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春
摘 要: 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要把新課程理念和學科特點相結合,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改進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實施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當下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面臨的重要課題。這一課題涉及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從教育教學理念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再到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的轉變,可以說實現(xiàn)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廣大初中歷史教師不懈努力才能實現(xiàn)。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教學改革 學習興趣 更新觀念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要把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和學科特點相結合,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實施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當下教育教學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這一課題涉及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從教育教學理念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再到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的轉變,可以說實現(xiàn)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不懈努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必須由每一位一線的教師具體操作和引領。只有通過教師的自我轉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主動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把教育教學改革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教育教學改革的飛躍,讓教育教學改革在校園內和班級中、課堂上生根發(fā)芽。
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社會的要求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動力,教育教學要為社會的發(fā)展服務?,F(xiàn)在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與學”合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從事初中歷史教學有了一些年頭,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不斷地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我就結合這幾年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課程改革中的認識談談看法和體會。
一、積極參與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教師必須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緊迫性,積極地參與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中。這就需要教師正視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不足,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搞好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是初中歷史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通過積極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樹立新課程教育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認識到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不足。在學習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我逐漸地認識到要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實現(xiàn)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初中歷史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師道尊嚴”的圣框。學生是否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與教師的態(tài)度好壞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心底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要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素,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這樣的課堂角色設置,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過于強調教師的教學作用,忽視學生的主動學習,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不起精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改變現(xiàn)狀是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新課程改革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素,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不應該圍繞教師展開而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不僅要實現(xiàn)教師理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至關重要。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對象觀,擺正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營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面向全體學生,用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大舞臺,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敢不敢問,愿不愿問,善不善問,取決于教學成效的高低。
二、開展興趣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必須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如果沒有興趣就學不好歷史。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形成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就會對歷史學習充滿好奇心,這些好奇心就會吸引學生。所以,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興趣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歷史教學離不開教學情景,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強調在歷史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突出教學情景的趣味性,運用情境引入、啟發(fā)式談話引入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用外部刺激引起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多種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萌發(fā)強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與自主意識的驅動下,掌握學習主動權,展示個性、尋求發(fā)展、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