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云
70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針對注入式“教授法”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敖痰姆椒ㄒ鶕W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碧招兄壬貏e強調了“做”,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與今天的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大體上是一致的,這一理論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是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的,特別是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著方法論意義。2007年以來,我在實踐中嘗試“教學做合一”,受益匪淺。
一、更新了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封閉性的閱讀教學,它的缺點是淺習課文,讀得較少,背得更少;著重教,忽視學;重分析,輕領會;極少體現(xiàn)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構建新的開放型的語文教學理念,明確新時期開放型的語文教學的目的。
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情感,發(fā)展學生個性。要尊重多樣文化所反映出來的多種民族的情感內涵,營造健康、豐富、積極、向上的情感世界,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并且,學生之間也有差異,如果引導好,學生則可以共享差異,在差異中豐富和拓展自己。
同時,努力開拓文學鑒賞領域,超越“封閉性”的閱讀教學,徹底摒棄“以本為本”“以資料為資料”的狹隘閱讀觀,而是以課本為主干,以資料為繁枝,以學生的見解為茂葉。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盡量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其次,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精神,但是要“以人為本”。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既定結論,又不能迷信既定結論,要以批判的眼光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體現(xiàn)出教的自主性和學的自主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也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氛圍才行。首先,應試教育的觀念逐漸被素質教育觀念替代。其次,大膽創(chuàng)新考試形式?,F(xiàn)在的語文考試已經意識到,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能力等,應用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考試形式正在逐步出現(xiàn),這必將催生一個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觀。
二、改變了教學模式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學生只能在題海里學習語文,不能很好的在生活中去觀察和感受語文的內涵。因此,學生時常會說:“語文,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痹诮虒W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忘記了誰是課堂的主人,命令學生這樣做,那樣做,令學生厭煩至極,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要確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是單純傳授他們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如何掌握知識,在這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欲望,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要做到這些,教師就要運用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高中語文內容多,學生在枯燥的講解中很難記住,如果采用多媒體,讓學生通過影像在更廣闊的情境中聯(lián)想、創(chuàng)新,豐富積累,提高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使語文學習豐富、生動起來;能夠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能夠實現(xiàn)語文課堂跨學科教學的理想。在語文教學中,適合的、優(yōu)美的音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點睛效果。我們也可以積極地把冥想、思維導圖等“友善用腦”的理念有機地融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三、擴大學的空間,鍛煉做的技能
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馬路旁的廣告牌;產品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既然語文無處不在,學習語文的條件又得天獨厚,那么學好語文理應輕而易舉。但事與愿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父母,竟然也能一籌莫展。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要提升人氣指數(shù),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是首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參與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擴大視野,增進積累,激活思維,發(fā)展能力。寒假讓學生自創(chuàng)賀歲短信和迎春對聯(lián),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教師還要在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對社會現(xiàn)象的評判、生活中的喜憂、家庭的悲歡等充分地表達出來,如超前消費,乞丐現(xiàn)象,上門推銷,綠色食品等,這樣學生真正體會到課堂是他們學習的樂園。
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被動學習,思維往往局限于單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創(chuàng)新教學,有利于學生從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從局部到全方位的轉變。
現(xiàn)代教學理論研究表明,本質上講,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問題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fā)和激起求知欲,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次的和形式上的。所以新課程學習特別強調對問題的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起點、動力和貫穿于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最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才會有創(chuàng)新。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高效課堂應致力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備創(chuàng)新素質的人。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曲設情境,發(fā)散思維,啟發(fā)學生梳理問題;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堅持做到這些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