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晚,呆鵝創(chuàng)始人藍耀棟在億歐網發(fā)布文章,描述了自己為什么做呆鵝早餐以及未來的目標和愿景。在文章中,藍耀棟不僅全盤托出如何能做出好的早餐,分析送餐環(huán)節(jié)以及體驗設計,甚至透露自己正在接觸投資機構,希望拿到錢加速自己的早餐O2O計劃。然而,不到一個半月時間,2014年平安夜,在上海陸家嘴正大廣場的星巴克咖啡店里,呆鵝團隊決定結束自己的早餐預定上門業(yè)務。從開始創(chuàng)業(yè)到項目倒閉共9個月時間,藍耀棟投入76萬元為全國各地的早餐外賣創(chuàng)業(yè)者交了學費。
隱患一:
在2014年8月1日呆鵝開業(yè)之前,呆鵝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西式早餐的內測,8月到10月的運營中,呆鵝不僅做早餐還做了午餐和晚餐,在精力不足的情況下,最終回歸最初的定位:做早餐上門服務,西式為主。呆鵝的服務核心是一線及準一線城市中產階級,女性略多于男性,定價在20—50元,主要服務地點為辦公樓、企業(yè)園區(qū)等。呆鵝的早餐餐食由配送廚房設計及生產,當天現(xiàn)做,提供冷、熱兩類食物及飲品。
自營生產+配送模式能掙到錢,但只會是小錢,大錢就比較難了。如果按照10%的保守純利算,要做到1000萬元的利潤需要做1億元的銷售額,按20元1份早餐計算,1年要銷售500萬份早餐,一天就是2.5萬份。要達到這個目標,配送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外包還是自己配送,成本都會比較高,在呆鵝現(xiàn)有的人力及配送系統(tǒng)下,要想達到這樣的配送目標基本上是不現(xiàn)實的。呆鵝之前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做配送時是臨時下單現(xiàn)做,1小時內要生產送出的峰值份數(shù)有超過200份,即使5—6個廚師一起開工也很緊張,需要足夠準確、順暢的流水線流程控制。在呆鵝看到自己即使一天能做到3000單也無法解決做大的問題后,決定停手。
隱患二:
呆鵝創(chuàng)始人藍耀棟說,自己最看重的是餐食產品的設計,包括食材及色香味,這是呆鵝投入資源最多的一部分。為此,呆鵝聘請了知名西式餐飲出身的資深主廚負責帶團隊研發(fā),“食材都用這個地球上最好的組合”。在口感方面,呆鵝的做法是每天不重樣,每天1—3款可選,至少1款。呆鵝承諾,會把歐美各國好吃的早餐引進來,保留原味或優(yōu)化后送到用戶手上。
除了生產,其實更難更重要的是餐食的研發(fā),食物食材安全口感要保持良好的水準及定期變化是最重要的。而關于食材的選擇,可以使用最好的、安全的食材,但像呆鵝這樣的小批量采購,導致采購成本居高。如何在小批量采購的前提下保證食材的新鮮和安全,是橫在呆鵝面前幾乎無法逾越的鴻溝。
隱患三:
呆鵝早餐的早餐上門服務,從“人群+場景”來做。呆鵝早餐上門的第一個“門”是辦公樓的門,場景是辦公樓和企業(yè)園區(qū),用戶提前下單付款,次晨按時送到辦公樓的前臺或用戶方便領取的地點。
早餐外賣最大的痛點有兩個:一是無法在保證食材安全及生產安全的基礎上保持變化的良好口感;二是無法保證準時送上門。在口感上,呆鵝可以與寫字樓、辦公區(qū)附近的便利店、早餐鋪打個平手。但對于呆鵝高于便利店和早餐鋪的價位,消費者的期望和要求自然也會水漲船高,如果長時間不能保證口感和準時,迎接呆鵝的必定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