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年下滑的現實顯示出我國高校體育發(fā)展正面臨困境,亟須改革。運用文獻法、調查法、邏輯推理等方法從高校體育兩大目標體系及其實現途徑入手,對當前高校體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系統化的高校體育改革設想,為我國高校體育發(fā)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健康;服務;窗體頂端
從1985年到2010年進行了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連續(xù)25年呈現持續(xù)下降趨勢。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滑直接影響我國勞動者素質,不利于當前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目標的全面實現負有“看門人”的責任。盡管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我國高校體育事業(yè)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而持續(xù)發(fā)展,然而高校體育改革還遠未結束,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下滑的現實就反映出當前高校體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我國高校體育兩大目標體系的現實困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伴隨著全國教育改革浪潮,高校體育在指導思想、教育目標、教學方式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刻的討論和變革。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高校體育逐漸確立了在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標統領下的“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兩大目標體系?!敖】档谝弧眮碓从?999年教育部下發(fā)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的一句話:“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痹谶@里,“健康第一”是作為整個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提出來的,但是,學校體育通過開展體育活動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更直接的作用,所以學校體育在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時理應承擔更大的責任。學校體育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主要體現在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促進和提高上。例如,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制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指導和考察學校體育工作;在教育部高校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中,把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當作學校體育工作的最高評價指標等。因此可以說,高校體育貫徹和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就是實現“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替代目標。然而,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xù)25年下滑的事實反映出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正面臨著嚴重的困境,亟須改革。
作為高校體育另外一個目標的“終身體育”源于“終身教育”思想。隨著現代科技社會的發(fā)展,那種只限于以學校教育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需要。據資料記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5年開始接受終身教育的思想并把這一思想廣泛傳播。目前,終身教育已成為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指導原則,把終身體育當作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發(fā)展的目標符合當前教育改革趨勢。終身體育的宗旨就是要求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終身體育包括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形式,比如家庭體育、幼兒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等,其中以社會體育為最終發(fā)展形勢。只有實行體育的社會化,才能實現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有可能實現身體的終身健全。然而,通過考察我國高校體育發(fā)現,現行高校體育基本繼承了學校體育的模式,缺乏社會體育的因素,影響高校體育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在我國教育體制中,高校體育是以體育課為中心來開展工作的,而體育課是作為一門學科來設置的。這種以課程建設為支撐的高校體育系統是為滿足體育學科發(fā)展而設立的,包括教學、實習等環(huán)節(jié)設計,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但是,這種以教學為中心的學校體育設計與社會體育的運作方式相差甚遠。在社會體育系統中,人們從事體育鍛煉完全依靠自覺,并且體育資源和鍛煉機會的獲得還需要一定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付出。因此,在終身體育目標指引下,高校體育應該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培養(yǎng),是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走出校園沒有外在壓力的情況下仍然會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由于“終身體育”還沒有明確的評價指標,作為高校體育兩大目標之一,“終身體育”正逐漸“虛無化”,與高校體育的現實發(fā)展?jié)u行漸遠。與社會體育的巨大差異造成終身體育目標難以實現是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發(fā)展的另一困境。
二、目標引導下高校體育系統化改革設想
把“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當作高校體育的目標反映出對高校體育本質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但當前高校體育的困境又反映出高校體育實踐的落后和不足。那么,高校體育應該怎么做才能實現高等教育的兩大目標呢?高校體育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呢?下面試就高校體育兩大目標的實現途徑進行分析。
1.高校體育應具有保障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功能
保障大學生體質健康是高校體育實現“健康第一”目標的具體體現。對此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從新中國成立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秉承毛澤東“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導思想,我國學校體育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當作主要任務。當時的學生體育鍛煉標準參照等級運動員標準制訂,把學生運動心率當作體育課的評價指標。這種過分追求身體素質的單一學校體育目標體系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目標。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人性解放為代表的各種思想變革對這種忽視學生個性、一味追求體質的學校體育進行了深刻批判,在不同理論指導下的學校體育改革試驗也層出不窮。如,成功體育、快樂體育,體育課的發(fā)現法、程序教學法、循環(huán)練習法等。然而,這個時期的學校體育改革有點矯枉過正,在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忽視了學校體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根本任務。這個時期的學校體育,體育課堂活躍了,體育教學的難度和鍛煉標準卻降低了。這種熱衷于形式變換卻忽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根本任務的變革在系統內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從“勞衛(wèi)制”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再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再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體質評價指標要求一再降低,學校體育執(zhí)行力度不足,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使學校體育保障學生體質健康的目標難以實現。盧元鎮(zhèn)教授對這種現象進行的批判很有代表性。他認為:“身體練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情,不是靠興趣能支撐下來的。更為重要的是學校體育是要表達國家意志的,每個負責任的國家對自己國民一定有發(fā)自身體的要求,因為這關系到國家的國防安全和健康安全。”
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對所有學生體質健康負有“看門人”的責任。高校體育不但要做好日常的體育教學、訓練和比賽,還要特別關注大學生當中的體育弱勢群體,有必要采取特別措施,采取額外指導,制定強制標準來督促他們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自身的體質健康水平。這實際上也是高校體育對中小學體育欠賬的還債。因此,賦予高校體育保障學生體質健康的目標任務是很有必要的。這里運用“保障”一詞,實際上蘊含“強制”的意味。一方面表明高校體育有義務為學生體質健康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服務;另一方面,學生也有義務使自己的體質健康水平達到相應的標準。對此,教育部高校水平評估指標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都有相應的強制性規(guī)定。但是,在教育實踐中,由于相關政策制定頒布時間較晚,高校體育領域思想認識還不統一,致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還沒有完全落到實處。嚴格落實和執(zhí)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并以此為抓手對高校體育進行系統化全面的改革應是高校體育實現“健康第一”目標體系的現實道路。
2.高校體育要樹立服務意識
高校體育樹立服務意識是我國教育與國際接軌的發(fā)展趨勢,是國家建立公共服務體系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也是高校體育自身發(fā)展內在的需要。
教育是否屬于服務業(yè)的問題在我國還存在不同看法,但在WTO框架下,教育被納入“服務貿易”的范疇。我國政府出于教育主權的考慮,基本沒有開放教育市場,教育總體上是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運作的。但是,隨著社會轉型和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尤其是全球化的推動,教育的公益性和產業(yè)屬性應該得到協調,使其能夠既具有充分的公益性以滿足國內民眾的教育需求,也能作為一個產業(yè)在國際教育服務貿易中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做出相應貢獻。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部分,高校體育的發(fā)展要順應教育國際化趨勢,逐步樹立服務意識。
從高校體育自身發(fā)展內在的需要來看,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不但需要學生在學校掌握一定的運動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還要求學生能夠對社會體育運行模式有所了解和適應,以便他們走出校門以后能及時從社會體育中獲得體育鍛煉的資源和機會。社會體育的成分比較復雜,既有政府提供的公益社會體育形式,也有屬于服務業(yè)并按照產業(yè)模式運行的形式。為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高校體育從業(yè)者要充分認識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的不同,對高校體育進行適當的社會化改造,主要是把社會體育中的服務理念引進高校體育的日常運作當中,以適應大學生終身體育的需要。這也是高校體育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執(zhí)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體現。因此,高校體育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過程中要放下架子,拋棄對學生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并在服務意識的引導下,以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和終身體育為目標,挖掘和配置學校體育現有資源,構建新型的高校體育組織結構和運行模式。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的一種過渡,在指導思想、環(huán)境建設和運行機制等方面也要與中小學體育有所區(qū)別,注重高校體育的社會化改造正是高校體育重拾“終身體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本文針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年下滑的現實,結合自身多年高校體育工作經驗,深入分析了我國高校體育兩大目標體系所面臨的困境,并就“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兩大目標體系的實現途徑進行了理論推導,并提出了在目標引導下的高校體育系統化改革設想。但由于本人理論水平有限,不完善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更多體育工作者關注高校體育改革和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關于公共服務體系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幾個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04).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項目編號:2014SJGL313)
作者簡介:南開(1970—),男,河南省周口市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學。
編輯 趙飛飛