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潛力,改進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探究形成性評價在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實施方案,達到激勵學生學習,調控學習過程的目的。這種動態(tài)、及時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目前的教學狀況,是對終結性評價的有益補充。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商務英語翻譯;探究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4-0146-02
引言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學過程起著目標導向、管理調控的作用。有效的評價體系既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可以分別對以上兩個階段進行有效評價。但相對于基本是標準化考試的終結性評價而言,形成性評價顯得比較復雜。目前,商務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多沿用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模式,即任課教師對學生的翻譯作品進行點評,這種評價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翻譯過程,無法對翻譯過程出現的方法、策略、情感、態(tài)度等問題進行反饋和修正。因此,探索有效的形成性評價模式是目前商務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1形成性評價及其理論基礎
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潛力,改進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fā)展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強調評價中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視師生交流。在形成性評價中,教師的職責是確定任務、收集資料、與學生共同討論、在討論中滲透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共同評價。
形成性評價與建構主義學習理念相適應。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十分豐富,其核心思想可以簡單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通過形成性評價教師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過程教學的目標。
2商務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
商務英語是英語的一種重要功能變體,與一般英語有相似之處。二者語言基本屬性相同。民族思維的相似性、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相似性決定了二者所需要的翻譯技巧和所依據的翻譯理論是基本相同的。對于商務英語翻譯而言,英語是基礎,翻譯是落腳點,商務知識是內容拓展。商務英語翻譯=商務(知識)+英(漢)語(基本功)+翻譯(技能)。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利用文體分析法分析和識別各類商務語篇在遣詞造句和文體規(guī)范等方面的典型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熟練使用各種翻譯技巧對商務語言進行翻譯操作的技能意識,最終提高學生準確規(guī)范地翻譯各類商務英語語篇的實際操作能力。
明確了商務英語翻譯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就可以通過評價手段檢驗是否實現了該目標。教學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個階段。終結性評價一般是在課程結束后統一進行的標準化考試,多采用精確評分法,成績易于量化,為劃分等級、做出結論提供可靠依據。在教學成績中的比重一般為60%。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fā)展性評價,是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部分,由于評價結果不易量化,所以多根據評分量表,采用整體印象評分法進行模糊評價,以期達到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學習過程的目的,在教學成績中的比重一般為40%。
3 形成性評價在商務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評價學生商務英語語篇的翻譯能力關鍵是把“能力”分解成可以評估的因素。根據PACTE的多元素翻譯能力模式,筆者嘗試把商務英語翻譯能力分為若干次能力,以便于有效評價。
具體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l)語言知識次能力,即英、漢兩種語言的詞匯、語法知識,語篇、語用知識。
(2)商務知識次能力,商務英語所涉及的專業(yè)范圍很廣,除了基本的商務理論和貿易實務知識外,譯者還應對眾多的國際業(yè)務有所了解。
(3)雙語轉換次能力,即翻譯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要掌握商務英漢雙語的各自表達習慣,及不同商務文本的語言特點、語篇功能和翻譯標準。
(4)翻譯策略次能力,翻譯策略是指翻譯過程中的思路、途徑、方式和程序。包括語用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工具策略和修改策略。
(5)心理生理要素,包括認知因素和態(tài)度因素。
以上幾方面能力可以分配到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個階段完成。筆者認為,前三項能力可以在標準化統一考試中進行評價,在此不做討論。而后兩項能力應該成為形成性評價階段的主要評價內容,而且評價主體可以增加學生自評、同伴互評、職業(yè)譯者評價。
明確了評價的內容和主體之后,就來具體討論一下評價的方法。通過資料搜集、調查問卷和師生訪談,筆者設計了商務英語翻譯形成性評價實施方案。操作如下:
(1)自我訓練。課程開始時讓學生明確本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以及訓練方法。開課前對學生進行訓前測試,并給出成績反饋。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現有水平和能力,制訂詳細的訓練計劃,明確細節(jié)內容,與教師協商后逐步落實。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訓練內容可能包括基礎階段的語言知識訓練,商務知識積累和翻譯技巧訓練等。學生應定期向教師反饋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課程結束后與教師面對面溝通,由教師作出成績評定。其中計劃完成情況是主要評定依據,學生需上交佐證材料。翻譯能力的提高需參照平時的階段性測試,主要目的是督促學生完成訓練計劃。該項占平時成績的1/4。
(2)翻譯作業(yè)。根據商務英語專業(yè)教學分級要求,并結合同類教材的內容設置,教師應明確本門課程可能涉及到商務文本類型,作為平時作業(yè)的訓練內容。翻譯作業(yè)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翻譯能力,另一方面是發(fā)現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到學生的翻譯策略及心理生理因素兩個方面。翻譯策略自評量表的內容包括:語用策略評價,即是否分析了商務文本的語篇類型和功能,了解了翻譯目的后做出了整體的翻譯策略,如歸化、異化等。認知策略評價,即翻譯中理解的單位是否是句群或語篇,而不應是詞語或單句;是否意識到了商務術語或固定表達方式在語篇中的含義及譯人語中的表達方式;是否斟酌的不同譯文并從中選優(yōu)。交際策略,即在翻譯過程中遇到巨大語言文化差異等難譯現象時,是否能突破句法結構和思維方式,對譯文進行靈活處理,重構意義,以實現交際目的。工具策略,即是否能夠有效利用字典、網絡等輔助工具。修改策略,即是否細致認真地檢查譯文并修改。心理因素量表主要是對學生翻譯過程中的心理素質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心態(tài)是否積極向上,無厭煩情緒,翻譯過程是否細致嚴謹,認真查閱資料,無敷衍了事的行為,是否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思辨能力,勤奮思考,是否了解自己的翻譯性格特點,并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以上項目由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根據評分量表進行自評,從而反思自己的翻譯過程,以期達到調控翻譯學習過程的目的。該兩項分別占平時成績的1/4。
(3)同學互評?;ピu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同伴身上獲得更多的靈感和啟發(fā),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經驗。教師在課程開始時應該明確各類商務文本的翻譯評價標準,以便學生互評時盡量做到客觀公正。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完成互評任務,不顯示被評者的個人信息,只對作品進行評價并給出修改意見。評分標準可以直接采用終結性評價中語篇翻譯的評價標準。該項可占平時成績的1/4。結語
形成性評價應用于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以關注學生的翻譯過程,能夠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起到激勵和督促學習的作用。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形成性評價的優(yōu)勢作用,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及進度,努力培養(yǎng)出素質、能力兼?zhèn)涞纳虅沼⒄Z人才。但在操作中也要注意評價主體的不良心理效應對評價結果造成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