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晏華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它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也是一門充滿活力的課程。這就要求政治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將國內(nèi)外大事、社會新聞等鮮活的時事材料與書本的理論緊密結(jié)合,讓學生知道書本的理論不是孤立的、空洞的,而是有現(xiàn)實依據(jù)的。這樣可以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平時教學中,我非常注意時事材料的積累和遴選,將學生感興趣的、同教材聯(lián)系密切的典型時事材料運用到政治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fā)興趣,用時事材料導入新課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導入新課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根本的一點要做到新穎、別具一格,能夠讓學生迅速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教育心理學認為:幾十分鐘的授課講演中,開頭十分鐘的效果最佳,因為學生往往懷著對新內(nèi)容的好奇心,想知道這一課將要學些什么,這時候他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講授新課前,恰當?shù)剡x取時事材料,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習初三政治第九課《發(fā)展人民民主》這一框,講授新課之前,我出示了如下時事材料:
全國政協(xié)委員姚明在2015年的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帶來了推廣專項體育課的提案。姚明認為,在全民健身提升為國家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在中學階段全面推廣“專項體育課”是有效提升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的突破口。只有從現(xiàn)在開始認真思考,全面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才能塑造一大批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的未來國家建設者。
討論:政協(xié)委員姚明提案的目的是什么?我國實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為了保障什么?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睂W生只有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對知識的求知欲望。明星崇拜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普遍現(xiàn)象,作為籃球巨星的姚明對青少年有巨大影響力,以明星事例導入新課,讓思品課不再望而生畏。當學生面對他感興趣的人物事例時,學習不再是壓力,知識要點不再是呆板無趣,而是跳動的生命符號。教師通過組織討論,可以自然地導入新課: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二、升華情感,用時事材料輔助新課授學
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水平,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功能之一。用與教材聯(lián)系密切的時事材料輔助課堂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真實性和生動性,使課本理論與當前實際完美結(jié)合。學生的認識過程實現(xiàn)了理論—實踐—理論的飛躍,加深了對課本的理解。
在學習初三政治第八課《擁護黨的領導》第一框《輝煌的歷史篇章》時,我出示了中國海軍也門撤僑的視頻材料和相關的文字材料:
2015年3月29日中午,根據(jù)習主席和中央軍委命令,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也門執(zhí)行撤離中國公民任務。將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國公民全部安全撤離也門。撤僑現(xiàn)場,大家高高揮舞起手中的五星紅旗,“祖國萬歲!共產(chǎn)黨萬歲!”的歡呼聲在碼頭上此起彼伏。
這兩則材料緊緊圍繞“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這一重點,是當今世界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易于讀懂和理解。教學中,只要教師稍加組織學生討論,就不難得出: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選取這樣真實和感人的時事材料,不僅能將當前實際與課本理論相統(tǒng)一,提高課本理論的說服力,而且能升華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堅定堅持黨的領導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有利于幫助中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理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三、培養(yǎng)能力,用時事材料編制習題
政治課的課堂練習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識記能力的考查,更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讓學生能夠做到運用課本知識分析說明現(xiàn)實問題。如果設計的政治練習對知識點的考查,只能做到要求學生回答“是什么”、“為什么”,那么這樣的練習對培養(yǎng)學生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毫無益處。在編制政治練習題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多選取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作背景材料,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社會、投向現(xiàn)實,對問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考查知識點“公民如何行使民主政治權(quán)利”,如果僅僅是簡單的提問,那么效果顯然不太好,因為它沒有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僅僅是考查了學生的記憶能力,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編制習題。
材料一: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日本政府的這一行徑是對中國領土主權(quán)的嚴重侵犯。9月19日,我國廣州、西安、青島等地紛紛舉行反日示威大游行。
材料二:在游行中,有少數(shù)不法分子混入其中,擾亂秩序,甚至打砸燒。廣州、西安和青島三地警方均迅速出擊,抓獲嫌疑人,并表示將依法嚴肅處理?;蛟S有人認為打砸日貨,損害了日本的利益,也解決了心頭憤怒,是一種愛國的行為。但是,打砸日貨對中國的經(jīng)濟損失和其他損失更加慘重,甚至可以說是害國的愚蠢行為。
(1)請從權(quán)利和義務的角度出發(fā),說明“愛國需要理性”?
(2)請你運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發(fā)展人民民主”的相關知識,說明材料二是如何體現(xiàn)“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政治權(quán)利”?
以上材料的選取和問題的設置較好地把握了時事材料與課本知識點的聯(lián)系,從多角度考察了“公民如何行使民主政治權(quán)利”這一知識點。既可以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探索獲得新知識。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我們還可以將時事材料運用于討論課、研究性學習等方面。選好、運用好時事材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增長見識,提高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感受時代的氣息,提高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既是接受知識的動力,又是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激素”。生動、感人的時事材料能增強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引起學生的愉快情緒,廣泛而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統(tǒng)一認識,提高覺悟,輕松接受書本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