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數(shù)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jīng)驗”。比如,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咽;但是如果將15克鹽放入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時就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作用于知識,就如同湯作用于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數(shù)學知識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美感和價值。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動手操作,促使學生在學數(shù)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深刻的體驗,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執(zhí)教“認識底和高”一課時,學生們反饋給我的信息是極大的。在初次面對這個知識點時,學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又缺乏對新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如何把握教學內容和目標呢?我通過仔細的備課、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有一個可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以日常熟悉的事物為基石,用實際操作來體驗,用及時遷移去聯(lián)系,用適當賞識促保障,讓學生插上思考的翅膀在學習的天空中飛翔!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生從自己身邊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獲得的知識印象最為深刻,所以我在新課的情境引入設計上就選用了學生熟悉的八一大橋和青山湖隧道來導出梯形的底和高,構建知識的外在環(huán)境,讓學生感覺數(shù)學知識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當中。
另一個“熟悉”體現(xiàn)在課前的知識復習。通過交流,我發(fā)現(xiàn)班上學生大多數(shù)對于畫垂直的線段有所淡忘。我精心設計的課前作業(yè)里有一項就是畫出垂線段和復習各圖形的名稱,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并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為學生主動走進和積極參與新課學習提供必要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
“操作”是促進學生思考的重要體驗方法。
小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動手操作是學生體驗數(shù)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在執(zhí)教新課的時候,我是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或課堂的組織者。在引出、認識、探究、繪畫圖形的底和高的這堂課上,整堂課我都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動口說、動手作、動腦想、動筆畫。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的思維極大地活躍起來,讓我收獲了許多精彩的回答。如出示八一大橋的時候,有學生回答道:這是美麗的八一大橋,我爸爸就在那工作。還有在黑板上畫梯形的高時,學生邊畫邊說畫高時要注意的細節(jié),儼然一副小老師模樣!甚至在畫平行四邊形的高時,有兩位不同意見的學生畫不同的高讓我來評判,使得我順其自然地引出了“對應”的知識……
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從實際生活引至知識概念;從舊知應用引至新知探究;從簡單認高引至畫對應高……為的是在課堂上努力做到“問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讓學生討論,操作讓學生體驗,知識讓學生概括”。避免教條式、灌輸式的教學?!斑w移”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自主學習,讓教師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在課堂上,我積極有效的賞識便成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力保障。
在引出“對應”知識的時候,我默默地看著孩子們試圖說服對方;要我評判的時候,我及時肯定雙方畫的都是高的時候,孩子們不但去思考理論的依據(jù),甚至還積極地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出現(xiàn)兩組底和高如何分辨?讓我的課堂如行云流水,自然生成。也許是我肯定了孩子們自己的見解,也許是我鼓勵了他們積極的思考,也許是我贊賞了他們寶貴的分析和方法,所以讓學生產(chǎn)生了自信,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愉悅的心情下學習,引導學生走向成功。
縱觀這節(jié)課,讓我深刻認識到數(shù)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shù)學的學習方式也不應只是單一、枯燥、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思考、充滿生命力的過程。(作者單位: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甘 甜
E-mail:14095441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