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群眾工作認同的制約因素與提升之道

      2015-09-10 07:22:44譚和平
      理論導刊 2015年8期
      關鍵詞:群眾工作黨員干部

      摘要:群眾工作認同是群眾對黨及黨員干部群眾工作之理念、態(tài)度、行動和規(guī)范等的認可、贊同和支持。增強群眾工作認同是提高群眾對黨的認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當前,部分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理念存在偏差,態(tài)度不夠端正,知行不一和方式方法不夠規(guī)范,制約了群眾工作認同。端正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理念與態(tài)度,實現黨員干部對群眾工作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的統(tǒng)一,運用法治、民主、科學的方式做好群眾工作,是群眾工作認同的提升之道。

      關鍵詞:黨員干部;群眾工作 ;群眾工作認同;提升之道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5)08-0032-04

      一、群眾工作認同問題的提出

      群眾工作是黨所從事的與其依靠和爭取的對象聯系、服務、教育和引導的工作,它是實現黨的宗旨的一項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建黨90多年以來群眾工作的實踐歷程表明,群眾工作的理念、態(tài)度與方式方法不盡相同,群眾工作的反響與評價亦不盡相同。民主革命時期,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主要通過走群眾路線、實行土地改革和思想教育來做群眾工作,抓住了農民對土地的需求這一核心,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因而,群眾工作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群眾路線,在經濟上強調給人們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在政治上走民主新路,在文化工作中實現“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社會管理和建設中注重統(tǒng)籌兼顧,群眾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不過黨也曾多次以群眾運動方式來推進群眾工作,盡管初衷是好的,但無視群眾真實需求的大規(guī)模的群眾運動不可避免地帶來社會運行失范和群眾生活水平下降,因而,群眾工作亦出現過混亂和偏差。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適應執(zhí)政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努力探索一條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又不搞群眾運動的群眾工作新路子,群眾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由于未能及時、全面把握群眾自身結構的變化和群眾需求的深刻變化,未能有效拓展網絡時代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群眾工作也呈現出諸多問題,群眾工作的效果與廣大群眾的期待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落差,衍生出群眾工作認同這一需要關注與思考的新問題。

      理論上,國內學界和實際工作者對群眾工作認同的認識與研究,主要是從黨的群眾工作歷史經驗、“兩個先鋒隊”理論、群眾路線理論等視角,分析群眾對黨的感情認同、利益認同和權力認同進而附帶論及群眾工作認同。但是已有的研究存在兩個主要缺陷:一是基本上以群眾工作來替代群眾工作認同。對群眾工作存在的問題、原因與對策探討多,缺乏對群眾工作認同內涵的明確界定,對群眾工作認同的相關分析不直接、不深入。在筆者看來,群眾工作與群眾工作認同這兩者間雖有著緊密聯系,但不是“同一”的命題;二是以對黨的認同來指代對黨的群眾工作認同。對黨的認同主要涉及對黨自身形象、執(zhí)政地位、執(zhí)政合法性、執(zhí)政能力等的認同,它主要是從政黨認同的角度而言,其認同的基礎相當廣泛。對群眾工作認同則主要是從群眾工作的效果與評價而言,雖然提高群眾工作認同是增強群眾對黨的認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群眾對黨及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認同畢竟不能混同于或完全等同于群眾對黨的認同。

      鑒于此,有必要從群眾工作認同這一概念入手,分析制約群眾工作認同的主要因素,探討群眾工作認同的提升之道,從而在增強群眾工作認同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和群眾對黨的認同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

      二、群眾工作認同的內涵及現實制約因素

      認同,是體認與模仿他人或群體之態(tài)度行為,是使其成為個人或群體人格一部分的心理歷程,亦可解釋為認可、贊同。據此,在筆者看來,群眾工作認同就是群眾對黨及黨員干部群眾工作之理念、態(tài)度、行動和規(guī)范等的認可、贊同和支持。它本質上反映的是群眾工作主、客體之間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更多地建立在群眾工作客體即群眾對主體(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理念、態(tài)度、行動和規(guī)范的理性認識與客觀評價之上。換言之,分析制約群眾工作認同的因素也應主要從群眾工作主體之理念、態(tài)度、行動及規(guī)范等方面予以審視。

      1一些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理念存在偏差制約群眾工作認同。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理念主要涉及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時的立場、原則與品格,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前部分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理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現在:群眾工作基本立場問題上,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把群眾工作作為謀求個人“帽子”與“位子”的手段;群眾工作基本原則問題上,注重的是“以物為本”,見物不見人,一味強調“人民內部矛盾用人民幣解決”;群眾工作權力品格要求上,權力不作為或權力亂作為,謀求個人或小團體的特殊利益或不正當利益,如此等等。群眾也許無從了解黨員干部內化于心的群眾工作理念,但是他們能從黨員干部外化于行的行為方式、行為語言等觀察和感知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理念到底是為了誰、追求什么。因而,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理念一旦出現偏差,就會直接削弱和損害群眾對黨及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認同。

      2一些黨員干部群眾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影響群眾工作認同。黨員干部群眾工作態(tài)度直接影響群眾工作認同。長期以來,“一級政治組織(縣、鄉(xiāng))為了實現經濟趕超,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指標而采取數量化任務分解管理方式和物質化的評價體系”[1]這種“壓力性體制”下,部分黨員干部對群眾工作態(tài)度不夠端正,主要表現在:群眾感情淡薄,在面對突發(fā)性事件和黨內整風教育的集中性時段被動聯系與服務群眾的多,在日常化工作和常態(tài)性時段主動聯系與服務群眾的少;對群眾情緒疏于關注,漠視與壓制群眾情緒的多,疏導與化解群眾情緒的少;對群眾真實需求缺乏分析,群眾工作中錦上添花謀求“形象工程”的多,雪中送炭幫扶困難群眾的少;處理與群眾的關系時,以先生自居、教育與管制群眾的多,甘當群眾小學生、向群眾學習與引導群眾的少。

      3一些黨員干部對群眾工作知行不一影響群眾工作認同。當前,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應然狀態(tài)與實然狀態(tài)存在巨大反差,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黨員干部在群眾工作實踐中表現得知行不一。他們在會議上、在群眾面前宣傳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時,不顧群眾的思想狀況、認識水平與心理習慣,其調門是“高大上”——高談闊論、講大道理、走上層路線,顯得政治正確并無懈可擊;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重視立竿見影的可定量化考核的GDP和各種“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的主動性、緊迫性不高,對結合群眾生活體驗、運用群眾的大眾化語言來做群眾工作的辦法不多,對及時解決或滿足群眾利益訴求的行動遲緩。概言之,群眾工作高調宣傳與低效執(zhí)行的落差,導致群眾與部分黨員干部之間不愿談、談不來,群眾對其工作不買賬、不接受,群眾工作認同不盡理想。

      4一些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方式不規(guī)范制約群眾工作認同。盡管諸多黨員干部重視群眾工作并在努力做好群眾工作,但在其聯系、服務、教育和管理群眾的過程中,其方式仍存在不嚴格實行法治、不注重發(fā)揮民主、不重視挖掘群眾工作規(guī)律等問題。比如,有的黨員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識不夠強、政策執(zhí)行的隨意性大,有的依據的是與憲法法律相違背的一些土政策;有的黨員干部群眾工作方式帶有粗暴性、野蠻性,如強制驅離流動商販,粗暴打壓上訪群眾;有的黨員干部輕視政策解釋、說服工作,濫用經濟、行政和司法手段,對“惠民政策(錢)一發(fā)了之,征地拆遷(推土機)一推了之,群眾上訪(基層)一接了之,矛盾糾紛(法院)一判了之”,[2]如此等等。

      三、群眾工作認同的提升之道

      1端正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理念。近幾年來,國內大量的群體性事件表明,群眾工作要發(fā)揮傳統(tǒng)的政治優(yōu)勢和政治作用,需要端正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理念。黨員干部正確的群眾工作理念是群眾工作的靈魂,也是提升群眾工作認同的前提。它內在要求黨員干部在群眾工作立場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群眾工作基本原則上,堅持群眾工作“以人為本”; 群眾工作權力品格要求上,堅持權為民所用。

      為此,要強化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的教育與實踐。黨員干部在群眾工作中要真正實踐黨的宗旨,把群眾路線落到實處,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教育黨員干部只有直接聯系群眾,才能真正做到密切聯系群眾,才能真正解決聯系服務群眾缺乏常態(tài)化、服務對象不夠普遍化、服務方法缺少規(guī)范化、服務行為不夠機制化等“最后一公里”問題。注重對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框架設計,探索建立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的教育機制、工作機制、保障機制、監(jiān)督機制,完善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制度、黨員干部下基層同吃、同住、同勞動制度,改進黨員干部的調研制度等。

      要強化以人為本的群眾工作服務觀教育與實踐。以人為本不僅是黨的執(zhí)政理念,也是群眾工作服務觀的內在要求。群眾工作的本質就是黨通過服務群眾的工作密切黨群關系以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以人為本的群眾工作服務觀教育與實踐,既要通過作風建設切實強化對黨員干部“領導就是服務”的教育,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實效性;也要從加強群眾工作的制度建設入手,健全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和組織群眾的具體制度,健全黨員干部群眾工作成效的考核機制,將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真正落實到實處。

      要強化黨員干部科學的權力品格觀教育與實踐。權力品格觀教育與實踐主要包括對權力來源、權力責任、權力行使、權力價值、權力道德等問題的認識和實踐。權力來源問題上,時刻警醒黨員干部權力來自人民。既要讓黨員干部切實了解權力的委托—代理關系,明白黨員干部作為權力的代理人必須對權力的委托人即人民群眾負責,委托人有監(jiān)督、罷免代理人的權利;又要讓黨員干部切實了解權力源自法授,群眾工作中要依法辦事、程序正當。權力責任問題上,明確權力蘊涵著責任。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信任和組織交付的重托。權力愈大,責任與義務愈重。黨員干部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盡其責。權力行使方式問題上,要通過說服、激勵、獎勵等積極的權力行使方式,依法、科學和民主地行使權力,為群眾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慎用權力的強制力衍生出的懲罰、處罰、命令、武力等消極行使方式對待群眾;要完善對黨員干部權力制約的自律機制教育,更要完善對其權力制約的他律機制建設。權力價值問題上,既要弘揚和踐行權力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充分用好手中的權力來謀取公義、公利,又要反對和破除權力私有的價值觀,始終謹慎地使用手中的權力避免權力專斷、權力異化。權力道德問題上,既要意識到權力是人民群眾委托給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一種工具、手段和條件,始終謹慎自覺地按照職業(yè)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不道德的事;更要體認權力是一種奉獻,行使權力的過程也是一種奉獻和付出的過程,因而也要充分運用權力,發(fā)揮權力的效能,更好、更有效地為群眾服務。

      2樹立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真誠務實態(tài)度。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真誠務實態(tài)度,是提升群眾工作認同的基礎。它主要體現在黨員干部深厚的群眾感情及黨員干部對群眾情緒的積極疏導、對群眾需求的合理滿足等方面。

      要增強黨員干部培育群眾感情的自覺性,坐實黨員干部培育群眾感情的路徑。清代思想家唐甄曾說: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群眾感情能拉近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自覺性、常態(tài)性和實效性,最終增強群眾工作認同和實現社會治理的善治。一方面,群眾工作實踐中要以對群眾的感情“有沒有”“真不真”“深不深”“實不實”作為重要標尺去衡量黨員干部是否合格,去檢驗黨員干部的政治立場、精神境界、責任意識和價值取向,去了解干部、發(fā)現干部和考察識別干部。在此基礎上,重用對群眾感情深厚的干部,教育引導對群眾感情淡薄的干部,堅決不用沒有群眾感情的干部,以此為導向增強黨員干部培育群眾感情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引導黨員干部在深入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工作實踐中培育群眾感情。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那樣,群眾工作“很需要接地氣,接了地氣才能培養(yǎng)對群眾的感情。感情是一個非常本質的東西,不帶著感情去做接地氣的動作,就是‘做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層做工作,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那是一種溫暖”。[3]

      要增強黨員干部對群眾情緒把握的自覺性與能力。群眾情緒是群體心理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與群眾需要相聯系的,具有特定群眾體驗、外顯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的心理活動的整體過程。[4]群眾情緒蘊涵著民意和民心,是影響群眾工作認同與黨情關系的晴雨表。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認同有多高,能通過群眾情緒這個風向標呈現出來。群眾情緒有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分。群眾的積極情緒有利于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深入推進,也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群眾的不良情緒則易影響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深入開展,加劇黨群關系的緊張,甚至誘發(fā)群體性的沖突。增強黨員干部對群眾情緒把握的自覺性與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對黨員干部關于群眾情緒、群體心理、群體行為等群體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習。另一方面,要如毛澤東在革命時期對黨員干部所要求的那樣,“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鄉(xiāng)村中間去,夏天曬著酷熱的太陽,冬天冒著嚴寒的風雪,挽著農民的手,問他們痛苦些什么,問他們要些什么?!盵5]即在深入基層、深入實踐的過程中通過走訪談心、問卷調查、群眾工作意見箱、舉報中心、網絡信息平臺等多種形式和載體了解群眾情緒,增強群眾的積極情緒,疏導、化解和減少群眾中存在的怨氣、怒氣、暴戾之氣等不良情緒,切實尊重民意并善用各種手段凝聚民心。

      要增強黨員干部對群眾需求信息管理的自覺性與能力。加強群眾的需求信息管理是提升群眾工作認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本質而言,群眾工作認同主要來自黨員干部對群眾需求的滿足。群眾需求呈現多樣化、動態(tài)化及差異化等特征。一方面,黨員干部應當把體察群眾需求作為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功,通過各種方法與手段加強群眾需求信息的收集與分析??陀^辯證地把握與區(qū)分群眾實際需求與黨員干部腦子里幻想出來的需求,群眾的合理需求與不合理需求,群眾需求的合理性與需求實現方式的不合理性,作為整體的群眾的物質利益、情感心理、民主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共性需求以及作為個體的群眾的差異性需求甚至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對抗性的需求等。另一方面,黨員干部要做好群眾需求信息的處理與反饋。群眾需求信息處理與反饋的目的是解決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群眾需求的滿足與實現問題。因而,對群眾的合理需求,只要條件成熟,就應順應群眾意愿及時加以解決;實現群眾合理需求的條件尚不具備時,要做好對群眾的解釋、說服工作并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解決;對群眾中不合理的需求,要耐心疏導、講清道理,使群眾認清其不合理性的原因與制約因素并引導其轉化為合理需求;對帶有共性的群眾合理需求,要全覆蓋、可持續(xù)、常態(tài)化、制度化地予以滿足;對群眾中帶有差異性甚至對抗性的需求,要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不掩飾、不夸大群眾的需求差異,梳理出群眾需求中的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掌握傾向性問題,并及時研究和分類處理各類需求,防止群眾的不同需求演變成現實的沖突。同時,對群眾需求的滿足與處理,還需要黨員干部在深入基層、認真走訪、聯系群眾的過程中,從群眾那里獲取反饋意見,以利于更好、更科學、更實事求是地了解與實現群眾更高層次的需求??傊?,群眾合理性需求的滿足度愈高,群眾對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認同就愈高。

      3實現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的統(tǒng)一。在群眾眼中,群眾工作中的“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還重要”。[6]因為群眾不是依據黨員干部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來認識和評價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實效,而是自覺不自覺地把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實際行動與群眾工作的宣傳進行比較。如果覺得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思路和規(guī)劃變成了具體行動并得到有效落實,那么對群眾工作的認同就高;反之,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高調宣傳與實際行動存在巨大落差,群眾對其群眾工作的認同就低。因而,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實現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的統(tǒng)一,即知即行,是提高群眾工作認同的關鍵。

      首先,黨員干部思想上要真“知”,以思想自覺引導行動自覺。思想上要真正意識到群眾工作的重要性。群眾工作是社會治理的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和根本性工作,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從源頭上密切黨群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促進社會和諧。思想上要樂于做群眾工作。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自身的重要職責,樹立“是否重視做群眾工作,是否善于做群眾工作,是衡量黨員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稱職、領導能力強不強的一個基本標準”。[7]思想上要改變長期以來黨員干部唯GDP論的政績觀。樹立“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8]觀,從而引導行動中切實做到經濟發(fā)展與群眾工作“兩手”抓、“兩手”硬。

      其次,黨員干部實踐中要真“行”,以行動自覺深化思想自覺。群眾工作,僅有熱情和干勁,缺乏務實的作風和行動,“知”的作用必定大打折扣。要敢于做群眾工作。通過群眾工作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學習,掌握做群眾工作的藝術,夯實做群眾工作的底氣,化解部分黨員干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能用”的尷尬和不適癥。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以樹立正氣,消除自身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不良風氣,理直氣壯地開展群眾工作,大膽面對、主動觸及和及時化解群眾中的利益矛盾與沖突。要善于做各類群眾工作。其中,抓民生之本、解民生之急和排民生之憂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眾工作。要把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基本民生問題作為群眾工作的重要任務,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協(xié)調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矛盾。

      4運用法治、民主、科學的方式做好群眾工作。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行為方式是否規(guī)范,直接影響群眾工作認同。群眾及群眾利益的多樣性、差異性等特征決定了黨員干部必須根據不同的工作對象、不同的利益訴求和不同的工作環(huán)境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毛澤東曾警示黨員干部,群眾工作中“如果僅僅提出任務而不注意實行時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9]63習近平則正面提出,“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障”。[10]在筆者看來,黨員干部只有采取法治、民主和科學等正確的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強,群眾工作認同也才有堅實的保障。

      運用法治方式做好群眾工作?!爸袊壳叭匀惶幱凇胺ㄖ紊鐣?,整個社會雖然對法治抱有期待,但還沒有形成崇尚法治的社會心理。人們遇到各種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都習慣于依靠人治而不是法治?!盵11]因而,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強調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并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的基本要義指任何機構、團體和公民都必須依法特別是依憲行事,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依據的法是良法(與之相對應的是惡法)。這意味著黨員干部在做群眾工作時必須于法有據、依法行事、有法必依。比如,在面對群眾信訪、征地拆遷、計劃生育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既不能掩飾矛盾與沖突,無問無為,忽視群眾合法權益;也不能隨意夸大矛盾與沖突,亂用職權、粗暴壓制群眾合理訴求;而要在法律框架內公正協(xié)調處理群眾關心的上述具體利益問題,嚴格依法用權、秉公用權,使群眾在法理上增強對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認同。這也意味著黨員干部在群眾工作中,要通過開展法律進社區(qū)、進家庭、進校園、進企業(yè)等活動,弘揚法治理念以教育、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把訴求內容的合理性與訴求表達方式的合法性統(tǒng)一起來。

      運用民主方式做好群眾工作。隨著群眾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的覺醒和基層群眾自治的發(fā)展,群眾維護和保障自身權益的意愿愈來愈強烈、手段愈來愈多樣,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壓制、管制、命令群眾的工作方式難以為繼,需要施行民主方式、完善民主形式,擴大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來做好群眾工作。群眾工作的民主方法主要表現在,黨員干部在一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決策、制定過程中,要通過“民主懇談會”“聽證會”等協(xié)商民主形式來了解群眾的需要和意愿,讓群眾有民主協(xié)商、參與討論的機會,做到“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12]在事關社會公平、正義和民主、法治的突發(fā)事件處理上,要注重信息公開透明和做好解釋、說服、辟謠等工作,做到用群眾認可的方式查清事實,用群眾信服的方法化解糾紛,用群眾接受的語言詮釋法理。

      運用科學方式做好群眾工作。群眾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運用科學方式做好群眾工作,強調把握和總結群眾工作的經驗、特點和規(guī)律,科學行事、充分論證、凝聚共識。毛澤東曾形象地強調過群眾工作中科學方法的重要性,“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盵9]63因而,黨員干部群眾工作既要部署“過河”的任務,又要著力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如此才能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增強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最終提高群眾工作的認同度。

      參考文獻:

      [1]榮敬本.從壓力型體制向民主合作體制的轉變:縣鄉(xiāng)兩級政治體制改革[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28.

      [2]張文雄.群眾工作必須把握“五點”[EB/OL].http://www.hnlydj.gov.cn/Item/3001.aspx.

      [3]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EB/OL]. http:// www. hbppi. org/ wminfo. asp infoid=762&lb=92.

      [4]譚和平.積極化解群眾不良情緒——兼論改善黨群關系[J].求實,2012,(3).

      [5]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96.

      [7]習近平在省部級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結業(yè)式上的講話[EB/OL]. http:// www. gov. cn/ ldhd/ 201102/24/ content_1809442.htm.

      [8]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EB/OL]. http:// news. xinhuanet. com/ politics/ 201410/08/ c_1112740663_3.htm.

      [9]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人民出版社,1986.

      [10]習近平. 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水平[EB/OL]. http:// news. xinhuanet. com/ theory/ 201101/11/c_12967893.htm.

      [11]梅麗紅. 群眾工作需要理念更新[N].學習時報, 2010-11-01(03).

      [12]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http:// www. xj. xinhuanet. 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責任編輯:張亞茹】

      猜你喜歡
      群眾工作黨員干部
      黨員干部新書架
      黨員干部新書架
      黨員干部要“心強身壯”
      當代陜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黨員干部要當好“四個表率”
      人大建設(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黨員干部怎樣用好微信群
      當代陜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群眾工作的形式與方法
      互聯網環(huán)境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幾點思考
      理論導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30:58
      新媒體時代怎樣做好群眾工作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6:46:55
      用法治思維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
      做好群眾工作 促進企業(yè)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翁牛特旗| 伊川县| 嵊州市| 元朗区| 高清| 英超| 碌曲县| 岳普湖县| 伊宁市| 墨竹工卡县| 梧州市| 安庆市| 涞水县| 清远市| 三门县| 日土县| 台南县| 井陉县| 富川| 兴化市| 冕宁县| 纳雍县| 平邑县| 平罗县| 乐昌市| 石景山区| 东乡县| 万州区| 商丘市| 宜兴市| 洪湖市| 田阳县| 麦盖提县| 务川| 南召县| 祁连县| 陇川县| 清涧县| 志丹县| 阿坝|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