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泰國地處東南亞,是個旅游業(yè)發(fā)達的國家,也是漢語國際教育發(fā)展的熱土,與中國有著深厚的友誼,而大量中國游客的往來更是點燃了泰國人學習中文的熱情,漢語教師這一職業(yè)也在泰國有了較為成熟的發(fā)展。主要描述泰國中專學生選修學習漢語的現(xiàn)狀,愿為漢語教育事業(yè)做出一點參考。從泰國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漢語難點進行分析。學習特點分為課堂表現(xiàn)與秩序、學生本身來進行敘述。學習難點從主觀和客觀兩種不同方面進行分析,之后進行總結,并尋求有助于學習漢語的建議及方式。
關鍵詞:學習特點;發(fā)音;斷句;書寫
一、背景
泰國是一個位于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在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老撾,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的狹長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它是世界上最聞名的旅游勝地之一,美麗的陽光沙灘,奇特的海岸線,神圣的佛教建筑都吸引著大批游客前往。泰國一直以來是中國人喜愛度假旅游的地方,大量的中國游客在假期閑暇時間會選擇去泰國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大量的中國游客促進了泰國漢語熱的發(fā)展。泰國人學習好漢語不僅能夠促進泰國旅游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也能因為掌握這門語言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泰國對漢語教師的需求量極大,這也致使許多教師奔赴泰國教授漢語。
漢語課在基教委、職教委、民教委等不同教委學校都有開授,教授學生的類型不同授課方式、方法、目的也不盡相同。在一些隸屬于基教委和民教委學校中,漢語作為必修課進行,對學生學習漢語的要求較為嚴格,并且學生會接受長時間連續(xù)性的漢語學習。而對于一些職教委,漢語作為選修課,對學生而言,漢語學習便不同于以上兩種教委的情況了。接下來就泰國中專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淺析。
二、泰國中專學生的學習特點
以泰國烏隆府烏隆職業(yè)學院電腦專業(yè)和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為例,通過三點進行分析,分別為上課表現(xiàn)及秩序、學生學習特點、學習難點。其中學習難點分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探討對象為學生年齡在16~18歲之間,漢語零基礎,且非必修課。
(一)上課表現(xiàn)及秩序
由于是選修課,學時只有半學期,所以學生學習漢語完全依靠興趣支撐,有一些孩子對漢語、對中國非常感興趣,或對中國的明星非常崇拜這也成為他們學習漢語的動力,閑暇時間也會跟老師討論他們感興趣的中國電視節(jié)目和中國明星,這些學生往往學習的自覺性很強,不用老師督促。而另一些對漢語不感興趣的孩子只為了拿到學分而來上課,卻不跟著老師的步伐學習漢語,上課時懶散,寫作業(yè)也極為敷衍。
泰國學生同樣有沉默應對課堂的習慣,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需要老師強迫性點名,學生課后不愛復習,寫作業(yè)也只是單純地抄寫而不經過思考,加之漢語課時排序不是很連貫,這就造成了學生無法完全掌握老師教授的知識。如果按照完全中國式教學教授漢語,學生是提不起興趣的,中國式課堂對于他們來說過于嚴肅,節(jié)奏過于緊湊,學生更喜愛輕松活潑的課堂。且他們對待外教與本地泰國老師有很大的不同,學生看到本地泰國老師會恭敬的雙手合十并且鞠躬,而對待外教會很熱情地叫“老師”來打招呼。而課堂上也是不同的情形。在泰國老師的課上,學生顯得有些拘謹,處處透露著對老師的敬畏,即使課間休息時間學生也不會當著泰國老師的面大聲喧嘩。但在外教課上,學生就放松得多,學生對老師熱情,會跟老師撒嬌、開玩笑,但對課堂管理也造成一定的困難。
(二)學習漢語的難點
1.主觀原因
(1)學生對漢語的學習熱情
它取決于學生對中國文化、對漢語的興趣,而不是就業(yè)壓力、升學壓力或者是其他強迫性原因,這就造成了學習漢語的不穩(wěn)定因素。學生會選擇他感興趣的句子、詞匯或其他內容進行記憶而不是系統(tǒng)的漢語知識。
(2)漢語學習課時較短
有些專業(yè)只有半學期,不到18周的漢語課時。而一門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長期的、反復的運用與訓練才能掌握的,如此之短的課時不利于學生學習漢語。
(3)學生個人情況的不同
在泰國許多學生家庭條件不同,貧富差距較大。也有許多為單親家庭,孩子們許多時候不能來上學,除了自己懶惰的原因,還有家里的原因。有些孩子在上學之余還要照顧家里,有的孩子沒錢買飯,有的因為下雨要給家里修補屋頂等。這也造成了學生缺席的情況。
(4)學校課時安排對學生有難度
零基礎學生每周每次課2小時,對于好動的泰國學生來說無法堅持如此長的課程。且每周課相隔時間較長,無法形成連貫的學習,學校的許多活動也會造成課程進度不均,學生學習進度遲緩。
2.客觀原因
(1)泰語與漢語音調的不同
漢語有四個音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泰語有五個音調,中平調,低平調,高降調,高聲調,低聲調。漢語中陽平二聲用五度標音表示為35,而泰語中的二聲卻類似于漢語普通話的上聲,但沒有上聲中的上升音調。這會造成學習漢語過程中的母語負遷移,他們經?;煜凉h語中的二聲調和泰語中的二聲調。在做拼讀練習的時候,學生經常會把二聲發(fā)成降調。例如:回來 (huí lái)按照泰國學生的發(fā)音習慣會發(fā)成( huí lài ),沒有(méi yǒu)會發(fā)成(mèi yǒu)。
對于這種情況除了多加練習外,我們還可以用手勢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在學生練習時模仿拼音音標做手勢動作或告訴學生漢語拼音的聲調對應的泰語聲調便于理解記憶。
(2)拼音難點
泰語中也有拼音詞類的輔助發(fā)音工具,但其中一些輔音和漢語的發(fā)音完全不同,這也是學生在拼讀過程中會失敗的原因。學生會不自覺地按照他們的發(fā)音習慣把這幾個音混淆,b-p,g-k,d-t,這幾個輔音的混淆就會影響學生拼讀發(fā)音的準確性,就會出現(xiàn)以下狀況,例如:很高 (hén gāo)學生按照發(fā)音習慣會發(fā)成 ( hén kāo),葡萄(pú tɑo)就會變成(bù tɑo)。
所以,在教授學生輔音發(fā)音,拼讀的時候,我們可以總結這些容易混淆的輔音,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并找出發(fā)音的規(guī)律進行記憶。在單獨發(fā)輔音的時候學生掌握比較容易,但拼讀時依舊容易出錯,這就需要反復練習拼讀,不能松懈。
(3)發(fā)音難點
在漢語拼音中j,q,x,ü,zh,ch,sh,z,c,s是他們的難點,尤其是ü,學生無法準確的發(fā)音。且翹舌的zh,ch,sh和平舌的z,c,s總是混淆,翹舌音發(fā)音更為困難些。
對于平翹舌發(fā)音不準的時候,我們可以教授學生從口型來糾正發(fā)音。泰國學生在發(fā)zh,ch,sh時,口型是平展的,發(fā)出來的音也不是很準確。我們可以讓學生關注我們發(fā)音時的口型,或在黑板上畫示意圖來便于他們理解與模仿。
在進行練習時,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繞口令,例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僅可以訓練平翹舌,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聲調,也不會顯得乏味枯燥。
在學生基本能夠發(fā)出此音,但仍舊有些不準的時候,我們可以看看是否在容錯范圍內,如果在容錯范圍內便不用太過追究,以免造成學生對漢語學習的不自信。
(4)斷句難點
泰語中是沒有停頓的標點符號的,只有空格,所以學生在初學漢語時總會不自覺地連讀每一個字,沒有停頓的意識。這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口語練習,讓學生懂得斷句符號的意義用法,讓他們養(yǎng)成習慣,看到逗號或句號能夠自然停頓。而且對于零基礎的初學者,我們可以采用詞匯法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單詞后,在句中遇到學過的單詞,便能很好地斷開句子。這種方法對于漢語作為選修課的零基礎學生來說比較實用,成效快,有成就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漢字書寫發(fā)音
漢字和泰語字母完全是不同體系的文字,漢字是結構方塊字,學生在詞匯量極少的前提下無法得知漢字的發(fā)音,而泰語是類似英語的拼讀式文字,可以拼讀,這一點的不同讓學生覺得學習漢字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漢字教學是所有教學中較難的一部分,讓初學者首先掌握筆畫,永字八法,由老師帶領,一筆一畫地跟寫,慢慢培養(yǎng)大致的筆畫順序(因為是零基礎,不建議講太細致),這樣寫出來的漢字就會相對工整大方,比較規(guī)范。但對于中專生不建議太多的漢字練習,以口語練習為主。漢語作為選修課教授,從這點來講我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學漢語,而不是因為達到某種標準強迫學生學習,所以太多的漢字抄寫練習會讓學生感到課堂作業(yè)壓力大且產生漢語難學的想法,這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三、對于泰國中專生學習特點提出的建議
首先,由于課程性質是選修課,學生不會有長期的學習壓力,也不會有學分壓力,所以學生缺少學習漢語的動力,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己課堂上的魅力吸引學生對中國文化與漢語的興趣。課堂提問時可以采取游戲的方法,有獎有罰,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在游戲復習或提問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
課堂內容可以盡量貼近實際生活,必要時可以刪減課本上的內容,增加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對長時間教學的反感,更容易抓住學生注意力。
對于零基礎學生,建議以學習群組的詞匯和簡單的常用句型為主,再進行適當的延伸,例如“你喜歡吃什么?我喜歡吃蘋果/梨/榴蓮/香蕉?!薄澳闳ツ膬海课胰?教室/宿舍/超市/學校?!比绱诵纬上嚓P聯(lián)的詞匯能夠更好地被學生掌握。
教學形式以口語為主,老師起領導作用,讓學生多說多練,能夠說漢語,用漢語,而不是讀寫,讓學生進行對話,鼓勵學生敢說出口。因為學生接觸漢語的讀寫機會少,大部分是聽說,所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比讀寫能力重要。
課程內容的安排也很重要,適當地穿插文化課,向學生介紹中國的環(huán)境,文化也會促進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比如,帶學生動手剪紙貼在教室的窗戶上,學習簡單的中文歌曲,觀看中國歌曲秀等等。在中國的節(jié)日期間還可以向學生介紹節(jié)日來歷等。
其次,泰國學生性格活潑好動,上課時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來活躍課堂氣氛,但要把握尺度,可根據班級人數、男女比例來制定課堂游戲。例如,男生女生人數均等的計算機專業(yè)可以定制一些如“水果蹲”之類,體力要求低,可以帶動氣氛也可以控制人數的游戲,男女分別成組進行PK。而女生較多的酒店管理專業(yè),則可以設置一些“詞匯捉迷藏”的游戲,把卡片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每組進行計時尋找,找一個讀出來,讀出最多詞匯的小組獲勝,然后可以利用女生喜歡唱歌跳舞的特點進行失敗懲罰。
關于課后復習和作業(yè)方面,學生自然是有惰性,但泰國學生動手能力很強,也非常喜歡做手工,每一名學生都有一雙靈巧的雙手。所以可以從此處入手,讓學生以畫畫、做板報、做手工等形式來進行課后復習。對于完成較好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獎勵,促進他們的進步。
最后便是處理老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學生如果喜愛老師自然也會喜愛他所教授的科目。泰國的學生相對中國學生而言更擅長與老師交際,而處理好師生關系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方之一。許多學生缺課曠課和自身與家庭環(huán)境有關,有些孩子是單親家庭,而有些孩子家境不好,種種原因都會影響他們的學業(yè),所以教師盡量以溫和的方式教導學生,而不是嚴詞指責。
以上是在泰任教后總結出的經驗,泰國學生的學習習慣與中國學生不同,所以教學目標也應有所變化。就所在高校而言,除了讓學生學習漢語外,更重要的是加深學生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漢語的魅力、中國的魅力。由于是中專院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漢語學習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專業(yè)進行因材施教,教授一些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詞匯、句子等,更有利于以后學生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學生處于青少年階段,課堂氣氛不易過于古板嚴肅,學生更喜歡生動活潑且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所以適當的課堂游戲有助于漢語教學,但教師要掌控住課堂秩序,才不會顧此失彼。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多了解泰國文化與泰語,這樣可以避免工作生活中觸碰禁忌的情況,了解泰語,增加自己的泰語水平也能夠更多地和學生交流答疑解惑,找到更適合泰國本土學生學習漢語的方法。
對于初學者不建議講授太多的語法知識,重在讓學生學習詞匯,會簡單地使用詞匯,能夠依靠簡單的詞匯進行漢語交流,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漢語的信心,也能增強教師教授漢語的成就感。
泰國是片發(fā)展?jié)h語國際教育事業(yè)的熱土,在泰的漢語教育正在蓬勃發(fā)展著。為了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與語言,我們有必要總結自身經驗,結合現(xiàn)實情況,及時地做出改進,以便更好地為漢語教育事業(yè)做貢獻。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泰任教的經驗總結,個人之言不免有些片面,僅為泰國漢語教師提供一些借鑒,希望能夠對在泰漢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大學語言出版社,2000.
[3]裴曉睿.泰語語法新編[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