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紅++張文訊
體育教學中,教師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教材,促使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獲得過程與方法的體驗?筆者以“紗巾”為輔助器材,以小學三年級基本運動“后滾翻”為教學內(nèi)容,將體育與美育相結(jié)合,設計了一節(jié)體育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鏡頭一:準備部分的紗巾操,強心健體,展示了整齊美和健康美。
準備部分,教師教學生做了一套自編的紗巾操。這套操共有五節(jié),分別是頭部運動、上肢運動、體側(cè)運動、腹背運動和踢腿運動。做操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學會握紗巾的方法,即左手拿紅紗巾,右手拿黃紗巾,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紗巾的邊沿或一角;然后,進行隊形訓練,教師打破橫成列、豎成行的常規(guī)方法,讓學生排列成相疊的雙圓隊形;最后,教師開始教學。
新穎的隊形和鮮艷的紗巾讓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頭部運動前點、后仰、左側(cè)、右側(cè)整齊劃一,展示了隊列隊形的整齊之美;舒展的上肢運動、如弓的體側(cè)運動、成橋的腹背運動和矯健的踢腿運動,抬頭,挺胸,兩臂上舉……每個動作都大方、有力,把學生的身體塑造得更加健美。
這樣的練習不僅讓學生活動開了身體,而且針對主要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專門練習,為后續(xù)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鏡頭二:基本部分的紗巾妙用,巧解難點,展示了投入美和創(chuàng)造美。
解決教學重難點是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務。為解決低頭、團身這個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先拿出一個籃球引導學生思考:“籃球為什么滾動得快?”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因為它是圓的?!苯處燀槃莞嬖V學生:“學習后滾翻,身體必須團成圓形?!苯又處熤v解了后滾翻的動作要領,并做了示范。最后,紗巾“紛墨登場”了。教師先要求學生把紅紗巾放在喉頭部位用下巴壓住,進行后滾翻練習,但不能讓紗巾掉下,以解決“低頭”這個教學重點;再讓學生把黃紗巾放在腹部,將大腿并攏貼住腹部夾緊紗巾,進行后滾翻練習,但不能讓紗巾掉下,以解決“團身”這個教學難點。
這樣訓練難度很大,但學生想方設法,全身投入,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了任務。往日的拖沓、懶散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洋溢著拼搏、興奮的面孔。
鏡頭三:結(jié)束部分的紗巾游戲,展示了鄉(xiāng)土美和藝術美。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都是從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斌w育學科美的本質(zhì)與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一致。課的結(jié)束部分,教師引入了民間游戲“擊鼓傳花”。即,將紅、黃紗巾對角系在一起,拴成一朵花,再將隊形調(diào)整成四列橫隊,由教師擊鼓,進行傳“花”游戲。
隨著有節(jié)奏的鼓點聲,四朵花在隊列中穿梭往來。一張張流淌著汗水的臉上寫著或興奮,或緊張的神色。鼓聲戛然而止,“花”停在了某幾位學生的手中,他們要模仿某種動物進行一段表演。在或羞澀,或大方的表演中,大家開心一笑,身體得到了放松。
課已盡,意未了。小小紗巾如一曲優(yōu)美的旋律,激發(fā)了學生對體育的熱愛,讓學生體味到了體育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