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 政治學科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是在學生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形成等方面給予正確指導和幫助的一門學科。政治學科高效開展教學活動,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是使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要,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關鍵詞: 中學政治 教學效率 提高方法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高速成長的時期,是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學習處理社會事務的關鍵時期。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在中學政治課堂上要做到以人為本,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是學習的靈魂所在。理論課教學是以學生為本的,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如果不善于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那么其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會主動探究和思考,素質教育就會失去價值,因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創(chuàng)新的首要條件就是善于創(chuàng)造問題??傊?,創(chuàng)造力和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緊密相連。
二、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要從根本上提高中學政治的教學效率,就必須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辯論賽、專題討論等形式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努力避免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式,努力讓學生的思維靈動起來,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感悟,思維得到鍛煉,這樣他們的能力就會提高很多。中學政治課理論性較強,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督促他們成長,讓他們的政治素質上升一個臺階。
三、使用新媒體等手段進行教學
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能夠提高政治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將其引入課堂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問題,它所表現的是真實的材料,具有實效性,豐富知識內涵。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夠變得更靈活,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對于提高中學政治教學效率有很大促進作用。
四、實現情景教學和問題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實現情景教學和問題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面。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和較高的問題能力,以教材為依據,將自己置身于教學情景中,提出一些具有較強探究性、啟發(fā)性的問題。教師可利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提出教學疑問,打破教學中的認知平衡。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的潛質真正得到發(fā)揮,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五、營造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同樣是教學中的重要構建部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素質,充分發(fā)揮個人魅力和教學魅力,使學生喜愛教師,喜愛政治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樂于與教師交流、互動;樂于接受教師所安排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方式,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積極性。傳統(tǒng)教學中,政治課教學形式單調,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時間久了,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如:分組討論、小組辯論、師生辯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這樣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六、發(fā)揮教材在教學中的示范作用,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
新教材的改革,不同于以往教材內容的增減刪補,而是依據素質教育制定的新課標,使內容更精練,知識更新,更貼近學生生活。特別是在形式上,力求直觀性、多樣性和趣味性。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和能力目標,展現大量生活范例及相關內容,巧妙設疑,隱藏觀點。因此,領會教材,以本為本,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課本。課前把握課標,精心備課,吃透教材;課中突出重點和難點,靈活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方法,解讀教材范例,揭示觀點,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觀點,只有全面理解把握教材,教師才能圓滿完成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學生才會在這種教學中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七、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內容于一體,以聲、色、文、形等作用于人的眼、耳、腦等多個器官,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理論變得具體生動,易于接受。它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具有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既能彌補教材所缺乏的感性材料,又能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手段,增強政治課教學效果。有條件的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目的的要求,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收集相關資料,利用互聯網下載有關信息和圖片,然后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就能克服在課堂教學中因時空的限制所帶來的諸多不便,達到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中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總之,要上好政治課,教師不僅要轉變思想,而且積極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方法,變教師的主體地位為主導,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素質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調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愛好在政治學科中自由成長,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關鍵,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楊亞玲.初中政治課探究性學習之我見[N].貴州民族報,2011.
[2]鄒勇斌.淺談初中政治課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N].學知報,2011.
[3]李廣藝.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效率之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