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加那
“我對自己的所有照片都如數(shù)家珍。它們構(gòu)成了我生命的脈絡(luò)。而某些時候,照片本身也成為超越時間限制的存在,它們之間能相互交流,前后感應,互相訴說著秘密?!?/p>
—維利·羅尼
法國攝影師維利·羅尼(Willy Ronis)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見證人”。但我們在他的作品中很少看到重大的歷史事件,大多只是日常生活:店鋪里兩位俏皮的賣炸薯條的女商人,開心地懷抱“法棍”跑過街頭的兒童,雨后跨過巴黎街頭積水的女人的腿,在車站與戰(zhàn)俘道別的護士……而這些畫面所表現(xiàn)的并不僅僅是普通生活,有評論說“它們閃爍著詩意的光輝,如同一首首獻給日常的頌歌?!?/p>
在他的影像隨筆集《這一天》中,羅尼用一種閑話家常的語氣,回憶自己拍攝下這些照片“那一天”的故事,也使讀者可以一窺其藝術(shù)緣起與工作奧秘。書中所收錄的50余幅攝影作品,跨越了從1930年代到1990年代,但并沒有刻意按照時間順序或主題編排,僅僅在局部篇章可以看出一些若隱若現(xiàn)的時間線索,從而使全書有一種疏離而散淡的述說情緒。在閱讀時,讀者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與照片相伴的,還有照片背后的秘密。
鏡頭下的黃金時刻
“有些時候,一些事情自然而優(yōu)雅地呈現(xiàn)在我眼前,這就是我說的‘黃金時刻’。我很清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沉醉于這轉(zhuǎn)瞬即逝的珍貴時刻。”
“我喜歡捕捉這些偶然的時刻,總感覺一些東西會在此刻發(fā)生,但又說不清到底是什么,只是這些‘東西’常常左右著我的心緒,時至今日。當我回憶起這些片刻,仍不禁因感動而窒息。”
“錯過了這一瞬間,我將永遠失去機會。所以我必須將它抓住,這是我們生命中涌現(xiàn)的諸多微小的奇跡之一,而捕捉這些奇跡,我們責無旁貸?!?/p>
瞬間、時刻、奇跡這些字眼,是羅尼在書中談到攝影經(jīng)驗時多次強調(diào)的。相機分離出瞬間的表象,如何在那一刻判斷出這就是自己想拍攝的主題,如何快速抓住最佳的時機,并賦予其獨特的風格與意義,需要拍攝者的靈感和經(jīng)驗。
比如書中展示的第一幅照片《馬克斯小屋》(1947),正是作者所謂 “黃金時刻”的完美體現(xiàn)。
“當我爬上椅子,我的鏡頭立即被一個男孩所吸引,他正領(lǐng)著兩個女孩在他右側(cè)翩翩起舞,隨性而優(yōu)雅。這就是我要的主題!我告訴自己。每一次,當我發(fā)現(xiàn)了主題,就立刻會有這種感覺。然后,我示意那個舞者靠近些。他之前就注意到我,便馬上理解了我的意思。于是,他攜著兩個舞伴,踏著舞步迎向我?!?/p>
這轉(zhuǎn)瞬即逝的時刻令羅尼陶醉,男孩和兩個女孩起舞的姿態(tài)猶如天使,而同時,他也沒有忘記繼續(xù)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在一瞬間,他決定將一對情侶收入照片的前景。
三年后,羅尼收到照片中在右邊跳舞姑娘的來信,對方提到“她的青春韶華,咖啡屋美妙的氣氛,當然還有那個在左邊跳舞的年輕女孩,那是她幼兒園時代的童年伙伴。至于那個男孩,她倆卻再也沒見過。那是他們仨唯一的一支舞曲?!?/p>
受到繪畫影響的攝影
這些完美瞬間為何會青睞維利·羅尼?
大概是源于攝影師的對日常之美的感知。書中,羅尼也毫不吝嗇地對此做了交代,使得我們對于他的攝影風格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繪畫與攝影總是相互影響的。羅尼以相機為20世紀畫下了別樣的風俗畫?!拔夷晟贂r常去盧浮宮畫畫,多年的畫畫經(jīng)驗對我的攝影事業(yè)幫助很大?!绷_尼寫道,“要論及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藝術(shù)展,當數(shù)盧浮宮某次小規(guī)模的內(nèi)部藝術(shù)展。這些小陳列室展出的是‘黃金時代’的荷蘭油畫,主要是屋內(nèi)人物、小酒館里的場景、主保瞻禮節(jié)、冰運河上的溜冰者等。倫勃朗的作品,偶爾會運用那束昏暗的光線。而勃魯蓋爾的畫,則主要體現(xiàn)節(jié)日里的鄉(xiāng)村閑趣,作品空間感強烈,人物的空間分布簡明而和諧,題材豐富多樣。這種藝術(shù)熏陶所帶給我的益處,只有在之后的攝影生涯中,在穿梭于法國的城里鄉(xiāng)間時,才能體現(xiàn)出來?!?/p>
羅尼的這段解釋串聯(lián)起了書中收錄的許多幅照片的秘密。我們可以在《魅力圣誕》(1952)里,打在母女三人身上的光線中找到荷蘭繪畫對于羅尼的影響:“這三個人的樣子使我想起了倫勃朗的畫。明暗之間,她們的臉龐光影錯落,她們在街上顯得形單影只。我沒有對光線做任何處理,整個畫面的四周皆為黑色調(diào)……我喜歡這道光線,它為一幅稀松平常的畫面增添幾多莊嚴高貴,還抹上了幾許魔幻魅力?!?/p>
又比如《牌局》(1991)。晚年的每周六,羅尼都會陪伴住在馬恩河畔療養(yǎng)院的妻子散步,然后在一家小咖啡館喝點東西,那里總有一群玩紙牌的人。有一天,一道光令日常生活顯得截然不同:“這道光束突然間降臨,照亮了他們(玩牌的人),仿佛身在拉圖爾或卡拉瓦喬的畫作里。這束罕見的光線,像一盞探照燈一般投向他們。我稍等了幾秒鐘,待中間那個人舉起牌的剎那,照片就定格了。我喜歡這個懸而未決的時刻。下一秒,他將會丟下他的牌,然后發(fā)出勝利者的歡呼。”
此外,作者還會引導我們?nèi)プ⒁馑掌【斑吙虻拿烂钪帲骸拔姨貏e喜歡這張照片的邊框。邊框通常對一張照片極為重要,是邊框讓整幅畫面有了呼吸,有了生命力。我一直堅持這樣一個原則:照片必須布局精妙,就如畫一小幅風俗畫一樣?!?/p>
來自拍攝者的重新闡釋
談及本書最大的特點,自然是羅尼愿意在拍攝這些著名照片多年后,以回顧的眼光重新解說每張照片的拍攝緣由和背后故事。鑒于作者的大師身份,使得本書具有了一種難能可貴的資料意義。
于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被羅尼標注出(《那輛自行車》中,圣誕節(jié),被貧窮的父親帶出來買禮品的小女孩溫柔謙卑的神情),一些故事被講了出來(《貝爾維爾》中,腳邊放著行李箱憑欄沉思的男子并不是多年后歸家的浪子,不過是下樓來取東西的一名普通父親),一些獨特的欣賞角度也被提了出來(《朗比托街》的新老建筑物對比,攝影師想展示出街景的“失衡”)。
雖然很難確切說明,這些源自拍攝者本人的詮釋是如何改變我們觀看時的態(tài)度,但它們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比方說,在書中,羅尼提示我們注意觀察他的著名照片《回家的俘虜》(1945)中護士的表情。根據(jù)他回憶,這張照片本是應法國國家鐵路公司邀約所做的拍攝,但羅尼卻猜測自己抓拍到了照片中兩人的秘密戀情?!疤热羲?,(女主角的)丈夫猛然發(fā)現(xiàn)這幅照片,他或許會為他妻子對別人的深情而苦惱不已。他必會開始猜忌,妻子和這名俘虜之間有過短暫的外遇。不,我不能讓他承受這樣的打擊?!弊髡卟幌M约号臄z照片時的感動帶來任何誤會,在拍攝過去30年后,才同意將照片公開發(fā)表。
在羅尼的提示下,我們方才注意到護士動人的表情確實帶著幾分“欲拒還迎”的意味。確實,她下唇微微緊繃,似乎在傳達著某種抗拒,而擁抱對方的姿態(tài)卻似乎又透露出相反的信號。先前顯得風塵仆仆的士兵,臉部被部分遮擋,是不是也可能暗藏一絲曖昧的笑意呢?
在讀過這些來自拍攝者本人的詮釋之后,我們看照片的眼光也不會跟從前一樣了。而我們該如何理解拍攝者的詮釋呢?畢竟在書中多處,羅尼都毫不忌諱地提及自己拍攝時的一廂情愿,在后來被當事人無情戳穿的軼事。可當時的確是他,而不是我們在現(xiàn)場,不相信他又該相信誰呢?
有時候真的很難說,在觀賞一幅照片時,是一無所知時的感受最寶貴,還是了解部分信息后所做出的理性判斷更為寶貴。拒絕了解作者的思想,我們的想象之心就不會被作者的眼睛框定住,可是又有無知之嫌??墒钱斶@樣一本書放在我們面前時,恐怕很少人會有抵抗力去阻擋自己翻開吧,畢竟大師一生的工作秘密與獨特的眼光,都蘊含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