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琳
下午5:30,是很多人的下班時間,但對于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來說,卻是晚間工作的開始。剛結束了一場長達兩個小時的會議,他推開校長辦公室的門,步履匆匆地走進來,連連向等候在此的記者表示歉意。對于每天頻頻在學者、教師和校長角色間進行轉換,他笑稱,“都是校園里的事情,并不麻煩?!?/p>
從北大荒到北大
“隨遷”這兩個字,幾乎伴隨著劉偉從出生到上大學前的一整段時光,用他的話說,“總是顛沛流離地跑來跑去?!?/p>
1957年,因為父母所在的部隊前往河南商丘剿匪,祖籍山東蒙陰的劉偉,便在家鄉(xiāng)幾百公里之外呱呱墜地。
17年后,劉偉的家再次遷移,跟隨他的父親下放到了北大荒。憶起這段時光,他記得很清晰,“就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師二十團五營五連,做了4年農工?!碑敃r,他根本沒想過自己會走出那里。
20歲,可以說是劉偉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讓他從北大荒的白山黑水走到了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北大荒”與“北大”,雖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1977年11月,劉偉參加了當時的高考,留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太多了”。“國慶節(jié)后才通知大學生選拔由推薦制改為考取制,大家就都去報名,再加上黑龍江的知識青年非常多,所以考生量特別大?!眲谋姸嗫忌忻摲f而出。
1978年2月,收拾好行囊的劉偉喜憂參半,喜的是能邁進大學殿堂之門,憂的是高考發(fā)揮得不好,沒有考取第一志愿——圖書館系,而是被調劑到了經濟系?!拔覀儺敃r孤陋寡聞,在北大荒,我的中學教育很糟糕,是支離破碎的,視野很狹窄,再加上當時在國家層面,經濟是很邊緣的,所以哪里知道什么經濟學。”
但是現(xiàn)在劉偉回想起來,卻覺得自己很幸運。這一年,國家正好開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逐漸成為中心,這時學經濟學就是一種機緣?!霸诮洕母锖桶l(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新鮮的事情和有趣的經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經濟學理論本身就很有魅力,學這個東西和實際的需要之間很緊密,很有價值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p>
在度過了6年的鉆研時光后,1984年,27歲的劉偉碩士畢業(yè)后,沒有像許多同學那樣從政或者下海,而是選擇了留校任教,他笑稱,“是因為聽老師的話?!?/p>
“當時社會對經濟學學生的需求量特別大,我跟國務院有些部委都談好了,人家把住房鑰匙都準備好了,但當時的系主任陳岱孫和老師們都說,你適合留在學校?!钡珓ビX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始終放不下面子變卦,“最后陳主任說這些你都別管了,部委的那些人都是我學生,我去解釋?!闭劶按?,劉偉哈哈一笑。部委的條件再誘人,還是沒能敵過那質樸的師生情。
永遠的18歲
如果說,畢業(yè)初期留校是因為“聽老師的話”,那么在此后的30年間,面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所帶來的機遇,劉偉難道就沒有一絲動搖?這一點,就連家里人也問過他。
事實上,這些年,有一些領導和朋友動員他到機關或者企業(yè)去,機會也都很誘人,但最終都被他拒絕了。
“可能跟我自己的性格有關,我屬于性情比較疏懶的人,不是很愛折騰,但最重要的是,我對學術教學和學術研究感興趣,特別是對經濟學研究有興趣?!眲フf,去機關要坐辦公室,去企業(yè)要談生意,這些都不是他喜歡的。
而北大的教書生涯,則讓劉偉感受到了很實在的推動力和自豪感。
“在北大教書,面對的是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給他們講課是有挑戰(zhàn)的,這是一種享受,至少在我看來,這樣的職業(yè)不辱沒任何人的才華。面對這么好的學生,只有你的才華和才能夠不上這個崗位,而不會說因為這個崗位委屈了你?!睂W生的優(yōu)秀讓劉偉意識到,必須不斷提升自己。
許多聽過劉偉的課程和講座的學生都表示,他的口才非常好,邏輯很清楚,講課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在劉偉看來,書教得好、講座做得精彩,并不在于口若懸河的表達上?!熬拖駞栆詫幚蠋?,盡管他的講座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有思想、有研究,聽了之后在知識上、智慧上、道義上都會感到震撼。”
所以在每一場講座之前,劉偉都會從邏輯結構、時間長短、概念運用、內容構造等方面進行一番推敲?!安荒莒乓愕膶W問,要能讓人家讀懂你,繼而喜歡你的東西。我想一般的社會科學都不會艱深到難以讓人理解,所以不能炫耀你自己多有才華,而是要讓學生收獲一些東西。”
正是憑著這份熱愛和認真,劉偉在講壇一站就是30多年。1984年起留校任教至今,劉偉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2年至2010年7月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2007年任校長助理;2010年5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這期間,他始終未改教書人的本色。
現(xiàn)在,劉偉在承擔繁忙工作的同時,仍教著3門課,其中有一門課到2014年他整整教了30年,就是為大一新生開的《政治經濟學》。劉偉笑言,他面對的是永恒的年齡,永遠的18歲。
潛心學術
提及“京城四少”,很多80后想到的是身處鎂光燈下的那幾個公子哥兒,但在中國的經濟學界,也有“京城四少”之說,劉偉就是其中之一。
聽到這一稱謂,劉偉謙虛地表示,這是一種贊譽。
他在我國經濟學界一直有著很多學術成果和專著,多次獲得各大獎項。1985年以論文《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獲全國中青年經濟改革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獎;1988年以論文《論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模式的目標導向》獲全國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周年入選論文獎。由此,他在經濟學界的影響力逐年增加。
1991年起,劉偉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此后,他兩次獲得孫冶方經濟學著作獎,兩次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學二等獎,兩次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1995年獲全國首屆青年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1998年被選入國家教委文科跨世紀人才,2005年獲聘為北京大學長江學者。
劉偉著作頗豐,主要圍繞在政治經濟學中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制度經濟學中的轉軌經濟理論,以及發(fā)展經濟學中的產業(yè)結構演變等領域。已發(fā)表學術論文(核心刊物)有幾百篇之多,多數(shù)文章發(fā)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經濟學動態(tài)》這些高水平學術雜志上。
“在中國的學者中,我還算是比較勤奮的一位,當了校長以后,發(fā)表的文章比過去少了很多,但是基本每年都有十幾篇?!倍洹吨袊洕鲩L報告》系列專著,也從2004年起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10年,“這在學術圈內都很難得了?!?/p>
因為日常工作繁忙,所以寒暑假就成了劉偉進行學術研究的黃金期,“我的文章一般都在這時候成文?!?/p>
做學術研究免不了會有爭議,劉偉也一度因為一些言論而站在了風口浪尖。面對別人的口誅筆伐,劉偉說,做學術要相互尊重,觀念可以不一樣,但不能觀點不一樣就敵對了?!澳憧梢圆煌馕业挠^點,但是你要認真讀我的文章,你看我是怎么論證的,然后指出我哪里認證得不科學、不嚴密、不牢靠,這是建設性的意見,我錯就是我錯,我修正?!?/p>
身處學術氛圍濃厚的北大,學者間的交流機會總顯得得天獨厚,劉偉閑暇之余也喜歡跟學校的老師切磋?!氨贝筮@個地方的學者是多樣性的,晚上如果有時間大家在校園里坐坐,大家講講彼此不熟悉的領域,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