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丕杰
“差強人意”語出《后漢書·吳漢傳》。吳漢是劉秀手下的大將。有一次打了敗仗,諸將“或多惶懼,失其常度”,而吳漢卻“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劉秀聽說后感嘆道:“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稱贊吳漢頗能振奮人的意志(差,頗、殊;強,振奮;人意,人的意志)。后來“差強人意”作為成語,意思稍有改變,指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差,這里是大體、稍微的意思。冰心《二老財》:“小時看《紅樓夢》,覺得一切人物都使我膩煩,其中差強人意的,只有一個尤三姐。”可見成語“差強人意”的意思很明確,都是大體上使人滿意。但是近年來,很多人卻把它誤解、誤用為“不能令人滿意”。
例如:
①許多消費者抱怨……奶酪吃起來像嚼肥皂,衛(wèi)生紙薄如蟬翼,質(zhì)量實在差強人意。(中國青年報,2008-10-24)
② 香港電影差強人意……十年來是失多得少,前景堪憂。(揚子晚報,2007-04-16)
以上諸例,“差強人意”都可以換成“不能令人滿意”,顯然均屬誤用。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為把當(dāng)“大體”、“稍微”講的“差”(ch?。?,同當(dāng)“欠缺”、“不好”講的“差”(chà)混為一談了。一個關(guān)鍵字搞錯了,整條成語的意思便弄反了,可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摘自《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