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讀書舊記

      2015-09-10 07:22:44顧農(nóng)
      書屋 2015年11期
      關(guān)鍵詞:詩境

      顧農(nóng)

      《丁晉公談錄》與《孫公談圃》

      魏晉士人喜歡談玄理,彼此對話,往來爭辯,雖有旁聽者而無人記錄,偶加評論者則有之,這方面的情形現(xiàn)在可以從《世說新語》中知道一個大概;趙宋一朝的士人則喜歡談?wù)摮⒚芈?、官場故事以及名人軼事,如果發(fā)表談話者是高官或其他名人,則往往會有年輩較輕者著意加以記錄,甚至成書。病人總是喜歡談他的病,從一代精英談話的主流題材,可以切到當年的脈象,并由此大致推見那個時代的特色。

      中華書局2012年出版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中有一冊《丁晉公談錄(外三種)》,其中就有兩種是這一類的談話記錄,它們是丁謂(字公言,966—1037)口述、潘汝士記錄整理的《丁晉公談錄》和孫升(字君孚,1037—1099)口述、劉延世記錄整理的《孫公談圃》。

      丁謂是北宋前期的高官,當?shù)皆紫啵囊恍┱勗捄脱哉摫惶2┦颗巳晔坑涗浾聛?,稱為《丁晉公談錄》,這是因為他曾經(jīng)被封為晉國公,屬于難得的高級榮譽,須在書名中表而出之??墒嵌≈^晚年栽了一個大跟頭,發(fā)配到崖州等南方邊遠地區(qū),此后的言論就沒有人高興記錄了,只是有些故事在坊間流傳。孫升的官階要低得多,而且因為不贊成王安石變法而屢遭貶斥,又被列入元祐黨人,而他在貶官期間,有一位后進青年劉延世記錄了他的若干談話,并在他去世后整理成書。孫升屬于舊黨中的朔黨,所以他對蜀黨領(lǐng)袖蘇軾以及洛黨諸公也都不大以為然。

      在這兩本談話錄里,朝廷和官場的故事始終占據(jù)中心,其中有些也許可補史書記載之不足,夠得上“史料筆記”的資格,而比較有趣的卻是一些小故事,能夠反映宋代君臣的格調(diào)和其時的特色,試從《丁晉公談錄》中略舉兩條來看——

      真宗朝,因宴,有一親事官失卻金楪子一片。左右奏云:“且與決責?!鄙显疲骸安豢?,且令尋訪?!庇肿嘣疲骸爸慌c決小杖?!鄙显疲骸白杂幸话偃障?,若百日內(nèi)尋得,只小杖亦不可行也?!钡弁跎惺胤ㄈ绱耍瑸槌甲诱\合如何?(《真宗守法》)

      ……洎因奏事忤旨,上怒,就趙手掣奏劄子,挼而擲之。趙徐徐拾之起,以手展開,近前復奏。上愈怒,拂袖起。趙猶奏曰:“此事合如此。容臣進入取旨?!逼淠懥恳踩绱恕#ā囤w普器度》)

      這兩段文字都不長,而意味頗豐富雋永:凡是有法可依的,照有關(guān)規(guī)定執(zhí)行,隨意從重或從輕皆不當。這一回真宗做得是好的,只是不明白他何以親自過問丟了一個碟子這樣的小事。趙普乃宋初一代名相,其人確有可敬之處。古代當然是專制時代,但在政治秩序正常時,相權(quán)對君權(quán)尚有某種制衡作用,并不完全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孫公談圃》亦復簡而有味,也舉兩條來看——

      國朝謚“文公”者,楊億、王洙二人。歐陽永叔薨,欲以“文”為謚,時議者謂:“韓愈得‘文’,已為僭矣,修豈可得!”于是謚“文忠”。有曰:“必留與介甫。”紹圣初,荊公果謚“文”。(卷中《國朝謚文公者》)

      石曼卿謫海州日,使人拾桃核數(shù)斛。人跡不到處,以彈弓種之。不數(shù)年,桃花遍山谷中。(卷中《石曼卿種桃》)

      古代高官的謚號如何,相當于現(xiàn)在之要人去世后官方悼詞中那幾句結(jié)論性的話,家屬和當局兩邊均高度關(guān)心,往往斟酌再三,甚或遷延不決,反復博弈。歐陽修雖是文壇領(lǐng)袖,卻還達不到謚為“文”的水準,這里頗可考見古人對于“名”的高度重視。

      石延年(字曼卿,994~1041)是一位很有個性的詩人,他的彈弓種桃法是一個創(chuàng)造,多塊好省兼而有之。景祐二年(1035)他從首都被趕出來通判海州,而其心態(tài)平和,還注意綠化荒山,大可敬服。

      記錄名人的談話而成書者,后來也還時有所見,最為靠近的例子是錢鍾書記錄整理的陳衍(1856~1937)談話錄《石語》和余立雄(馬來西亞)記錄整理的周勛初(1929~)談話錄《師門問學錄》。

      《巢林筆談》

      近日翻閱的《巢林筆談》(錢炳寰點校,中華書局1981年版,《歷代史料筆記叢刊》之一)是一部無所不談的筆記集,其作者龔煒(1704—?)是一位沒有任何功名也不可能入仕的世家子弟,文筆不錯,而學問好像平平,見識也未見突出。

      病人喜歡談他的病,重病人尤其如此,這位龔煒也就喜歡談科舉,談八股文,牢騷很多,大不服氣,內(nèi)心深處總是有些遺憾。他雖然沒有多少高明的見解,但比起那些可談可不談的條目來,總算是言之有物了。

      龔煒一生多次參加科考,一無所獲,一事無成,他后來總結(jié)自己的教訓說:

      廿年制義,拋卻半生有用功夫;三黜鄉(xiāng)闈,落得九冊無名敗紙。倪鴻寶先生云:“熊狼之罣柔繩,何時出力乎?”精氣消磨,予亦不能復事帖括矣。甲子冬日,書落卷后。(卷三)

      《巢林筆談》書中的各條,一般不注明寫作時間,而這一條卻特別寫出,按甲子是乾隆九年(1744),作者已經(jīng)過了四十歲,一路失敗,毫無起色,他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

      科舉時代沉迷于八股者頗有其人,《儒林外史》里諷刺得很入骨,也許有人會覺得那是小說,或多夸張;其實在當年的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股迷相當不少。《巢林筆談》卷二有一條道:“太倉張欽文先生暮年,已給衣頂,猶日誦時文不休。人怪之,曰:‘我為來生地耳。’”

      這是真人真事,而反映士人心態(tài)之深,似乎又超過了小說。張老太爺功成名就,已有頂戴花翎,按一般的邏輯他已經(jīng)完全用不著八股文這塊敲門磚了;而仍然每天用功,像個布衣,是為來世做準備——其目光之遠大,用意之深刻,大大超越流俗者矣。本條下面還有幾句話,就更有意思了:“世有過目成誦者,定從前世苦功來,固是一理。先生子泰基,官翰林,出守景州?!?/p>

      他認為祖上的功夫可以傳給后人,庇蔭晚輩。這樣看固然是當時流行的迷信,而在潛意識里龔煒也正可以用這一理論解釋自己的失?。核母赣H雖然是進士,當過地方官,但功名到手以后大約沒有“日誦時文不休”,這就弄得他沒有先人的苦功可以繼承,于是一再碰壁。

      《何 典》

      清代上海作家張南莊用吳方言寫的小說《何典》一書,流傳本來并不廣,一直要等到新文學家劉半農(nóng)將它點校出來并請魯迅寫了一篇序,交北新書局出版(1926年6月)以后,情況才發(fā)生很大變化。現(xiàn)在這部小說已經(jīng)進入經(jīng)典的行列了,近年來新出的本子有好幾種。

      劉半農(nóng)特別推崇《何典》的語言藝術(shù),說書中善用俚言土語,而且能將兩個或多個色彩絕不相同的詞語緊緊接在一起,產(chǎn)生出特別的效果來。劉半農(nóng)的行文本來就喜歡雅俗并陳、巧妙配合,所以對張南莊的這種路數(shù)大為欣賞。魯迅的序言則指出《何典》的主要特色在于“談鬼物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而且“作者便在死的鬼畫符和鬼打墻中,展示了活的人間相,或者也可以說是將活的人間相,都看作了死的鬼畫符和鬼打墻。便是信口開河的地方,也常能令人仿佛有會于心,禁不住不很為難的苦笑?!?/p>

      《何典》一書讀起來很好玩,而且竟然還有可以同魯迅小說相視而笑的地方。例如魯迅小說《故鄉(xiāng)》里有個搞化妝售貨的“豆腐西施”楊二嫂,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何典》里早就有過一位“豆腐西施”了。該書第八回寫道:“那東村也有一個標致細娘,叫做豆腐西施,雖不能與臭花娘并駕齊驅(qū),卻也算得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人了?!彼弧吧怼笨粗校瑩屓コ捎H,色鬼夫人“畔房小姐”得知后,醋意化作雷霆,把色鬼打得死去活來,又操起棒棰擊中“豆腐西施”的太陽穴,打得她“花紅腦子直射”,“遂把一個如花似月的絕世佳人,送到西方路上去了”?!逗蔚洹吩诿鑼懘税干坪蟮奈淖掷?,對舊社會司法機關(guān)的官官相護、無法無天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小說的“談鬼物正像人間”,“在死的鬼畫符和鬼打墻中展示了活的人間象”,這里正是一個好例。

      魯迅寫《故鄉(xiāng)》的時候,尚未讀過《何典》,他是獨立地塑造出了自己的“豆腐西施”。據(jù)周作人回憶說,“近處豆腐店里大約出過這么一個搔首弄姿的人,在魯迅的記憶上留下這名號……她的言行大抵是寫實的,不過并非出于某一個人?!边@個說法應當是可信的?!逗蔚洹纷髡邚埬锨f是上海人,他筆下的老“豆腐西施”大約也是有她生活中的原型,而在吳方言區(qū)的不同地方出現(xiàn)同樣的綽號也是并不奇怪的事情。

      周作人對于《何典》一書亦頗關(guān)心,曾指出當時江、浙兩?。ó敃r上海隸屬于江蘇)有一種以俗語編故事的風氣:“《何典》作者為上海張南莊,《常言道》序作于虎阜,《豈有此理》作者周竹君是吳人,《皆大歡喜》序亦稱是蘇人所作,《文章游戲》的編者則仁和繆蓮仙也,我們想起明末清初的馮夢龍、金圣嘆、李笠翁諸人,覺得這一路真可以有蘇杭文學之稱,而前后又稍不同……”稱為“蘇杭文學”固然也未嘗不可,恐怕要擴而大之稱為“江浙滬文學”更合適,明末至清代這里的下層文人往往有比較多的市民氣息。

      《詩境淺說》

      解釋古人之詩并加以賞析有幾種常見的方法:注釋,評點,專題賞析文章,以及將這種文章匯編起來的所謂“辭典”。最后這種辦法近二三十來最為流行,至今仍然層出不窮。

      任何東西過度繁榮以后總難免失之于濫,而且那些賞析辭典中的宏文越寫越長,越來越有套路:時代框架,詩人生平,本詩背景,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有關(guān)資料,文字往往長而且庸,讀來令人昏昏欲睡。只看一兩份還能容忍,一多,實在只好再拜而送它走遠一點。

      老派的賞析文字絕無此種冗長的八股,往往簡明深刻,助人神思。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俞陛云先生的《詩境淺說》。此書正、續(xù)本舊有開明書店版(1936年、1950年),后來多家出版社重印過,最好的是中華書局2010年的合訂整理本,書品最佳,取讀最便。

      俞陛云(字階青,1868~1950)是晚清國學大師俞樾(字蔭甫,號曲園,1821~1907)之文孫,早年以時文高手著稱,光緒戊戌(1898)探花(殿試第三名)及第,為翰林院編修,二十八年(1902)出任四川省副主考;入民國后出任浙江省圖書館長、清史館協(xié)修。他又是頗有成就的詩人,有《蜀輶詩記》、《小竹里館吟草》、《樂靜詞》等,所以他來講古代詩歌,自能探驪得珠,深入淺出。

      《詩境淺說》專講唐的律詩和絕句,單刀直入,簡明親切,例如這里選講了李商隱的《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聲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陛云先生將此詩與駱賓王《在獄詠蟬》聯(lián)系起來加以解說,極得要領(lǐng)。絕句方面如劉長卿(字文房)《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陛云先生解說道:“中郎焦尾之材,伯牙高山之調(diào),悠悠今古,賞音能有幾人?況復茂才異等,沉淪于斗升微官,絕學高文,磨滅于蠢蟫斷簡,豈獨七弦古調(diào),彈者無人。文房特借彈琴,一抒其抑塞之懷耳?!弊詈笠痪渲陵P(guān)重要,近體詩幾乎沒有不抒情的。魯迅曾經(jīng)手書此詩贈給一位日本歷史學家。

      《詩境淺說》還安排了兩編專講五七言警句,亦復簡明到位,發(fā)人深省。如溫庭筠之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陛云先生分析說:“此二句,乃曉行絕妙之詞。句中不著一虛字,而旅行之辛苦,客思之蒼涼,自在言外?!?/p>

      《詩境淺說》原是老人用來教自家孫輩讀詩的講義,早年聽講的孫子俞潤民后來曾對當年的情況有過介紹。

      家庭教育的好處,是無論講什么內(nèi)容,都不必如學校的課堂上須有種種規(guī)范和過場,只揀最要緊的話說,投入少,收獲多。所以中國的傳統(tǒng)歷來重視家學;德清俞氏則尤為重視,陛云先生早年學習寫文章,就是由祖父俞樾親自執(zhí)教的,其講義稱為《曲園課孫草》,前有序言,極為簡明中肯;《詩境淺說》原來也是家教教材,書前也有一篇很短的序言——把這兩篇序細讀一過,就可以知道“家學”是怎么回事,以及德清俞氏何以人才輩出了。

      猜你喜歡
      詩境
      營造閑靜的詩境
      中華詩詞(2022年9期)2022-07-29 08:33:38
      佘景峰
      詩境
      讀書(2021年5期)2021-05-11 05:45:51
      童真意境 詩情流淌
      江蘇教育(2017年17期)2017-12-26 14:46:43
      王維作品中的詩意表現(xiàn)
      小學古詩朗讀教育淺談
      以學定教,讓詩歌教學“得言、得意、得法”
      例談詩歌美的三個方面
      禪境與詩境的合一
      教活古典詩詞 激發(fā)學習興趣
      甘肅教育(2014年12期)2014-07-25 11:30:40
      延津县| 南皮县| 南城县| 新兴县| 项城市| 兴义市| 钦州市| 始兴县| 邛崃市| 大渡口区| 始兴县| 木兰县| 海伦市| 潜山县| 普陀区| 普格县| 昌江| 屏东县| 宣化县| 株洲市| 邛崃市| 合肥市| 长乐市| 和林格尔县| 酒泉市| 杂多县| 大港区| 永顺县| 沂南县| 广水市| 延安市| 长武县| 星子县| 客服| 色达县| 景德镇市| 江永县| 太康县| 西乌珠穆沁旗| 望谟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