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繪
道教建筑在唐宋以前有觀、治、廬、靖(或靜)、館等稱呼,唐宋及后一般稱做“宮”或“觀”,部分供奉民神的建筑則稱做“廟”。它在布局上以木構(gòu)架建筑為主,每座建筑以“間”為單位構(gòu)成單座建筑,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建筑群,一般分做神殿、膳堂、宿舍、園林四部分,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院落的風(fēng)格。
裝飾在道教宮觀建筑上的各類形象與花紋圖案,都無一例外反映出一個主旨,即禱祝人事吉祥如意,健康長生或羽化登天。例如描繪日、月、星、云、山、水、巖石等,寓意光明普照、堅固永生、壽與天齊。裝飾扇、魚、水仙、蝙蝠、鹿等,即諧音善、裕、仙、福、祿等。用鶯、松柏、靈芝、龜、鶴、竹、獅、麒麟、龍、鳳等造型或者圖案,則是表達睦友、長生、不老、君子、辟邪、祥瑞等意愿。有的建筑則干脆直白地使用福、祿、壽、喜、吉、天、豐、樂等字作裝飾。
道教宮觀所供奉的神靈,不僅極富世俗色彩和娛樂性,并且擁有向善力量及人格魅力,還頗具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以成都青羊?qū)m為例。青同治《成都縣志》說:“青羊?qū)m古名青羊觀,為老子遺跡,相傳老子曾牽青羊過此?!睂m內(nèi)所供單角青羊(系青銅鑄制,學(xué)者謂其狀與《漢書·郊祀志》所言之麃近似),據(jù)說也是老子下令青帝的童子變化而成,因而仙氣十足,集十二屬相于一體: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