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宋連啟在當代寫意動物畫領域成就斐然。他善畫各類動物,走獸、禽鳥、蝦蟹無一不精。尤擅長于驢、馬、雞,極臻其妙,被譽為“驢馬雞三絕”。宋連啟長期刻苦研習繪畫大師黃胄先生的藝術,深得黃胄先生的畫驢技巧。他以深厚的筆墨功力,在似與不似之間直取動物的神髓,所畫動物骨、肉、血、精、氣、神俱備,躍動著鮮活的靈性氣息。他的作品渾然大氣、灑脫放逸而不失雅正氣息,達到了外形氣韻與精神內涵的完美統(tǒng)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寫意動物畫風格,歷年來在國內外書畫大展和大賽中屢獲殊榮。
畫驢:墨彩清潤 筆姿靈活
宋連啟是繼黃胄先生之后的又一位畫驢名家,曾畫扛鼎力作《百驢圖》,十余米長卷中,一百只毛驢,無論老幼雄雌,情態(tài)無一雷同,姿態(tài)組合豐富多變,俯、仰、向、背、立、臥、行、奔、跳、逐、嬉……活靈活現(xiàn),情趣盎然,體現(xiàn)出高超的藝術功力。著名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先生觀后激賞不已,為長卷欣然題跋,贊其“神完氣足、諸法皆備”,并慨然稱嘆:“梁公(黃胄)之后繼者眾矣,宋連啟先生實為翹楚”。由此贊其筆下之驢憨厚倔溫、生動可愛,更兼墨彩清潤、筆姿靈活,故能雅俗共賞。
宋連啟以水墨畫驢,時而點綴紅纓于額前,妙不可言。多用沒骨、潑墨等技法,必要處輔以勾線。他深諳用水之道,強調 “墨分五色”,墨色層次豐富,墨韻明凈,潤如春澤,給人“元氣淋漓幛猶濕”之感。筆墨精煉概括、準確利落、靈動灑脫而不失法度,毫無畫驢常見的雜沓呆板之弊。嫻熟的筆墨技法,表現(xiàn)出驢兒圓潤柔和、小巧玲瓏的形態(tài)特征及毛茸茸的皮毛質感,窮盡驢之千姿百態(tài),刻畫出驢既樸實溫馴又個性十足的可愛性格。
作品在畫面構圖上不拘一格,通過物象的參差交錯、俯仰顧盼、虛實疏密及靜態(tài)與動勢的結合等,生發(fā)出一派清新自然的盎然生趣,達到了筆、墨、氣、韻渾然一體的境界。為了表達某種主題意旨,宋連啟有時將驢置身于花艷果香的自然美景中,素凈的墨驢與色彩豐富的配景相映成趣,和諧統(tǒng)一,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宋連啟通過對姿勢情態(tài)的刻畫及各種關系的巧妙處理,賦予驢豐富的人格化內涵,生動地表現(xiàn)出驢的各種心理狀態(tài)及相互之間的情感關系,細膩傳神、意趣橫生。通而觀之,宋連啟所作驢圖,筆墨老道,構圖巧妙,平淡天真,雋雅古樸,蘊藉深厚,耐人尋味。初觀其表質樸低調,細察其內則光華爍爍。具“靜中生動、平中見奇”之美,備“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之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畫驢風格。
畫馬:線條富于節(jié)奏感 噴發(fā)磅礴激情
或許難忘的軍旅生涯給了畫家永不熄滅的激情,宋連啟喜畫奔馬。為強調馬的矯健之姿、力量之美,他以線條勾勒為主導,輔以墨法,線條富于節(jié)奏感,筆墨汪洋恣肆,迸發(fā)著一股磅礴的激情。在透視準確的基礎上略為夸張地表現(xiàn)出骨骼肌肉的形態(tài)、結構和動勢;用富于彈性的弧線勾畫臀腹部,表現(xiàn)出駿馬豐盈飽滿而內蘊筋骨的體態(tài);筆墨相接處留出高光,表現(xiàn)出光滑油亮的皮毛質感;枯筆散鋒狂掃出的長長鬃尾動感十足,如迎風跳躍的火焰。
宋連啟秉承“遺貌取神”的中國寫意畫精神,不受客觀物像的束縛,淋漓盡致地抒寫主體情感。同時將西畫的光感透視法融入其中,借西法以壯我國畫之神色,用以強化駿馬的體積感和畫面的縱深感,使整體氣韻更加生動。如此畫出的奔馬粗獷而不粗糙,奔放而不狂亂,張力十足卻毫無虛張聲勢之態(tài)。比真實的奔馬更富于爆發(fā)力、沖擊力和速度感。觀看原作,感覺畫中飛奔的駿馬裹挾著一股強烈的氣流直沖畫外,似要破紙而出,呈現(xiàn)出三維立體畫般的視覺效果。
在畫面背景的處理上,或以留白的方式,使觀者的目光聚焦于馬身。馬兒那輕盈矯健、俊逸靈動的神姿,仿佛天馬行空,風入四蹄,正騰云駕霧而來;亦或點染出茵茵草色和清清溪流,襯托著由遠及近、奔騰而來的馬群,洋溢著清新自然的草原風情,觀之心曠神怡,如臨其境。
畫雞:情與景會 意與象通
雞與吉諧音,有大吉大利之意;“金雞報曉”“機不可失”又給雞添了好口彩;而雞和石頭在一起,則有著“基石永固”的美好寓意。所以雞歷來被看做驅邪納福的靈禽,受到大眾的廣泛喜愛,自然也成為畫家的常用題材。然而正因為題材的大眾化,雞很容易被畫得概念化、程式化、庸俗化。對此,宋連啟的作品無疑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示范性。
宋連啟以黑紅黃三色畫雞,華美而典雅。體態(tài)豐腴健美,透視準確;紅冠高昂,顯王者氣派;金黃色的雙爪強健有力,佇立穩(wěn)如泰山。整體筆墨豐富多變,精煉恰切,無一贅筆,極盡輕重、干濕、濃淡、虛實對比之妙。統(tǒng)觀全局,形神俱美,威風八面,由內而外透射出一種正氣凜然、不怒自威、睥睨一切而又飽含情感的神性光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宋連啟善于捕捉眼神的精微變化和身體的瞬間動態(tài),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雞的各種情緒狀態(tài)。
“情與景會,意與象通”。注重挖掘雞的生活情趣,深度表現(xiàn)其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賦予其人格化的形象,應該說是宋連啟畫雞的最大特點。他將雞還原到花果飄香的鄉(xiāng)村,回歸到生機盎然的自然環(huán)境中,契合了深潛在都市人群內心的田園情結。畫中之雞盡顯生活百態(tài):昂首挺立、低頭覓食、閑庭信步、相依相傍、守護幼雛……它們在彼此的顧盼、呼應間,進行著情感的傳遞與交流。畫面充盈著濃濃的人情味,洋溢著怡然自樂、溫馨和諧的氣氛,接地氣、順人情、動人心。
宋連啟作畫從不起稿,而是憑著“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筆墨駕馭功力,放筆由心,一氣呵成,在似與不似之間直取動物的神髓。當筆墨靈性與動物靈性被雙雙激活并融為一體時,宋連啟早已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化境。他畫出的動物骨、肉、血、精、氣、神俱備,畫面上躍動著鮮活的靈性氣息。凝神賞畫,宛如聆聽筆墨靈性與動物生命靈性的和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