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玥
對于并不僅僅將工作當成生計在找的人來說,它意味著更多。它應該既像一個包容的大家庭,又像一個年級分明的學校。而作為一個公司,它更應該“內外兼修”:對外有著良好的形象,對內則把員工當成朋友來照顧。
今年全球領先的綜合性人力資源咨詢公司怡安翰威特與全球最大的職業(yè)社交網(wǎng)站LinkedIn(領英)共同評選出了“2015中國最佳雇主”,星巴克第二次上榜,從300多家企業(yè)中脫穎而出自然證明了星巴克在職場吸引力上的軟實力與硬實力,但這一個稱謂多少有些抽象,人們更好奇的是“最佳雇主”究竟“佳”在哪里?它的“留人術”又有哪些招式?
那就來看看,星巴克都做了些什么事:
醫(yī)療保險,你的家人都有份
星巴克每年都會將一部分本來用于廣告的支出用于員工的福利和培訓。在1988年后,在星巴克每周工作20小時以上的兼職雇員都有權利享受和全職員工一樣的商業(yè)保險,與此同時每位員工可獲得由星巴克提供的75%的醫(yī)療費用,而且這個醫(yī)療費用的范疇也在不斷增加,它甚至包含了預防性醫(yī)療、健康咨詢, 牙齒、眼睛、精神治療等各個醫(yī)療保健領域。甚至星巴克全職員工直系親屬們的醫(yī)療費用都能得到補貼。
你也是星巴克的“合伙人”
在星巴克,員工被稱為“伙伴”,這并不只是一個做作的昵稱,而是一個有著實在、實惠而又豐富多彩的股票期權計劃。根據(jù)這個計劃,在每個申購季開始之前,凡是被星巴克連續(xù)雇傭90天以上,且每周的工作時間不少于20小時的員工,都有機會以抵扣部分薪水的方式或折扣價格購買公司的股票。而后來的咖啡豆期權計劃,則賦予了更多員工購買并擁有星巴克股票的權利。
提出申請,去見識世界
2014年,星巴克推出了專為中國門店伙伴設計的“伙伴識天下”。這是一個人才交流項目,讓中國的伙伴們能有機會申請到其他國內城市及海外市場工作,讓他們在提升自己咖啡技藝和專業(yè)水平的同時,也豐富了人生的經(jīng)歷。而在星巴克“伙伴回家”項目中,已有超過120名訓練有素的優(yōu)秀青年隨著星巴克進入新城市而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工作。
每一個伙伴都是家人
星巴克是一個極富人情味的大家庭,它曾在新店籌備工作結束后,將新員工們的父母從遙遠的家鄉(xiāng)接到店中,讓他們親自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樣的地方上班,和什么樣的人們在一起。星巴克還賦予了每一位伙伴在自己能力允許的范圍內對每一位顧客“just say yes”的權力,每個人都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是這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