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業(yè)
卞之琳在《斷章》里說: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其實,《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和她的校長小林宗作的教育故事,就是彼此為風景的過程:小豆豆睜大眼睛看巴學園里的一切,而小林宗作校長則靜靜地看著小豆豆的成長。
《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可以說是一個制造“風景”的學生:她一會兒動書桌的蓋子,一會兒站在窗邊,一會兒跟宣傳藝人打招呼,一會兒對小燕子妮妮細語;蠟筆涂得滿桌都是畫,稀奇古怪的問題使得教師十分頭疼。
顯然,這樣的“風景”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絕大部分教師認為是大煞風景的事情。于是,班主任說:“不僅我一個人感到麻煩,隔壁一年級的班主任也覺得很受干擾……”小豆豆的“風景”真的是很難在這所學校繼續(xù)創(chuàng)造“故事”、持續(xù)制造“風景”了。有人說:“你是我沿途拍不到的風景。”小豆豆成了大家沿途隨手可得的“風景”。
就這樣,小豆豆還沒看完這個學校的“風景”,她被動地到了巴學園,去觀察巴學園里的“風景”:這所學校的校門是用矮矮的樹做成的,它的教室是真正的電車,它的功課是自選的,它的餐飲是山的海的……巴學園里的風景,讓小豆豆又好奇、又好玩。
慢慢地,小豆豆融入了巴學園這一“風景”:她和其他八名同學,作為一年級新生在電車上學習;和其同學一樣齊唱巴學園的校歌;和其他同學光著身子在游泳池里游泳;和其他同學在沒有星星沒有月亮的夜晚露營;和其他同學一起去土肥溫泉度過快樂的三天……小豆豆融入巴學園的過程,也是小豆豆幸福成長的過程。可以說,巴學園給了小豆豆許多不一樣的“風景”,使她從一個別人眼里的“麻煩制造者”變?yōu)樾iL眼中的“好孩子”。
當小豆豆睜大好奇的眼睛看別人“風景”的時候,其實,小豆豆也是校長小林宗作眼中的“風景”!
這個頭發(fā)稀疏、門牙脫落的校長極有耐心地看小豆豆的“風景”,從小豆豆進校長辦公室那幼稚的問題開始,小林校長一直是很有耐心地看著小豆豆。顯然,他把小豆豆看成一個人格平等的人,很有耐心地與小豆豆進行了一次愉快的談話。這個讓小豆豆隨意表達的過程,就是小林校長觀察小豆豆“風景”的過程。顯然,小林校長對小豆豆的表現(xiàn)還是認可的。一句“好了,從今天起,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宣告小豆豆成為巴學園“風景”的一部分。
從這以后,小林校長一直在觀察著小豆豆的“風景”。當小豆豆帶來有海的味道的食物時,小林校長以贊嘆的語氣表揚小豆豆的媽媽,小豆豆?jié)M心喜悅;當小豆豆的錢包掉進廁所的時候,小林校長靜靜地看著小豆豆的表現(xiàn),而不是出手幫忙或指責批評……
可以說,小林校長以真正的教育者的處事方式,給小豆豆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風景”,使她融入了巴學園的教育。同時,也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幼時小豆豆由衷的喜歡和佩服。
其實,教育就是如此!
教育,是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彼此在觀看對方的“風景”。于教師而言,學生的一笑一顰、一言一語,何嘗不是一種美麗的“風景”?而這種“風景”,需要教師像小林校長一樣有聽小豆豆四個小時訴說的耐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很多教師,不屑于觀察學生的“風景”,自以為是地為學生制造了千篇一律的學習模式,用千人一面的教育技巧去應對學生。倘如此,又怎能真正讀懂學生的“風景”!于學生而言,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是一種爛漫的“風景”。這種“風景”,是潤物無聲的教育,是震撼人心的教育,需要學生像小豆豆一樣去觀察教師的教學,如此才能走近教師的教學世界。
于教育而言,師生皆是生命旅程中的匆匆過客;彼此在變幻莫測的時光中看著對方的“風景”,往往有時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對方眼中的“風景”。當學生在看著教師“風景”的同時,殊不知教師也在看著學生的“風景”。因為“風景”,讓師生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相識相聚,不也是一種美麗的邂逅?
教育,其實就是讓彼此為“風景”的人際遇。在漫漫人海中,因為緣分,相識相聚,際遇在某一個特定的時空,于生命旅程中產(chǎn)生交集。這樣的一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浙江永嘉縣甌北第一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