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琳琳
【摘 要】婦產科臨床工作主要包括孕婦產前護理、對孕產婦進行生育指導、婦科疾病護理以及產后對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其護理質量直接關系著母嬰的健康安全,醫(yī)護人員工作時的任何疏忽或失誤都有可能釀成嚴重后果,甚至造成醫(yī)療事故。本文就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婦產科臨床護理;問題;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孕產婦,共計84例。所有產婦年齡范圍為20~34歲,平均年齡為27.5±2.4歲;懷孕時長范圍為36~41周,平均孕周為38.9±3.3周。其中初產婦有56例,經產婦有28例。將上述病例隨機均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各42例,臨床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統(tǒng)計并分析護理效果和患者反饋情況。上述病例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即將開展的研究工作表示同意并支持。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遺傳病史以及孕期其它疾病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醫(yī)護人員給予對照組患者臨床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針對孕期女性生理反應的治療性護理,對患者身體各項指標進行實時監(jiān)測,對患者的進行常規(guī)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對于治療組患者,我院醫(yī)護人員開展護理工作前對病例及其家屬進行咨詢,有針對性地設計護理措施和方法。對比婦產科護理過程中兩組孕婦的護理滿意情況,發(fā)現常規(guī)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方向,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
(1)心理護理,孕期婦女由于妊娠時生理各項指標出現一定變化,加之心理負擔過重,易導致產前恐懼癥等心理疾病的發(fā)生。醫(yī)護人員針對孕婦焦慮、恐慌、不安等表現,積極與孕婦進行溝通,通過向其介紹和講解產前、產后知識,詳細說明各類注意事項等緩解其壓抑心理,同時引導其關注產后新生兒事項,鼓勵產婦家屬探訪和陪伴,增強孕婦幸福感,提高心理耐受能力。
(2)對于待產婦,醫(yī)護人員在進行飲食搭配和日常清潔等工作時應主動詢問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和建議,鼓勵產婦主動提出要求和意見,從行為和心理上增強其安全感;同時,對于臨床常規(guī)檢查,醫(yī)護人員應主動說明其意義和作用,引導孕婦和家屬積極配合,一方面有利于醫(yī)護工作順利進行,另一方面避免因信息傳達不暢出現不必要的醫(yī)患糾紛。
(3)新生兒出生后,1小時內進行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等母乳喂養(yǎng)指導,將新生兒期幾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告知家長讓其了解,能盡早對新生兒病征作出判斷,盡早治療,并指導家長對新生兒進行正確護理,勤換貼身物品以免新生兒出現濕疹等皮膚疾病。
1.3 觀察指標
我院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孕婦及家屬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采用百分制打分方式,將醫(yī)護人員護理情況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滿意(分數≥90)、較滿意(90>分數≥75)、一般(75>分數≥60)、不滿意(60>分數)。計算滿意度:滿意度=(滿意人數+較滿意人數)/總人數,比較兩組婦產科護理的實施效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間的對比采用t檢驗進行,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滿意度情況統(tǒng)計
護理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如表1中所示:
(1)護理組中有孕婦42例,其中27例表示對護理過程滿意,14例孕婦表示較滿意,調查過程中沒有出現不滿意患者,滿意度為97.6%。
(2)對照組中有孕婦42例,其中9例表示對護理過程滿意,15例孕婦表示較滿意,調查過程中出現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54.8%。對比可發(fā)現針對性的優(yōu)質護理對于護理效果明顯提升,護理組中孕婦滿意度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2.2 對照組護理情況分析
從表1滿意度調查可發(fā)現,護理組中有1例孕婦護理滿意度表示一般;對照組病例對于護理效果滿意度較低,其中表示一般的產婦有12例,不滿意的有6例。經我院醫(yī)護人員走訪詢問后,總結一下幾點問題:
(1)心理疏導:臨床常規(guī)護理忽視對待產婦女的心理疏導工作。妊娠期婦女由于生理和心理均發(fā)生一定變化,導致焦慮、暴躁、恐懼等情緒較為嚴重,若不及時疏導和治療,極易產生焦慮癥等心理疾病,不利于孕婦和新生兒的健康。
(2)護理規(guī)范和制度:護理過程中,婦科護理人員操作時若違反相關操作規(guī)定,極易導致護理意外和糾紛情況的發(fā)生。
(3)人才流失,由于護理對象的特殊性,婦產科護理工作量極大,并且工作復雜,部分專業(yè)護理人員人才流失情況嚴重,導致護理團隊整體專業(yè)素養(yǎng)出現下滑,團隊人心不定,工作時責任心不強等現象,造成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
3 體會
3.1 護士的自身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我們不斷加強??评碚撝R學習,并每月進行護理業(yè)務查房。因為只有不段的學習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為不同層次的產婦進行溝通,幫助她們養(yǎng)成科學坐月子、科學母乳喂養(yǎng)等正確的生活方式。
3.2 密切了護患關系
病人對護士服務態(tài)度非常滿意,當病人遇到困難時也想到找護士為其排憂解難,從而也重新樹立并且提高了護士的社會地位。產婦及家屬對護士的服務態(tài)度及服務質量的滿意率由原來的90%提高到了100%。
3.3 從開展健康教育以來護士的責任心以及學習的自覺性大大的提高,同時觀察問題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葆芳.淺析婦產科臨床護理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8):17.
[2]茍燕.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在婦產科的實施與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1):2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