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云雷
一、搭建學生喜愛的習作平臺
1.組建自由作文小組
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數(shù)量有一定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分大、小作文。小作文一般是布置一個題日,讓學生帶回家寫,而學生卻很不喜歡。
針對這些情況,我做了些改變,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命題,自由撰寫,使習作成為學生運用知識、調動儲備、記錄生活、自由表達的一種自覺的精神活動。五人一組,周一到周五輪流寫,周末休息,這一改變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學生的自由習作記錄了欣賞云淡風輕、擁抱陽光心情的愜意,也記錄了天真無邪、童真童趣的童年,還記錄了彩虹的絢麗、葉落歸根的壯美、皚皚白雪的純潔……
另外,要求學生每次在動筆之前先認真閱讀前面的習作,學會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可以要求組內的學生采用“跟帖”的形式對習作進行點評;還可以進行最佳創(chuàng)作小組的評比、最具人氣作品等評比。
2.創(chuàng)辦《習作周報》
有限的作文評講課不能滿足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需求,同時習作一般的學生也需要一個表現(xiàn)平臺,于是《習作周報》誕生了。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我參與,我習作,我交流,我快樂”,為了實現(xiàn)作文的平等對話,我們《習作周報》在教室內成立了流動編輯部,讓所有的孩子輪流參與選稿,對于落選的習作,學生編輯必須負責寫信,幫助其修改,并告之其落選的原因。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我們的“周報”上發(fā)表習作,我們還在班級里開展了“師徒結對”活動,讓作文水平較差的學生拜師學藝,努力提高其習作水平。
“周報”刊出以后,為了擴大閱讀對象,同時也為了促使學生將“周報”的質量不斷提高,孩子們還成立了《習作周報》銷售部,開始推銷自己的作品了。
3.習作課程與生活接軌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睂懽髋c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它們是天然聯(lián)系在一起的?
怎么讓習作與生活結合起來?如四年級學習倡議書,我們將習作課程與生活整合起來。學校門前的一條馬路,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馬路上就特別擁堵,雖然有值日老師維持秩序,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此我們開始思考讓學生寫一寫倡議書,倡議其他家長盡量到指定地點接送,盡量不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教師不是純粹地教倡議書的寫作,而是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首先是調查、觀察、采訪、統(tǒng)計,得出結論。接著研究對策,形成了多種解決方案。其中與寫作關聯(lián)的是:(1)寫一封信給家長;(2)寫一封信給交管部門;(3)學習范例,學習有關書信、倡議書的范文,了解怎么書寫;(4)具體實施。
通過習作課程設計,最后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習得了作文的方法,提升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搭建習作平臺需要依據(jù)的原則
1.尊重兒童的原則
習作教學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逐步從以教師傳遞和控制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走向以師生合作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教師應與每名學生建立信任、合作、共學的平等關系。
2.依據(jù)課標的原則
理解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寫人物,任何人都可以寫。同樣,只要是自己真實的經歷、真切的情感就都可以寫,都可以成為表達的對象。這是給學生搭建習作平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3.依據(jù)生活的原則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蔽覀冇斜匾笇W生帶著情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記錄生活,甚至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當然,習作教學僅僅是搭建學生喜愛的習作平臺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從“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謀篇布局”等作文技巧方面進行研究,這些都需要大家不斷地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