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 詞語在以發(fā)展學生語言為根本任務的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要在語境中理解詞義,滲透解詞方法;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注重復習鞏固;在運用中活化詞語,關注語言表達。
關鍵詞: 小學詞語教學 理解 積累 運用
在小學中段詞語教學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能運用平時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詞語??梢姡瑢W習用多種方法理解詞義,體會表達的作用,積累和運用詞語,是中年級詞語教學的目標。
但是,目前中年級的詞語教學存在較多問題,一是被忽視,擺不上位置,往往用脫離文本的語言分析詞語;二是一些老師不引導學生理解,不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積累、運用詞語的訓練沒有得到落實。中段詞語教學被忽視、削弱。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呢?
一、在語境中理解詞義,滲透解詞方法
詞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在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中才具有豐富而恰當?shù)囊饬x,才能充滿生命活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對整篇文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詞語,從而使學生恰當?shù)匕盐照恼碌幕{(diào)。
1.聯(lián)系上下文與生活相鏈接。
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上,充分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用生活經(jīng)驗解讀文本的含義,構建具體的文字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促使學生深層次思考。
如在《風箏》中教學“憧憬”一詞時,我發(fā)現(xiàn)這詞比較書面化,學生平常很少接觸,所以對這個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憧憬”這個詞同時是課文的一個重點。如果在教學這個詞時,僅僅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就一定是膚淺的。所以,我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說說自己在做風箏時有哪些想法,然后進行總結,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同時,可以透過這個詞感受到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正是這種鏈接生活,讓學生在詞語學與生活場景之間架起了一座圖文并茂的橋梁?!耙陨眢w之,以心驗之”,生活體驗和聯(lián)系上下文相結合,讓“憧憬”一詞的理解打上鮮明的烙印。
2.聯(lián)系上下文與畫面還原相鏈接。
《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中“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更是課文的重點,段落中用銀杏的黃色、楓樹的紅色、田野的金黃色、果樹的橙紅色、菊花的彩色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了秋天的雨是“五彩繽紛”的。當有學生提出“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時,教師并沒有急著給出詞典中的標準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自己“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展開想象的翅膀意會課文意境,促進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詞語;聽同學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一次感知畫面;最后播放課件呈現(xiàn)文本描繪秋天多彩的世界,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再現(xiàn)可視可聽,理解自然真切。引導學生邊讀邊悟,用“畫面還原”的感性方法和聯(lián)系上下文相結合感知抽象的語言顯然符合兒童的思維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注重復習鞏固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diào)“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學生在內(nèi)化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積淀了語感,當學生的積累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必然會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
如《花鐘》一文的詞語很豐富,體現(xiàn)在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和準確性的生動結合中。尤其描寫花鐘的文字,用詞豐富,是積累語言的好素材。教師先讓學生回憶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愛的詞語,然后巧妙地利用詞語盤點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積累“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艷麗、綻開、蘇醒、欣然怒放、含笑一現(xiàn)”等詞語,再引導學生將這些詞語分成“描寫花開”與“描寫花開時段”兩類。教師在不同形式的呈現(xiàn)中復習鞏固詞語,在意義分類中形成詞語小模塊,為學生運用詞語做好鋪墊。
教師在詞語教學中要以“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為教學思想設計詞語教學。讓學生持之以恒地積累詞語,學生何以會出現(xiàn)“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況呢?
三、在運用中活化詞語,關注語言表達
學生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學會運用語言。詞語教學,要結合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匯”能很快地轉(zhuǎn)化為“積極詞匯”。教師在教學時可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學生把積累的詞語進行遷移運用。
1.模仿中運用。
同樣是《花鐘》一文,我在教學時,最后安排一個詞語運用的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寫“梅花、月季花、芍藥花、茉莉花”在不同時間的開花狀態(tài),這是語言形式的遷移;要求學生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描寫開花的時間和轉(zhuǎn)臺,這是語言材料的遷移。
2.串詞成文,在文本理解中學會運用。
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透析文本與詞語間的聯(lián)系,將詞語與文本內(nèi)容進行融合,運用相關詞語概括文章大意,在步步深入中理解,在理解中學以致用。如《孔子拜師》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遠近聞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舉世聞名”“學無止境”等詞語,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些詞語正很好地體現(xiàn)孔子的好學精神。
葉圣陶先生曾說:“無論是聽、說、讀、寫,只要學好了語言,就可以學好語文,因為語言是學習其他一切的基礎?!痹~語就是語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沒有對詞語的正確理解與把握、積累和運用,那么何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中段語文詞語教學不應是語文教學的點綴,它應與句、段、篇教學有機融合,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詞語教學,同樣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姜立波.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2).
[2]王?;?高年級語文細雨教學方法探討[J].成功(教育),2009(11).
[3]梁榮佳.淺談基于語境理論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2011(01).
[4]雷玲.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