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新
“大語文”教育觀是葉圣陶老先生最早提出來的,這是一種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語文觀,它著眼于語文學習空間的開拓和語文學習目標的落實,注重的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語文教學應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兩個方面,這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有展開“雙翼”,堅持走課內課外結合,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結合,學校與家庭、社會結合的“大語文”教學之路,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騰飛。
一、課內求拓展,嘗試群文閱讀
簡單地講,群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在此,以《一件運動衫》單元教學為例。
(一)教學理念
教學前通過制訂個性的預學單,更準確地了解學情,力求從可能學情到現(xiàn)實學情的轉變,從想象兒童到現(xiàn)實兒童的轉變,實現(xiàn)更有現(xiàn)場感的學情呈現(xiàn)。努力突破語文教學“低效”的困境,實現(xiàn)更高效的教學增量,更主動的教學參與,更有價值的思維活動,更集約的教學實踐,更活化的教學過程,做到真正以生為本的自主閱讀。進行一次由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翻轉的課堂教學的嘗試。
(二)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的確立
閱讀教學的目的說到底就是教會學生理解文本的方法,從而運用方法學會表達,走向更高層次的閱讀??梢姡谋局斜磉_方法的學習尤為重要。在教學時,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預學的基礎上通過群文閱讀感受一類故事的基本特點,初步教會學生用“情節(jié)梯”的方法來讀故事。以《一件運動衫》為基本,在四十分鐘的時間里,又群組了三篇不同內容的文本(《一塊錢》《父親的日記》《媽媽的銀行存款單》),這樣就通過群文閱讀高效地體會了故事反復的細節(jié)描寫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意外,并提出了運用“情節(jié)梯”這一策略來了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與寫法上的內在聯(lián)系。教學目標的確立實現(xiàn)由“教過”向“教會”的轉變。
2.教學方法的選擇
浙江紹興推進“由單篇到多篇”的閱讀教學改革,給予了我們不小的啟示:從精讀群文中《一件運動衫》到自讀《一塊錢》《父親的日記》,到課后讀《媽媽的銀行存款單》,整堂課學生都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教師采用“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談一談”的方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多樣的閱讀方法,學生在有效的訓練中有了深切的體驗,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也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實踐。
3.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第一步,課前安排了五六分鐘的談話,別具匠心,閱讀教材,了解學情,激發(fā)興趣,引導思考。第二步,基于“預學單”,引導學生精讀《一件運動衫》,把文本交給學生自讀,特別要留意文中描寫運動衫的句子,讓學生完成“情節(jié)發(fā)展圖”:第一次,注意第二次,想買第三次,退還第四次,收到。這里老師讓學生邊讀邊填空,實現(xiàn)了將課文的連續(xù)性文本和填空的非連續(xù)性文本之間的閱讀的轉換運用,再讓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點,描出“情節(jié)曲線”,讓學生看出故事敘述的一波三折和跌宕起伏。這里更多的是老師的引導,是“扶”。第三步,當學生有了上文的閱讀經(jīng)驗后,再讓學生自讀《一元錢》。老師引導學生注意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學生很快找到文中“給我一塊錢……”和“接錢的時候手心向下……”等語句,并循著課文脈絡梳理出:第一次,很怪;第二次,不理會……根據(jù)“很怪、不理會、厭惡、好奇、震驚、希望”的情節(jié)波瀾,繪出課文“情節(jié)梯”來。讀出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也就讀懂了母親的形象。第四步,再讓學生讀《父親的日記》,這次文本的呈現(xiàn)是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速度,讓課件自動翻頁,激發(fā)學生注意力集中的閱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場景相同”,意味不同,讓學生想象結尾會發(fā)生什么。學生在前面幾篇文本的基礎上已經(jīng)料到故事會有怎樣的結尾,因此學生的回答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學到這里,學生會讀了,也會表達了。第五步,教師總結四個故事都有細節(jié)的反復、意外的情節(jié)發(fā)展。我們逐步學會了閱讀這一類故事,課后再閱讀《媽媽的銀行存款單》,并出示明確的要求。大膽舍棄,真正實現(xiàn)“一課一得”。
(三)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實現(xiàn)由“教過”到“教會”的轉變。本堂課呈現(xiàn)的5000字的故事,按每分鐘300字節(jié)或者每分鐘500字節(jié)計算,也需要將近十來分鐘的閱讀時間,但整堂課井然有序,多而不亂,一步步循著思維的發(fā)展娓娓而來,可以說學生在課堂40分鐘中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維是碰撞的,收獲是很大的。學生在大量閱讀中通過比較閱讀體會故事反復的細節(jié)描寫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策略引領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與寫法上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增強學生語言的感悟能力、語言的分析與綜合能力。默讀是課堂主要閱讀方式,也是閱讀文章最佳的做法,不管看紙質還是屏幕換頁,不管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要求,注意量化、細化的訓練,真正提升了閱讀能力。“情節(jié)梯”的引入在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有效地溝通了課內外閱讀,真正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二、課外求發(fā)展,拓寬閱讀渠道
課內,主要從書本上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及其運用的方法;課外,是可能學習的延伸和拓展,是學生運用課內所得在課外活動中的實踐。
(一)書香溢滿校園
1.營造書香氛圍
以“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主題,統(tǒng)領全校墻面的更新布置。教室、走廊、墻壁等地方布置了有利于激勵學生讀書的優(yōu)美詩詞、名人名言,努力使每一堵墻、每一塊櫥窗、每一棵樹木、每一朵花草、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營造出濃郁的校園書香氛圍。
2.布置書香班級
學校要求各班對教室環(huán)境進行重薪布置。走進每一間教室,你都會被設計精美、色彩亮麗、富有個性的布置所吸引,“班主任心語”“閱讀之星”“與經(jīng)典同行”“讀后感”等墻面布置,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濃厚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留下了孩子們成長的足跡。
3.成立書香團隊
在校園網(wǎng)上建立“讀書論壇”,建立隨筆主題帖,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師生的日常教育、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建立“學習+實踐+反思+寫作”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新模式。
4.構建書香家庭
學校不應僅僅是學生成長、教師成長的樂園,更應成為父母培訓的基地、成長的搖籃、學習的樂園。我們鼓勵父母一起參與到營造書香校園的行動中來,經(jīng)常向家長推薦優(yōu)秀的共讀書目,讓家長加入我們的讀書活動,逐步建設學生家庭的圖書箱。
(二)豐富課外實踐
1.古詩文誦讀活動
為使學生讀書成為習慣,讓閱讀伴隨學生成長,學校倡導師生讀《古詩誦讀70首》《兒童階梯閱讀叢書》,讀《三字經(jīng)》《朱子家訓》等,讓它們成為我校師生每天讀書的內容,并進行“每周一詩”誦讀,要求每個同學每周背誦一首經(jīng)典詩詞。
2.創(chuàng)作交流活動
學校建立了校廣播站——開設專欄,播放、發(fā)表學生讀書學習心得體會,給學生以創(chuàng)作的體驗,感受創(chuàng)作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讀書、寫作興趣。
3.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
在全校范圍內舉行“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進行“讀書大王評比”“尋找最幸福的人”“讀書超市”“圖書跳蚤市場”“讀書小報評比展示”“征集名言,制作書簽”“愛國古詩詞誦讀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讀書的快樂,獲得人生的感悟,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4.開展“四個一”活動
“四個一”,即“與家長同逛一次書店,同買一本書,同讀一本書,同出一份手抄報”。讓家長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交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型家庭氛圍。
(三)開發(fā)校本課程
1.《書里書外》,開辟閱讀途徑
《書里書外》是我校正式供學生使用的語文校本教材,它是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一個補充,旨在開辟途徑,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自主閱讀的習慣,同時為學生白小打下優(yōu)秀文化的底色。教材以年級為單位,內容分六個單元,分別為“美德在心中”“秋天在我眼睛里”“我與童話”“學習諺語”“探索昆蟲之旅”“開卷有益”六個主題,涉及“三字經(jīng)”“諺語”“成語”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材內容淺顯,易懂,積極,有趣。一年級所選內容來自于《弟子規(guī)》,分為“誠信篇”“孝順篇”“習慣篇”三個篇章,重在對剛入學的孩子進行美德教育、習慣教育。二年級的內容是語文書本的延伸,積累關于秋葉、秋花、秋果、秋實的詩詞句,感受美麗的秋色,并用畫畫、吟詩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秋的喜愛。三年級通過“知童話、說童話、演童話、寫童話”四個板塊.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情趣,開啟他們的想象空間,讓他們體驗人間的真善美。四年級的諺語內容豐富,有關于勵志的、學習的、社會的,讓學生不僅誦讀積累諺語,了解這些諺語的意思,還要能聯(lián)系生活使用。五年級的“探索昆蟲之旅”緊扣“親近與探索自然”這一維度。六年級的“開卷有益”對成語按字數(shù)和類型(風光、愛國、名人)進行了歸類,便于學生識記。
2.《我的綠色氧吧》,徜徉生態(tài)之路
對于小讀者來說,課外閱讀是一個可以任憑自已自由設計的精神天地。學生可以獨立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也可以邀請白己的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同學一起品味課外閱讀的樂趣;可以運用老師教的方法來理解課外讀物,也可以采用任何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與作品進行溝通和對話……在《我的綠色氧吧》中,我們精心為學生選擇、編排了能夠體現(xiàn)“綠色教育”這一主題的名篇佳作,邀學生共賞。采擷一抹書香綠,可以沁人心脾,也可以啟迪靈感,只要學生認真地投入了,感受了,就一定會在課外的語文閱讀中獲得無限的樂趣和意外的收獲。書香陣陣,綠意盎然。學生就這樣和我們一道,走進這片課外閱讀的森林,享受在文字間漫步和呼吸的愜意。
相信只要展開語文教學的“雙翼”,課內求拓展,課外求發(fā)展,就能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從而達到豐富知識、提高認識、增長才干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