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建明
前段時間,一個鴨媽媽帶小鴨子爬臺階的視頻在微信圈里傳得很火。
一只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子在公園里游玩,前面有三級臺階,鴨媽媽輕松爬上去,回頭呼喚小鴨子們也跟著爬上去,小鴨子都學著媽媽的樣子爭先恐后地往臺階上跳,第一次都沒成功。兩次、三次、四次、五次……努力了老半天,沒有一只小鴨子跳上第一級臺階。
看起來,小鴨子們都太小,不可能爬上臺階??渗唻寢屗坪鹾苡行判模⒉恢?,它在上面不停地叫喚,小鴨子們則不斷地嘗試。終于,有一只小鴨子成功地跳上了第一級臺階。慢慢地,一只,兩只,三只……越來越多的小鴨子爬上了第一級臺階,還有一兩只爬上了第二級??墒?,有一只小鴨子,一直在第一級臺階下不斷地跳躍,它似乎怎么也跳不上去,看視頻的我們都為它著急了。可鴨媽媽似乎并不著急,一直在上面一邊來回轉悠,一邊“嘎嘎嘎”地呼喚。十多分鐘過去了,終于,所有的小鴨子都爬上了三級臺階。
轉發(fā)這個視頻的大多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大家都在為視頻中鴨媽媽帶小鴨子時的那種從容、淡定而感慨,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的急躁,表示要向鴨媽媽學習。
我很佩服鴨媽媽的教育方式,也很贊成家長們的這種學習精神。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從鴨媽媽帶小鴨子爬臺階的視頻中還感受到了更多的啟示。
成長需要等待。孩子認知世界、提升能力的過程是緩慢漸進的,靜待花開是教育藝術,耐心是教師的必備品質,教師、家長的急躁會導致孩子的浮躁、無所適從。視頻中,一開始似乎沒有一只小鴨子能跳上第一級臺階,但鴨媽媽很淡定,它沒有放棄,或繞道,或離開,而是耐心地等待著孩子們不停地嘗試、練習,終于小鴨子們一個個都完成了任務。
沒有“差生”,只有暫時落后的孩子。每個生命個體都有差異,我們要尊重差異,允許落后,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通過努力克服不足。孩子的不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家長的不信任。小鴨子爬上臺階有先有后,鴨媽媽為最后一個爬上去的小鴨子等了很長時間,不放棄、不拋棄。
自主學習是求知的“金鑰匙”。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需要不斷地摸索、嘗試,學習者自己經過失敗后取得成功,才可能有寶貴的經驗積累。如今,泛濫的培訓、輔導成了一些孩子學習的拐杖,一些不科學的輔導可以讓孩子們便捷地提升考試分數(shù)和作業(yè)成績,卻可能讓他們永遠失去學習能力和興趣。鴨媽媽面對爬臺階有困難的小鴨子,也許完全可以用嘴叼上去,但它沒有,它的課堂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激勵是重要的評價方法。成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失敗、彷徨時時相伴,教師、家長給予孩子適時的鼓勵是他們克服困難、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支撐。鴨媽媽用“嘎嘎嘎”的呼喚,不停鼓勵,讓每一只小鴨子都完成了爬臺階這個看似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
課程設置很關鍵。課程設置過于簡單,或者過難,都不利于教學。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也要讓他們跳起來能摘到桃子,讓學生既能得到鍛煉、提升,又不至于過度受挫,喪失信心。鴨媽媽今天的“臺階課”就設計得很完美,既有一定難度,又讓小鴨子都能完成。
人,當然比鴨子更聰明,但,往往就是因為太過于“聰明”,讓我們的教育摻入了太多的功利,常常遠離了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