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富勤
尼克松總統(tǒng)與蘭溪毛峰茶
◎范富勤
蘭溪歷史悠久,自唐咸亨五年(674年)建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蘭溪地處衢江、婺江和蘭江的交匯點,水陸交通便利,商業(yè)繁茂,素有“三江之匯,七省通衢”之美譽。蘭溪自古繁華,有“小上?!敝u,有“小小金華府,大大蘭溪縣”之說。蘭溪境內景色迷人,古跡頗多,是浙江有名的旅游城市。說起旅游少不了當地的土特產,傳統(tǒng)特產有金華火腿、金絲琥珀蜜棗、游埠酥餅等,而最為客人喜愛的還是蘭溪的毛峰茶。
蘭溪毛峰產自城北下陳茶區(qū)的下陳、新宅、山門等鄉(xiāng)村和城西朱家茶區(qū)的蟠山、高坦、野豬坦等處。該茶品質特征是,外形肥壯成條,銀毫遍布全身,色澤黃綠隱翠,葉底嫩綠呈黃,香氣清高幽遠,滋味甘醇清爽。
其實蘭溪毛峰茶的歷史并不長,只有短短的四十余年,名不見經傳的蘭溪毛峰何以異軍突起一度成為中國名茶,這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即將訪華,周恩來總理指示國內有關單位生產一批禮品備用,蘭溪接到的任務是生產禮品茶。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政治任務,蘭溪農業(yè)局負責具體實施,重擔壓在了浙江農大畢業(yè)不久的茶葉干部鮑慶生身上。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接受任務的鮑慶生面對極具挑戰(zhàn)的新任務,心里既激動又打鼓,高興的是領導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擔心的是這么艱巨的任務萬一完不成,后果無法想象?!白怨湃A山一條道”,既然沒有退路,只有“破釜沉舟”,好好干吧。于是一連幾個晚上通宵鏖戰(zhàn),終于制定好了茶葉試制計劃 。
首先是原料的基地,選擇下陳的山門。下陳舊屬建德管轄,建德古屬嚴州,嚴州舊稱睦州。種茶的歷史少說也有上千年了,《茶經》中記載的唐代全國八大茶區(qū),其中就包括睦州。這里山高林密,常年云霧繚繞,土質肥厚,適合生產優(yōu)質茶。
茶葉不是一般的工藝品,它是有生命力的藝術品,講究的是色、香、味、形俱佳。加工成什么樣的形狀是首先擺在大家面前的第一道“攔路虎”。扁形茶外觀大方漂亮,但形似龍井有剽竊之嫌,對客人也不尊重;加工成圓形或螺旋形,外形細小,不顯高端大氣。最后,蘭溪的市花——蘭花啟發(fā)了大家,決定把鮮葉加工成條形茶,名稱為“蘭溪毛峰”。加工工藝設計為:先經攤放,輕微萎凋,葉體稍黃,香味甘爽;高溫殺青,投葉量少,勤炒快推,殺勻殺透;兩后合攏,五指分直,輕搓輕搡,使其成條;焙籠佳炭,毛火足火,中間攤涼,二次干燥;烘后攤涼,用紙包好,裝箱密封,防止受潮。
方案既定,接下來的工作是召集下陳鄉(xiāng)的采茶婦女進行培訓。鮮葉采摘好壞是走向成功與否的第一步,要求在清明前幾天的晴天等露水過后上山。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芽必須長于葉。做到蟲蛀芽不采、傷殘芽不采、傷春寒的焦頭芽不采,采后的嫩鮮葉輕手放入竹籃中,收工后把鮮葉及時攤放在蔑制的地墊上。
鮮葉攤放二十四小時后嚴格按加工工藝標準操作,層層有人把關各負其責。就是制茶使用的工具也是嚴格要求,焙籠必須是使用過半新的,因為新焙籠有毛竹味;烘焙用的炭必須保證無煙;足火后的成品茶水分必須控制在百分之八左右。水分高了茶香不能充分發(fā)揮,水分過低茶葉易產生老火味口感不爽。在十分嚴刻的要求下成品茶總算“出爐”。之后還得用簸箕顛去片末,用鑷子撿取茶葉中芽葉不完整的部分,使茶葉長短粗細基本一致。當然,加工的茶農必須戴口罩。最后,成品蘭溪毛峰終于閃亮登場,只見葉芽成朵,銀毫全身,黃綠隱翠,疑似蘭花勝似蘭花。投入杯中,芽葉亭亭玉立宛如可愛的蘭花姑娘,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撲鼻而來,呡一口,滋味甘醇爽口。試制成功了!大家懸著的心總算落下了。
任務圓滿完成,禮品茶按時上交。至于周恩來總理有沒有將茶葉送給尼克松,總統(tǒng)有沒有喝過“蘭溪毛峰”茶就不得而知了。
據當年參與制作“蘭溪毛峰”的山門茶農張根連回憶,當年制茶的嚴格與用心,還有那種自豪感讓他終生受益,同時受益的還有許許多多的下陳茶農。下陳產的“蘭溪毛峰”一直是蘭溪的金字招牌,出門送禮,親朋好友來蘭溪的回禮,最拿得出手的還是“蘭溪毛峰”茶。送人的時候少不了對客人說:“這是當年送給尼克松總統(tǒng)的茶!您嘗嘗?!?送的人好有面子,客人每每受寵若驚。
如今的“蘭溪毛峰”早已走遍祖國大江南北,早已飛過世界五湖四海。但愿更多更多的人能喝上當年為美國總統(tǒng)特意創(chuàng)制的“蘭溪毛峰”茶。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