除季節(jié),隨機因素的影響,本文對部分變量進行了季節(jié)調整,并且對其分別取對數,即LNFI、LNGDP、LNXF、LNT。
三、實證分析
1.單位根檢驗
經過ADF檢驗得出:LNFI~I(1)、LNGDP~I(1)、LNXF~I(1)、LNT~I(1)、R~I(1)。
2.Johansen協(xié)整檢驗
Johansen檢驗是用來檢驗多個同階非平穩(wěn)序列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平穩(wěn)關系。
運用eviews對變量進行Johansen檢驗:,從檢驗結果來看0
3.建立VAR模型及分析
(1)檢驗VAR模型的平穩(wěn)性
運用eveiws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如圖,根據LR準則,滯后階數確定為2,結果表明,所有變量的特征根的模都在單位圓內,即所有變量都是平穩(wěn)、收斂的。
(2)脈沖響應函數
①殘差的相關性檢驗
運用eviews軟件中選用Autocorrelation LM檢驗對殘差進行相關性檢驗,滯后期p=2,從得到結果是VAR模型在滯后2階情況下的LM統(tǒng)計量為27.647,P值為0.324,則接受殘差不存在自相關的原假設,即殘差不存在自相關。
②脈沖響應函數
圖 LNGDP對LNFI的響應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受到本期固定投資的一個正沖擊后,社會總產出從第1個季度開始不斷地增長,并在第3個季度達到最高.隨后從第8季度開始對社會總產出的沖擊趨于平穩(wěn),社會總產出在第1季度便受到了正的沖擊,這說明我國社會產能過剩,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在第1個季度內迅速得到滿足即初始效應得到立即滿足,但是從第2-3季度不斷增長的趨勢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并沒有得到完全滿足直到第3季度才基本得到滿足.可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對我國經濟的增長的沖擊在第3季度達到最大,隨后便對社會總產出的沖擊有所減小,這說明可能是引致效應中的利率上升使得民間資本的投資減少,而使得社會總產出有所減少,直到第8季度后經濟的增長才趨于平穩(wěn),這說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有利于社會總產出的增加并且對經濟的沖擊波動將持續(xù)8個季度才趨于平穩(wěn)。并且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對社會總產出的增加有長期的持續(xù)作用。
四、政策建議
1.政策當局在使用投資作為其宏觀調控的手段時,必須考慮其滯后作用適時地出臺實施政策,以減少對經濟的波動性和未來的風險。
2.對市場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以縮短滯后時間,提高政策的效率及減少政策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樊麗明.財政政策時滯分析[J].當代財經,1992(6).
[2]李永友、叢樹海.我國財政政策時滯的測算與分析[J].統(tǒng)計研究,2006(10).
[3]白戰(zhàn)偉、李樹培.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滯的測算[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4).
[4]李鑫、劉語瀟.我國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VAR模型分析[J].理論探索,2011(8).
作者簡介:劉鵬(1989- ),男,漢族,山西聞喜縣,經濟學碩士,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數量經濟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計量經濟模型的應用;趙帥,經濟學碩士,山西財經大學,研究方向:國民經濟核算和宏觀經濟分析;楊潔,經濟學碩士,山西財經大學,研究方向:生態(tài)經濟研究;張鑫,經濟學碩士,山西財經大學,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