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腫瘤患者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方法。 方法 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將124例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的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患者滿意度及導管留置時間。 結果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導管留置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對腫瘤患者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保證了置管的使用時間,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同時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護理質量。
[關鍵詞] 優(yōu)質護理服務;腫瘤患者;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7(a)-0189-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subclavia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GUO Ai-ping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Taian Tum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nursing method of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subclavia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Methods From October 1,2011 to September 30,2013,124 patients with cancer given subclavia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6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conventional service,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quality nursing is used for subclavia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ensure the use time of catheter,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make patients so that patients can be effectively treated,improv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the business level and nursing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Quality nursing service;Patients with cancer;Subclavia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腫瘤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化療藥物及長期輸液和靜脈高營養(yǎng)液對血管刺激造成損傷,中心靜脈置管可有效減輕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減少靜脈炎及靜脈硬化,降低化療藥物滲出所致的周圍血管壞死的危險,患者自由活動,導管維護方便,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2],在腫瘤患者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現(xiàn)代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進,本科對62例腫瘤患者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從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對124例腫瘤患者行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術,男72例,女52例,年齡32~86歲,平均54歲,其中肺癌25例,食管癌33例,胃癌20例,胃腸間質瘤2例,肝癌5例,直腸癌10例,子宮頸癌3例,乳腺癌16例,腦瘤1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置管前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說明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的方法、優(yōu)點及價格,協(xié)助其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對側,肩背部墊高以利于兩肩外展,協(xié)助醫(yī)生常規(guī)皮膚消毒,穿刺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置管按外科小手術的要求[3],置管后執(zhí)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檢測體溫、觀察病情、觀察管口處紅腫、疼痛情況及縫線有無脫落,每周更換貼膜1~2次,每日輸液完畢常規(guī)生理鹽水沖管1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
1.2.1心理護理 患者面臨的不僅是病痛對身體的折磨,心理上也存在著極大的憂慮和恐懼,護理人員保持樂觀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能感染患者消除其消極的情緒[4],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緊張情緒,使患者密切配合置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指導,關心、體諒和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關心、體諒和理解患者,認真聽取患者的意見,盡最大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
1.2.2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做好宣教工作,為其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及預后,治療方案、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及時掌握健康保健知識。置管后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自我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敷料清潔干燥。指導患者對管道的維護,勿牽拉、勿折疊及扭曲,教會患者觀察管口處的異常情況,如有無紅腫、疼痛、硬結、水泡及膿性分泌物等,面積>2 cm2定為局部感染[5]。
1.2.3 嚴格無菌操作及其他 每天嚴格執(zhí)行各項操作規(guī)程及無菌技術,及時巡視、記錄置管時間、及時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所有操作者必須堅持無菌觀念,保持環(huán)境清潔,無論在置管、換藥、換管,還是在配液、輸液、加藥過程中,都要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制度,進行無菌操作[6]。
1.2.4 敷料的更換及維護 一般選擇透氣性組織相容性好透明的3 m敷貼(10×12 HP),黏合度比較強不易脫落。穿刺后24 h更換1次,以后每周更換1~2次,局部如有感染,每日更換1次,若發(fā)現(xiàn)貼膜有污染、潮濕、脫落,應及時更換[7],更換時應沿導管方向揭去透明敷料[8]。
1.2.5 導管的維護 ①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防止導管受壓、打折、扭曲及導管位置不適合,及時給予調整,保持輸液通暢,并觀察輸液時液體有無外滲;②預防導管堵塞,掌握正確的封管方法:每次輸液完畢用生理鹽水10 ml正壓脈沖式?jīng)_管,生理鹽水較肝素價格便宜,可降低操作程序和反復使用抗凝劑帶來的危險[9],如有血液返流到導管內,應及時用生理鹽水沖管,每周用肝素鈉封管2次,肝素鈉濃度為500 U/ 10 ml,以達到抗凝的目的,不輸液的患者每周至少封管1次;③對于有化療藥物持續(xù)泵注,同時輸注高價營養(yǎng)液,如康萊特、脂肪乳和白蛋白及血液、血漿等,濃度高比較黏稠影響泵注的速度[10],或與化療藥物有配伍禁忌時,應在外周靜脈重新開一條靜脈管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患者滿意度及導管留置時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采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來評價,其中包括管口紅腫滲血滲液、縫合線脫落、導管堵塞、脫管、血液感染的發(fā)生率。滿意度通過自制問卷方式,主要包括服務態(tài)度、宣教、環(huán)境和技術操作水平,患者滿意度評價標準 分4級:非常滿意為90~100分、比較滿意為80~9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2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0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8.4%,對照組為8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3 兩組導管留置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的導管平均留置時間為(126.4±13.41)d,對照組為(98.32±8.76)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 討論
優(yōu)質護理服務活動首先要求護理人員、護理管理者、醫(yī)院領導者更新觀念、充分理解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內涵[11],加強護理工作,是實現(xiàn)醫(yī)改目標的重要措施,是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的客觀要求[12]。
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可使護理人員轉變服務觀念,由被動服務變?yōu)橹鲃臃?、感動服務,?guī)范了護理行為,加強了責任心,通過護士不斷講解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及腫瘤治療及預后的相關知識,加強護患溝通,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建立了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患者增加知識,舒緩壓力[13-14],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護理人員為了更好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時提高技術水平,就需要不斷學習業(yè)務知識及溝通技巧,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國內外大量文獻,用最新的的護理知識向患者提供連續(xù)的健康知識。
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讓責任護士熟練掌握了自己分管患者的病情,掌握了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的觀察要點,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保證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29%)明顯低于對照組(29.03%),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導管留置時間也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因此,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袁寶玉,陳妙虹,林靜君.PICC應用及其并發(fā)癥的防治[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5,4(6):23-24,39.
[2] 王群,溫影,管與君,等.中心靜脈置管脫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121-122.
[3] 佘紅梅,李小紅,李小玉,等.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分析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9):16-17.
[4] 李向.綜合護理干預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7):2057-2058.
[5] 姚惠萍,唐曉英,付麗芳.中心靜脈導管的原因調查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3):289.
[6] 楊屹珺.中心靜脈相關性感染危險因素及臨床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75-178.
[7] 孔亞玲,南琴,趙娟.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治療結核性胸腔積液38例的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0,16(9):136-137.
[8] 張燕.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腫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16-18.
[9] 李黎,馬冬萍,柴采菊.化療患者使用PICC生理鹽水封管的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7):663.
[10] 郭愛萍.奧曲肽持續(xù)靜脈泵注治療腫瘤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7):1113-1115.
[11] 馬曉偉.在全國“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重點聯(lián)系醫(yī)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5-7.
[12] 黃蕙,陳麗,郭子云.優(yōu)質護理示范工程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5):41-43.
[13] 陸愛瓊.優(yōu)質服務理念在晚期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3):278-279.
[14] 嚴正蓉,唐晨曦.臨床護理路徑用于PICC護理的效果評價[J].西部醫(yī)學,2013,25(8):1264-1265.
[15] 呂潔文,李京花.PICC導管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14):144-146.
(收稿日期:2015-01-09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